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皇上已經封賞大功臣二十多人,其餘的人日夜爭功,不能決定高下,未能進行封賞。皇上在洛陽南宮,從橋上望見一些將領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議論。皇上說:「這些人在說什麼?」留侯說:「陛下不知道嗎?這是在商議反叛呀。」皇上說:「天下已接近安定,為什麼還要謀反呢?」留侯說:「陛下以平民身份起事,靠著這些人取得了天下,現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賞的都是蕭何、曹參這些陛下所親近寵幸的老友,所誅殺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軍官們計算功勞,認為天下的土地不夠一一封賞的,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懷疑到平生的過失而至於遭受誅殺,所以就聚在一起圖謀造反了。」皇上於是憂心忡忡地說:「這件事該怎麼辦呢?」留侯說:「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誰最突出?」皇上說:「雍齒與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殺掉他,因為他的功勞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說:「現在趕緊先封賞雍齒來給群臣看,群臣見雍齒都被封賞,那麼每人對自己能受封就堅信不疑了。」於是皇上便擺設酒宴,封雍齒為什方侯,並緊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評定功勞,施行封賞。群臣吃過酒後,都高興地說:「雍齒尚且被封為侯,我們這些人就不擔憂了。」
劉敬勸告高帝說:「要以關中為都城。」皇上對此心有疑慮。左右的大臣都是關東地區的人,多數勸皇上定都洛陽,他們說:「洛陽東面有成皋,西面有崤山、澠池,背靠黃河,面向伊水、洛水,它地形的險要和城郭的堅固也足可以依靠。」留侯說:「洛陽雖然有這樣險固,但它中間的境域狹小,不過幾百里方圓,土地貧瘠,四面受敵,這裡不是用武之地。關中東面有崤山、函谷關,西面有隴山、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圓千里,南面有富饒的巴、 蜀兩郡,北面有利於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險阻來固守,只用東方一面控制諸侯。如果諸侯安定,可由黃河、渭河運輸天下糧食,往西供給京都;如果諸侯發生變故,可順流而下,足以運送物資。這正是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劉敬的建議是對的。」於是高帝當即決定起駕,往西關定都關中。
留侯跟隨高帝入關。他體弱多病,便施行道引之術,不食五穀,閉門不出有一年多。
皇上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如意。很多大臣進諫勸阻,都沒能改變高帝確定不移的想法。呂後很驚恐,不知該怎麼辦。有人對呂後說:「留侯善於出謀劃策,皇上信任他。」呂後就派建成侯呂澤脅迫留侯說:「您一直是皇上的謀臣,現在皇上打算更換太子,您怎麼能墊高枕頭睡大覺呢?」留侯說:「當初皇上多次處在危急之中,採用了我的計謀。如今天下安定,由於偏愛的原因想更換太子,這些至親骨肉之間的事,即使同我一樣的有一百多人進諫又有什麼益處。」呂澤竭力要挾說:「一定得給我出個主意。」留侯說:「這件事是很難用口舌來爭辯的。皇上不能招致而來的,天下有四個人。這四個人已經年老了,都認為皇上對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們按照道義不肯做漢朝的臣子。但是皇上很敬重這四個人。現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壁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要謙恭,並預備安車,再派有口才的人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來了以後,把他們當作貴賓,讓他們時常跟著入朝,叫皇上見到他們,那麼皇上一定會感到驚異並詢問他們。一問他們,皇上知道這四個人賢能,那麼這對太子是一種幫助。」於是呂後讓呂澤派人攜帶太子的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品,迎請這四個人。四個人來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為客。
漢十一年(前
