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癸巳,延福宮使、武信留後、入內內侍省都知王守忠,罷延福宮使,為武信留後,它毋得援例。故事,宦官未有真為留後者,守忠介東宮恩,數求之。帝欲從其請,時高若訥為樞密使,持不可,故止。及是守忠疾,復求為節度使。宰相梁適曰:「宦官不除真刺史,況真節度使乎?」帝曰:「朕嘗許守忠矣。」適曰:「臣今日備位宰相,明日除一內臣為節度使,臣雖死有餘責。」御史中丞孫拚亦奏疏力諫,乃罷節度使不除,然猶得真為留後。守忠謹願細密,故眷遇最厚。方在疾告,帝令用浮屠法,集僧于其家,凡四十九日,為之禬禳。既卒,贈太尉、昭德節度使,謚安僖,特給鹵簿以葬。
遼主先獵于雙子澱,甲午,復獵于盤直坡。先是牌印郎君耶律陳嘉努逐鹿圍內,鞭之二百。會耶律仁先薦陳嘉努健捷比海東青鶻,授禦盞郎君。
二月,丁酉,詔禮院,孝惠、孝章、淑德、章懷皇后、章惠皇太后、溫成皇后皆立小忌。先是有請立溫成忌者,直集賢院劉敞言:「太祖以來,後廟四室,陛下之妣也,猶不立忌,豈可以私昵之愛至變古越禮乎!」於是並四後及章惠皆詔立忌。樞密副使孫沔極陳其不可,中丞孫拚累奏論列,而禮院官亦以為言,皆不聽。尋罷之。
庚子,詔:「治河堤民有疫死者,蠲戶稅一年;無戶稅者,給其家錢三千。」
戊申,太常博士、史館檢討鄄人張芻,落職監潭州稅。詔立溫成忌,禮官列言其不可,宰相患之。或謂宰相曰:「芻獨主茲議,它人皆不得已從之耳。」芻父太祝牧,當任蜀官,芻嘗奏乞代其父,且求知廣安軍,執政謂曰:「故事,史館檢討不為外官,若捨去此職則可往。」芻始謂必換職名,及知弗得,乃言父欲自行,仍願留史館。無何,牧至京師,覆上書乞免入蜀。宰相既惡芻,因追罪芻奏事前後異同而黜之。
戊午,詔乾元節度僧尼。
己未,以直史館張掞為戶部副使。
樞密副使孫沔,數言追冊溫成於禮不可,且曰:「皆由佞臣贊茲過舉。」宰相陳執中等甚銜之。沔不自安,力求解職。壬戌,授資政殿學士、知杭州。浙俗貴僧,或縱婦女與交;沔嚴察之,杖配者甚眾。
以三司使、禮部侍郎田況為樞密副使。
樞密使、彰德節度使、同平章事王貽永,數以疾求罷。三月,己巳,罷為景靈宮使、加右仆射兼侍中,仍詔特依宗室例,歲賜在京公使錢五千緡,其進奉聽如兩府例。貽永性清謹寡言,頗通書,不為聲伎之樂。舊制,外姻未有輔政者,貽永在樞密十五年,歸第則杜門謝客,人稱其謙靜。慶歷間,貽永位冠西府,楊懷敏自河朔入奏塘泊事,欲升黜者數十人。兩府聚議,宰相賈昌朝見懷敏為興,呼押班太傅,懷敏稱說云云。獨貽永怒曰:「押班如此,騰倒人太多,寧謂穩便!」懷敏縮頸而退,昌朝大慚。龐籍、吳育時為樞密副使,相謂曰:「常得此老發怒,大是佳事!」
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鄭州王德用為樞密使。
辛未,詔:「諸路提點刑獄朝臣,自今三歲一代。」
壬申,置提點京畿刑獄官,以度支員外郎蔡挺為之。
乙亥,司天監言四月朔日當食。庚辰,德音,改元,降天下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癸未,易服,避正殿,減常膳。
丁亥,遼主幸皇太弟重元帳。
夏,四月,甲午朔,日有食之。遣官祀社以救日。是日,雷雨,至申時,見所食九分之餘。丙申,宰相以日食不及算分率,百官表賀。
戊戌,詔三司鑄「至和元寶」錢。
辛丑,禦正殿,復常膳。
祥源觀火。
先是知制誥胡宿言:「臣竊以國家乘火而王,火於五行屬禮。古者祭天神無二主,禮專一配,所以奉天帝之尊,明不敢瀆。唐初始有兼配之事。垂拱中,禮官希旨,郊丘諸祠遂有三祖同配之禮。開元十一年,明皇親享圜丘,禮官建議,遂罷三祖同配。國家至道三年,詔書親郊圜丘,以太祖、太宗並配。陛下即位,景佑二年,詔禮官詳按典禮,辨崇配之序。詔書節文:『自今以住,太祖定配,二宗迭侑。』去年八月八日詔書:『今次南郊,三聖並侑,後次卻依舊禮。』未逾旬日,復有『今後每遇南郊三聖並侑』之詔。竊尋詔旨,先後不同。臣愚慾望今後南郊,且依景佑二年禮官所定太祖定配之典,追寢去年『每遇南郊三聖並侑』之詔,告謝天地,以順火性。」不報。
癸卯,高麗遣使貢于遼。
癸丑,遼主獵于合只忽裡。
五月,己巳,夏乞進馬駝于遼,遼主命歲貢之。
乙亥,以馬軍副都指揮使、昭信留後張茂實為寧遠節度使、知潞州。茂實之母微,既生茂實,入宮乳悼獻太子。茂實方襁褓,真宗以付內侍張景宗曰:「此兒貌厚,汝養視之。」景宗遂以為子。於是開封民繁用扣茂實馬首,言茂實乃真宗子,茂實執以聞。事下開封府。用蓋病狂易。事既明,言者以嫌請罷茂實兵柄。帝察其無它故,擢節度使出守。用坐配竇州牢城。
己丑,客星出天關之東南可數寸。
庚寅,遼主如永安山。
壬辰,夏遣使貢于遼。
六月,乙未,詔益州路鈐轄司:「應蠻人出入處,皆預擇人為備禦。」時黎州言儂智高自廣源州遁入雲南之故也。
丙申,遼主如慶州。己亥,謁慶陵。
辛亥,吐蕃遣使貢于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