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學 / 孟子全書目錄
孟子
孟子 - 31

至于滕文公再次拜訪時孟子所引述的那些話,不外乎鼓勵他 要有實施仁政的勇氣罷了。因為,古往令來,不論是聖賢還是普 通人,本性都是善良的,聖賢能做到的,普通人經過努力也能做 得到。何況,滕國雖然小,但折算起來也有方圓五十里國土嘛,只 要是實施仁 ...

孟子 - 32

由此可見,以身作則,上行下效是孔子、孟子都非常重視的政治領導原則。而本章正是這樣一個上行下效的實例。   滕國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膝文公)死了父親,由於他上一 次在宋國聽了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給他留下了很深刻很 聽得進去的印象,所以 ...


  
孟子 - 33

①神農之言:神農氏的學說。神農是上古傳說中的人物,常與伏羹氏、燧 人氏一道被稱為「三皇」。神農氏主要的功績是教人從事農業生產,所以叫 「神農」。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多託古聖賢之名而標榜自己的學說。「農家」 就假托為「神農之言」。②許行:農家 ...

孟子 - 34

“后稷教老百姓耕種收穫,栽培五穀,五穀成熟了才能夠養育 百姓。人之所以為人,吃飽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沒有 教養,那就和禽獸差不多。聖人又為此而擔憂,派契做司徒,用 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倫常關係和道理來教育百姓——父子之間有骨 肉之親,君 ...

孟子 - 35

孟子當然不會容忍陳相兄弟的行為,也不能不對許行的學說 展開批駁。於是又使出了自己一貫擅長的推謬手法,一問一答,把 許行及其門徒的做法推到了極其荒唐的程度,迫使陳相承認「百 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實際上就承認了社會分工的合理性。孟 子這才展 ...

孟子 - 36

孟子說:「從前齊景公打獵,用族旗召喚獵場的管理員,那管 理員因為他召喚的方式不對而不予理睬。齊景公想殺了他,他卻 一點也不怕。因而受到孔子的稱讚。所以,有志之士不怕棄屍山 溝,勇敢的人不怕丟掉腦袋。孔子認為那獵場管理員哪一點可取 呢?就是取 ...


  
孟子 - 37

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能夠左右諸侯,挑起國與國之間的戰 爭,「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漢大丈夫. 孟子則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沒有仁義道德的原則,因此,不過是小人、女人,奉 行的 ...

孟子 - 38

一個還是當受不當受的問題。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只要 是正當的,再多也可以接受;如果不正當,再少也不應該接受。這 就涉及到我們今天一些經濟案件的問題了。比如說某項技術發明 或新產品開發之類的成果收人問題,新聞媒介時有披露,其癥結 點在就在於 ...

孟子 - 39

曰①:「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 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②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 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不 由其道而往者,與鑽穴隙之類也。」 【註釋】    ...

孟子 - 40

至于孟子在這裡為什麼又說到這個話題,則是從「謅媚」引 起的。因為學生公孫丑提到為什麼不主動去拜見諸侯的問題,孟 子在回答時說到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方面是像段干木、泄柳那樣, 過于清高,過于孤芳自賞,似平也沒有必要。因為儒者凡事反對 走極端,而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