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古代史 / 續資治通鑑 上全書目錄
畢沅
續資治通鑑 上 - 451

壬申,阿里骨奉表謝罪。詔邊將無出兵,仍罷招納。 甲戌,遼以上京、南京饑,許良人自鬻。 丁丑,遼曲赦西京役徒。 二月,甲申,罷修金明池橋殿。 乙酉,時久陰不解,翰林學士兼侍讀蘇軾言:「差役之法,天下以為未便,獨台諫官數人者主其 ...

續資治通鑑 上 - 452

五月,丁未,中書舍人曾肇言:「昨奉使契丹,還至河北,竊聞朝廷命王孝先開孫村口減水河,欲為回河之計。詢之道路,皆云見今河流就下,故道地形甚高,兼系黃河退背地分,恐難成功。當河北累年災傷之後,未宜有此興作。伏望聖慈更下水官及河北路監司公共講求, ...


  
續資治通鑑 上 - 453

先是劉安世言:「祖宗定天下,首開儒館以育人材。近歲以來,浸輕其選,或緣世賞,或以軍功,或酬聚斂之能,或徇權貴之薦,未嘗校試,遂貼職名。」帝以為然,故有是詔。安世又奏:「陛下過聽臣言,追複舊制,而繼雲朝廷特除者不在此限,則是名為更張,弊原尚在 ...

續資治通鑑 上 - 454

甲寅,太皇太后詔曰:「官冗之患,所從來尚矣;流弊之極,實萃于今,以闕計員,至相倍蓰。上有久閒失職之吏,則下有受害無告之民,故命大臣考求其本,苟非裁損入流之數,無以澄清取士之原。吾今自以眇身率先天下,永惟臨禦之始,嘗敕有司,廕補私親,舊無定限 ...

續資治通鑑 上 - 455

尚書省請復詩賦,與經義、詩賦為兩科試士,又言舊明法最為下科,今中者即除司法,敘名反正及第進士上,非是,詔從之。凡詩賦進士,于《易》、《書》、《詩》、《周禮》、《禮記》、《春秋左傳》內聽習一經。初試本經義二道,《論》、《孟》義各一道,次試賦及 ...

續資治通鑑 上 - 456

康初欲從恕招,邵雍子伯溫謂康曰:「公休除喪,未見君,不宜先見朋友。」康曰:「已諾之矣。」伯溫曰:「恕傾巧,或以事要公休,從之則必為異日悔。」公休,康字也。及燾等論確、恕罪,亦指康書,詔令康分析,康乃悔之。 初,梁燾之論蔡確也,密具確及王 ...


  
續資治通鑑 上 - 457

十一月,丁卯朔,遼以燕國王延禧生子,大赦,妃之族屬進爵有差。 癸未,以門下侍郎孫固知樞密院事,中書侍郎劉摯為門下侍郎,吏部尚書傅堯俞為中書侍郎。先是梁燾、劉安世入對延和殿,太皇太后令具可用臣僚姓名以進,燾、安世乃以堯俞及蘇頌薦,至是堯俞 ...

續資治通鑑 上 - 458

忠彥弟純彥之妻,孫固女也,各以親嫌乞罷,不許。忠彥嘗與傅堯俞、許將論事不合,俱求罷政,殿中侍御史上官均言:「大臣之任,同國休戚,廟堂之上,當務協諧。若悻悻辯論,不顧事體,何以觀視百僚!堯俞、將雖有辯論之失,然事皆緣公,望令就職。」從之。 ...

續資治通鑑 上 - 459

轍又奏曰:「竊見方今雖未大治,而祖宗綱紀具在,州郡民物粗安。若大臣正己平心,無生事要功之意,因弊修法,為安民靖國之術,雖有異黨,誰不歸心?但患朝廷舉事類不審詳。曩者黃河北流,正得水性,而水官穿鑿,欲導之使東,移下就高,汩五行之理。及陛下遣使 ...

續資治通鑑 上 - 460

初,鄧溫伯以母喪終制,除吏部尚書,梁燾權給事中,駁之,改知亳州,閲歲,復以承旨召。梁燾為御史中丞,與左諫議大夫劉安世、右諫議大夫朱光庭交章論「溫伯出入王、呂黨中,始終反覆。今之進用,實系君子小人消長之機。」又言:「溫伯嘗草蔡確制,稱確有定策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