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309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309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309頁

朗讀:

中山靖王劉勝在孝景帝前元三年(前154)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中山王。在位第十四年,孝景帝去世。劉勝這個人喜好飲灑,喜好女色,在子孫一百二十多人。經常和他的哥哥趙王相互指責,說:「哥哥為王,專門替代下級官吏治理政事。為王的人應當每日聽音樂享受歌舞女色。」趙王也指責他,說:「中山王只是每天淫樂,不幫助天子撫慰百姓,如何可以稱為藩臣!」
劉勝在位四十二年去世,由兒子哀王劉昌繼位。劉昌在位一年去世,由兒子劉昆侈繼位為中山王。
以上所述二國的第一代國王都是賈夫人的兒子。


  
長沙定王劉發,他的母親唐姬,原來是程姬的侍女。景帝召幸程姬,適逢程姬有月事,不願進侍,就把侍女唐兒加以裝扮,使她夜晚進侍皇上。皇上醉酒不知內情,以為是程姬,就和她同床了,於是有了身孕。事後皇上才發覺並不是程姬。等生下兒子,於是就命名為劉發。劉發在孝景帝前元二年(前155)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長沙王。因為他母親身份微賤,不得天子寵愛,所以被封在低濕貧困之國為王。
劉發在位二十七去世,兒子康王劉庸繼位。劉庸在位二十八年去世,兒子劉鮒鮈(fuj□,付拘)繼位為長沙王。
以上所述一國的第一代國王是唐姬的兒子。
廣川惠王劉越,在孝景帝中元二年(前148)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廣川王。
劉越在位十二年去世,兒子劉齊繼位為王。劉齊有一個寵幸臣子桑距。後來桑距犯了罪,劉齊想誅殺桑距,桑距逃跑了,劉齊於是擒滅了他的宗族。桑距因此怨恨劉齊,於是上書告發劉齊與同胞姊妹有姦情的罪行。從此以後,劉齊為求自保,屢次上書告發漢朝公卿以及寵幸之臣所忠等人的罪行。
膠東康王劉寄在孝景帝中元二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膠東王。在位二十八年去世。當淮南王謀劃反叛時,劉寄暗中聽說這件事,就私下製造樓車弓箭,做好了戰、守的準備,等候淮南王起事。等到後來官吏審訊淮南王謀反之事時,在供辭中暴露出這件事。劉寄與皇上關係最親密,心中為參與謀反而內疚哀痛,病情發作而死,不敢立傳後之人,此事皇上聽說了。劉寄有長子名賢,其母不受寵愛;小兒子名慶,其母受寵愛,劉寄曾經想立劉慶為傳後之人,因為不合傳承的次第,又因自己有罪過,終於不敢上言。天子哀憐他,就封劉賢為膠東王,做康王的繼承人,把劉慶封在過去衡山王的封地,稱為六安王。
膠東王劉賢在位十四年去世,賜謚號為哀王。兒子劉慶繼位為王。
六安王劉慶在元狩二年(前121)以膠東康王兒子的身份被封為六安王。
清河哀王劉乘在孝景帝中元三年(前147)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清河王。在位十二年世,沒有兒子,封國被廢除,封地歸屬朝廷,成為清河郡。
常山憲王劉舜在孝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常山王。劉舜是景帝最寵愛的小兒子,驕縱怠惰,多有淫亂之事,屢犯法禁,天子常常寬恕赦免他。在位三十二年去世,太子劉勃繼位為王。
原先,憲王劉舜有一個不被他寵愛的姬妾生下長男劉梲(zhu□,桌)。劉梲因為生母不被寵愛的緣故,也不得憲王喜歡。王后脩生太子劉勃。憲王姬妾很多,他所寵幸的姬妾為他生下兒子劉平、劉商,王后很少得幸。等到憲王病重,那些被寵幸的姬妾常去侍候,王后因為嫉妒的緣故不常去問病侍疾,總呆在自己的屋子裡。醫生呈進醫藥,太子劉勃不親自嘗藥,又不留宿王室侍疾。等到憲王去世,王后、太子才趕到。憲王向來就不把劉梲做兒子看待,憲王死後,又不分給他財物。郎官中有人勸諫太子、王后,讓諸子和長子劉梲共同分財物,太子、王后不肯。太子繼位之後,又不肯收納撫恤劉梲。劉梲因此怨恨王后、太子。漢朝使者來視理憲王喪事時,劉梲親自告發憲王生病時,王后、太子不床前侍候,等到憲王去世,才六天就離開服喪的屋子,以及太子劉勃私下姦淫、飲酒取樂、賭賻為戲、擊築作樂,與女子乘車奔馳、穿城過市、進入監獄探看囚犯的種種事情。天子派遣大行張騫驗證王后的所作所為並審訊劉勃,請求逮捕與劉勃相姦淫的諸人作為佐證,劉勃又設法把他們藏匿起來。官吏大舉搜捕,劉勃非常著急,派人拷打吏人,擅自釋放朝廷認為可疑而囚禁起來的人。官員請求誅殺憲王王后脩和劉勃。天子認為脩素來就品行不好,致使劉梲告發她有罪,劉勃沒有好的太師太傅的輔佐,不忍心誅殺。官員又請求廢黜王后脩,放逐劉勃,讓他的家屬和他一起遷居房陵,皇上答應了這一請求。
劉勃為王只有幾個月,被貶遷到房陵,封國絕滅。一個多月後,皇上顧念到憲王是最寵愛的小兒子,就下詔給官員說:「常山憲王早亡,王后與姬妾失和,嫡庶之間互相捏造罪名,互相爭鬥,因而陷於不義,封國絕滅,我很哀憐他。封憲王兒子劉平三萬戶,為真定王;封憲王兒子劉商三萬戶,為泗水王。」
真定王劉平在元鼎四年(前113)以常山憲王的兒子的身份被封為真定王。
泗水思王劉商,在元鼎四年以常山憲王兒子的身份被封為泗水王。在位十一年去世,兒子哀王劉安世繼位。哀王在位十一年去世,沒有兒子。天子憐憫泗水王絕後,就立劉安世的弟弟劉賀為泗水王。
以上所述四國的第一代國王都是王夫人兒姁的兒子。後來漢朝又增封其枝屬子孫為六安王、泗水王兩國。總計兒姁的子孫,到現在有六王。
太史公說:漢高祖在位的時候,諸侯的一切賦稅都歸諸侯王所有,可以自行任命內史以下的官員,朝廷只為他們派遣丞相,授予金印。諸侯王自行任命御史、廷尉正、博士,跟天子相類似。自從吳、楚等國反叛以後,在五宗為王的時代,朝廷為他們派遣二千石級的官員,撤除「丞相」,改為「相」,授予銀印。諸侯王只能乘坐牛車了。

