首頁

中國古代史 / 續資治通鑑 上全書目錄
畢沅
續資治通鑑 上 - 461

庚申,詔呂惠卿除中散大夫、光祿卿、分司南京。權中書舍人孫升封還詞頭,以為「惠卿量移未三年,無名而復,必不可行。」壬戌,進呈,呂大防、劉摯等皆持兩稟旨。太皇太后曰:「候及三年。」樞密都承旨劉安世言:「陛下初踐宸極,以呂惠卿、蔡確之徒殘民蠹國, ...

續資治通鑑 上 - 462

是日,執政會議都堂,呂大防、劉摯欲以知永興軍李清臣為吏部尚書,王岩叟曰:「恐公議不協。」既而奏可,岩叟謂同列曰:「必致人言。」錄黃過門下省,范祖禹封還進呈,不允;祖禹執奏如初。除命既下,左正言姚勔又論其不當。已而三省復欲用蒲宗孟為兵部尚書, ...


  
續資治通鑑 上 - 463

呂大防言:「聞有客星在昂、畢間。」王岩叟曰:「天道遠,不可知,但朝廷每事修省,天道自當順應。」太皇太后曰:「天道安敢忽!更在大臣同修政事。」 夏人犯邊,知太原府范純仁自劾禦敵失策;壬申,詔貶官一等,徙知河南府。 是歲,夏改元天祐民安 ...

續資治通鑑 上 - 464

六月,癸丑朔,詔:「淮南東、西、兩浙路諸逋負,不問新舊有無官本,並權住催理一年。」從知揚州蘇軾請也。 辛酉,以尚書左丞蘇頌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尚書右丞蘇轍為門下侍郎,翰林學士范百祿為中書侍郎,翰林學士梁燾為尚書左丞,御史中丞鄭雍為尚 ...

續資治通鑑 上 - 465

丁亥,禦邇英閣,顧臨讀《寶訓》,至漢武籍南山提封為上林苑,仁宗曰:「山澤之利,當與眾共之,何用此為?」丁度言:「臣事陛下二十年,每奉德音,未始不本於憂勤,此蓋祖宗家法耳。」呂大防因推廣以進曰:「三代以後,唯本朝百三十年,中外無事,蓋由家法最 ...

續資治通鑑 上 - 466

癸未,蘇軾同呂希哲、吳安詩、豐稷、趙彥若、范祖禹、顧臨請以唐宰相陸贄《奏議》校正繕寫進呈。 五月,己卯,以吏部尚書李清臣為資政殿學士、知真定府,姚勔論其不當召用故也。 辛卯,御史董敦逸、黃慶基並罷。 敦逸四狀言蘇轍,慶基三狀言蘇 ...


  
續資治通鑑 上 - 467

九月,戊寅,太皇太后高氏崩。自垂簾以來,召用名臣,罷廢新法苛政,臨政九年,朝廷清明,華夏綏安。杜絶內降僥倖,裁抑外傢俬恩,文思院奉上之物,無問世細,終身不取其一。人以為女中堯、舜。 己卯,詔以太皇太后園陵為山陵,命呂大防為山陵使。 ...

續資治通鑑 上 - 468

十一月,范祖禹請追改內侍除命,不報。庚寅,因請對,曰:「熙寧之初,王安石、呂惠卿造立三新法,悉變祖宗之政,多引小人以誤國,勛舊之臣屏棄不用,忠正之士想繼遠引。又用兵開邊,結怨外夷,天下愁苦,百姓流徙。賴先帝覺悟,罷逐兩人;而所引群小已佈滿中 ...

續資治通鑑 上 - 469

趙偁又上言:「先帝灼見河勢,且鑒屢閉屢塞之患,因順其性,使之北行,此萬世策也。自有司置埽創約,橫截河流,回河不成,因為分水。初決南宮,再決宗城,三決內黃,水皆西決,則地勢西下,較然可知。今欲弭息河患,而逆地勢,戾水性,臣未見其能就效也。臣請 ...

續資治通鑑 上 - 470

轍又具札子言:「聖意誠謂先帝舊政有不合改更,自當宣諭臣等,令商量措置。今自宰臣以下,未嘗略聞此言,而忽因策問進士,宣露密旨。譬如家人,父兄欲有所為,子弟皆不與知,而與行路謀之,可乎?」帝固不說,李清臣、鄧溫伯又先媒櫱之。及面論,帝益怒,遂責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