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癸丑,詔:「入內內侍省都知、押班,非年五十以上,歷任無臓私罪,勿除。」
戊午,詔曰:「轉運之職,本以徵清官吏,綏撫人民,豈特事誅求以剝下乎?有能盡歲入以致增盈者,留為本路移用,毋得進羡餘。務寬民力,以稱朕懷。」
庚申,以太常博士興國吳中復為監察御史裡行,用中丞孫拚薦也。中復嘗知犍為縣,有善政。拚未始識其面,即奏為台屬,或問之,拚曰:「昔人恥為呈身御史,今豈薦識面台郎邪!」
辛酉,遼賀正旦使請觀廟樂,帝以問,宰相陳執中曰:「樂非祠享不作,請以是告之。」樞密副使孫沔曰:「此可告而未能止也。當告之曰:『廟樂之作,以祖有功、宗有德而歌詠之也。使者能留與吾祭則可觀。』」帝從之,使者乃退。
初,賈昌朝建議:「漢、唐都雍,置輔郡,內翼京師。國朝都汴,而近京諸郡皆屬它道,制度不稱王畿。請析京東之曹州、京西之陳、許、鄭、滑州並開封府總四十二縣為京畿。」帝納之。壬戌,詔:「以曹、陳、許、鄭、滑五州為輔郡,隷畿內,置京畿轉運使。五州各增鈐轄一員,曹州更增都監一員,留屯兵三千人,以時教閲。若出戍,即于開封府近縣或鄰州徙兵足之。」以王贄為樞密直學士、京畿水陸計度轉運使。
左司諫賈黯建言:「臣嘗讀隋史,見所謂立民社義倉者,取之以時而藏之於民,下足以備凶災而上實無所利焉。願仿隋制,詔天下州軍,遇年谷豐熟,立法勸課蓄積以備災。」即下其說司農寺,且命李兌與黯合議以聞。乃下諸路度可否,而以為可行者才四路,餘或謂賦稅之外兩重供輸,或謂恐招賊盜,或謂已有常平足以贍給,或謂置倉煩擾。於是黯覆上奏,一一辨之。然當時牽于眾論,終不果行。
是歲,夏改元福聖承道。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至和元年
遼重熙二十三年
春,正月,己巳,遼主如混同江。
辛未,京師大寒,詔有司恤民之凍死者。
壬申,碎通天犀,和藥以療民病。時京師大疫,太醫進方,內出犀牛角二本,析而觀之,其一通天犀也。內侍李舜卿請留供帝服禦,帝曰:「吾豈貴異物而賤百姓哉!」立命碎之。
建寧留後楊景宗卒,贈武安節度使兼太尉,謚莊定。景宗起徒中,以外戚故至顯官。然性暴戾,使酒任氣,知滑州,嘗毆通判王述仆地。帝深戒毋飲酒,景宗雖書其戒坐右,頃之輒復醉,其奉賜亦隨費無餘。始,宰相丁謂築第敦教坊,景宗為役卒,負土第中。後謂敗,帝以其第賜景宗,居之三十年乃終。
癸酉,貴妃張氏薨。
妃寵愛日盛,出入車禦華楚,頗侵後飾。嘗議用紅傘,增兵衛數;有司以一品青蓋奏,兵衛準常儀。帝守法度,事無大小,悉付外延議,凡宮禁干請,雖已賜可,或輒中卻;妃嬖倖少比,然終不得紊政。及薨,帝悲悼不已,謂左右曰:「昔者殿廬徼衛卒夜入宮,妃挺身從別寢來衛朕。嘗禱雨宮中,妃刺臂血書祝詞,外皆不得聞,宜有以追賁之。」入內押班石全彬探帝意,請用後禮于皇儀殿治喪,諸宦者皆以為可,入內都知張惟吉獨言此事須翼日問宰相。既而判太常寺、翰林學士承旨王拱辰、知制誥王洙等皆附全彬議,宰相陳執中不能正,遂詔近臣、宗室皆入奠于皇儀殿,移班慰上于殿東楹。特輟視朝七日,命參知政事劉沆為監護使,全彬及句當禦藥院劉保信為監護都監。凡過禮,皆全彬與沆合謀處置,而洙等奏行之。初,有司請依荊王故事輟視朝五日,或欲更增日,請上裁,乃增置七日。殿中侍御史酸棗呂景初言:「貴妃一品,當輟朝三日。禮官希旨,使恩禮過荊王,不可以示天下。」不報。
丁丑,追冊貴妃張氏為皇后,賜謚溫成。御史中丞孫拚三奏請罷追冊,不報。初,賜謚曰恭德,樞密副使孫沔言:「太宗四後皆謚曰德,從廟謚也。今恭德之謚,其法何從?且張、郭二後不聞有謚,此雖禮官之罪,實貽譏于陛下,不可不改。」因改謚溫成。拚及侍御史毋湜、殿中侍御史俞希孟等皆求補外,知雜事郭申錫請長告,皆以言不用故也。
禁京城樂一月。己卯,殯溫成皇后于皇儀殿之西階,宰臣率百官詣殿門進名奉慰。壬午,遣官告太廟、皇后廟、奉慈廟。
甲申,宰臣梁適奉溫成皇后謚冊于皇儀殿,百官詣西上合門進名奉慰。是夕,設警場于右掖門外,帝宿于皇儀殿。
乙酉,帝成服于殿幄,百官詣殿門進名奉慰。是日,殯溫成皇后于奉先寺,輴車發引由右升龍門出右掖門,升大昪舉,設遣奠。
先是詔樞密副使孫沔讀哀冊,孫沔奏:「章穆皇后喪,比葬,行事皆兩制官,今溫成追諡,反詔二府大臣行事,不可。」於是執冊立帝前陳故事,且曰:「以臣孫沔讀冊則可,以樞密使讀冊則不可。」置冊而退。宰相陳執中取而讀之。既殯,百官復詣西上合門進名奉慰。
戊子,夏遣使貢方物于遼。
壬辰,遼主如春水。
詔:「待制以下丁父母憂,已聽解官行服,今滿百日猶起複,其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