196),黥布反叛,皇上患重病,打算派太子率兵前往討伐叛軍。這四個人互相商議說:「我們之所以來,是為了要保全太子,太子如若率兵平叛,事情就危險了。」於是勸告建成侯說:「太子率兵出戰,如立了功,那麼權位也不會高過太子;如無功而返,那麼從這以後就是遭受禍患了。再說跟太子一起出征的各位將領,都是曾經同皇上平定天下的猛將,如今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有什麼兩樣,他們決不肯為太子賣力,太子不能建功是必定的了。我們聽說『愛其母必抱其子』,現在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趙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面前,皇上說『終歸不能讓不成器的兒子居於我的愛子之上』,顯然,趙王如意取代太子的寶位是必定的了。您何不趕緊請呂後打機會向皇上哭訴:『黥布是天下的猛將,很會用兵,現今的各位將領都是陛下過去的同輩,您卻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沒有兩樣,沒有人肯為太子效力,而且如讓黥布聽說這個情況,就會大張旗鼓地向西進犯。皇上雖然患病,還可以勉強地乘坐輜車,躺著統轄軍隊,眾將不敢不盡力。皇上雖然受些辛苦,為了妻兒還是要自己奮發圖強一下。』」於是呂澤立即在當夜晉見呂後,呂後找機會向皇上哭訴,說了四個人授意的那番話。皇上說:「我就想到這小子本來不能派遣他,老子自己去吧。」於是皇上親自帶兵東征,群臣留守,都送到灞上。留侯患病,自己勉強支撐起來,送到曲郵,謁見皇上說:「我本應跟從前往,但病勢沉重。楚國人馬迅猛敏捷,希望皇上不要跟楚國人鬥個高低。」留侯又趁機規勸皇上說:「讓太子做將軍,監守關中的軍隊吧。」皇上說:「子房雖然患病,也要勉強在臥床養病時輔佐太子。」這時叔孫通做太傅,留侯任少傅之職。
漢十二年(前
195),皇上隨著擊敗黥布的軍隊回來,病勢更加沉重,愈想更換太子。留侯勸諫,皇上不聽,留侯就托病不再理事。叔孫太傅引證古今事例進行勸說,死命爭保太子。皇上假裝答應了他,但還是想更換太子。等到安閒的時候,設置酒席,太子在旁侍侯。那四人跟著太子,他們的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鬚眉潔白,衣冠非常壯美奇特。皇上感到奇怪,問道:「他們是幹什麼的?」四個人向前對答,各自說出姓名,叫東園公、角里先生、綺裡季、夏黃公。皇上於是大驚說:「我訪求各位好幾年了,各位都逃避著我,現在你們為何自願跟隨我兒交遊呢?」四人都說:「陛下輕慢士人,喜歡罵人,我們講求義理,不願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們私下聞知太子為人仁義孝順,謙恭有禮,喜愛士人,天下人沒有誰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拚死效力的。因此我們就來了。」皇上說:「煩勞諸位始終如一地好好調理保護太子吧。」
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小步快走離去。皇上目送他們,召喚戚夫人過來,指著那四個人給她看,說道:「我想更換太子,他們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以更動了。呂後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了哭泣起來,皇上說:「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皇上唱道:「天鵝高飛,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短箭,何處施用!」皇上唱了幾遍,戚夫人抽泣流淚,皇上起身離去,酒宴結束。皇上最終沒更換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這四個人發生了效力。
留侯跟隨皇上進攻代國,在馬邑城下出妙計,以及勸皇上立蕭何為相國,他跟皇上平常隨便談論天下的事情很多,但由於不是關於國家存亡的大事,所以未予記載。留侯宣稱道:「我家世代為韓相,到韓國滅亡,不惜萬金家財,替韓國向強秦報仇,天下為此震動,如今憑借三寸之舌為帝王統師,封邑萬戶,位居列侯,這對一個平民是至高無上的,我張良已經非常滿足了。我願丟卻人世間的事情,打算隨赤松子去遨遊。」張良於是學辟榖學術,行道引輕身之道。正值高帝駕崩,呂後感激留侯,便竭力讓他進食,說:「人生一世,時光有如白駒過隙一樣迅速,何必自己苦行到這種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強聽命進食。
過後八年,留侯去世,定謚號叫文成侯。他兒子張不疑襲封為侯。
張子房當初在下邳橋上遇見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丈,在別後十三年他隨高帝經過濟北,果然見到谷城山下的黃石,便把它取回,奉若至寶地祭祀它。留侯去世,一起安葬了黃石。以後每逢掃墓以及冬夏節日蔡祀張良的時候,也同時蔡祀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