【原文】【註解】

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為宗親。栗姬子曰榮、德、閼於(1)。程姬子日餘、非、端。賈夫人子曰彭祖、勝。唐姬子曰發。王夫人兒姁子曰越、寄、乘、舜(2)。

(1)閼(e,遏)於:卷十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亦作此,《漢書·景十三王傳》則作「閼」,無「於」字。(2)兒姁(x□,許):其人其事見卷四十九《外戚世家》。

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帝前二年用皇子為河間王(1)。好儒學,被服造次必於儒者(2)。山東諸儒多從之遊(3)。
二十六年卒,子共王不害立(4)。四年卒,子剛王基代立。十二年卒,子頃王授代立

(1)孝景帝前二年:孝景帝前元二年(前155)。用皇子:以皇子的身份。(2)被服:衣著服飾。一說比喻信仰思想。造次:言行舉止。於:從。(3)山東:戰國、秦、漢時通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游:交遊,來往。(4)共:通「恭」,用於謚號。

臨江哀王閼於,以孝景帝前二年用皇子為臨江王。三年卒,無後,國除為郡。
臨江閔王榮,以孝景前四年為皇太子(1),四歲廢,用故太子為臨江王(2)。


  
四年,坐侵廟垣為宮(3),上征榮。榮行,祖於江陵北門(4)。既已上車,軸折車廢。江陵父老流涕竊言曰:「吾王不反矣(5)!」榮至,詣中尉府簿(6)。中尉郅都責訊王(7),王恐,自殺。葬藍田。燕數萬啣土置塚上,百姓憐之。
榮最長,死無後,國除,地入於漢,為國郡。

(1)孝景帝前四年:孝景帝前元四年(前153)。(2)用故太子為臨江王:以曾經作過太子的身份降為臨江王。景帝廢栗太子事詳見卷十一《孝景本紀》。(3)坐:因……犯罪。 (ruan,陽平「軟」):城郭旁或河邊的空地,隙地。此指宗廟牆外的空地。(4)祖:出行時祭祀路神的迷信活動。(5)反:同「返」。(6)簿:文狀、起訴書之類。此指對薄,即受審訊或質訊。(7)郅(zhi,至):姓。

右三國本王皆栗姬之子也(1)。

(1)本王:第一代國王。

魯共王余,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為淮陽王。二年,吳楚反破後(1)。以孝景前三年徙為魯王(2)。好治宮室苑囿狗馬。季年好音(3),不喜辭辯。為人吃(4)。
二十六年卒,子光代為王。初好音輿馬;晚節嗇(5),惟恐不足於財。

(1)吳楚反:吳、楚等七國反叛。事詳見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2)孝景前三年:孝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徙:改封。(3)季年:晚年。季;排行的末了。(4)吃:舊讀j□,語言蹇澀不流暢。(5)嗇:吝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