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頁
孝文帝時,吳王太子入京朝見,得以陪伴皇太子飲酒下棋。吳太子的老師都是楚地人,浮躁強悍,又平素驕縱,與皇太子下棋時,為下棋發生爭執,態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盤擲擊吳太子,打死了他,事後把他的遺體送回吳國埋葬。到了吳國,吳王怨怒地說:「天下同姓一家,死在長安就應該葬在長安,何必送來吳國下葬呢!」又送遺體到長安下葬。吳王自此逐漸違忤藩臣所應遵守的禮節,稱病不肯入朝。京城的人知道他因兒子死的緣故才稱病不肯入朝的,經查問確實沒有病,此後吳王的使臣一來,就拘禁詰問而治罪。吳王害怕了,更積極地策劃謀反行動。後來吳王派人進京行秋請的禮節,皇帝又詰問這個使者,使者對皇帝說:「吳王確實沒有病,朝廷拘禁懲治好幾個使者,因此就稱病不來。而且有這樣的話『看得清深水中的魚是不吉祥的』。現今吳王開始假稱生病,等到被朝廷察覺,遭嚴厲地詰問,就越想隱瞞自己的行為,害怕皇帝殺他,稱病的計謀出於無可奈何。希望皇帝捐棄前嫌給吳王重新開始的機會。」於是天子就赦免吳國的使者讓他們回去,並賜給吳王幾、杖,認為他老了,可以不入京朝見。吳王得以解除他的罪過,謀反的事情也就放鬆了。然而他所在的封國因為有銅鹽的收益,百姓沒有賦稅。士兵服役發給代役金,而且給價公平。每年在一定時候去慰問有才能的人,給平民賞賜。其他郡國法吏要追捕的逃犯,吳王就收容他們而不交出。這樣做了四十多年,吳王就能支使利用他的百姓了。
晁錯做太子家令,得到太子的寵幸,多次慫恿太子說吳王有罪應削減他的封地。也多次上書勸說文帝,文帝寬厚,不忍處罰他,因此吳王更加驕橫。等到景帝即位,晁錯做御史大夫,又勸皇帝說:「從前高祖剛剛平定天下時,兄弟少,兒子弱小,就大大賜封同姓的人,所以他的庶子悼惠王封為齊王統轄七十多個縣,異母弟劉交做楚元王統轄四十多個縣,哥哥的兒子劉濞做吳王統轄五十多個縣:分封這三個人,就分去天下的一半。現今吳王因以前有兒子被打死的嫌隙,假稱生病不肯入京朝見,依照古法應殺,文帝不忍心,就賞他幾、杖。對他的恩德非常優厚,本當改過自新。卻更加驕橫過度,靠近銅礦鑄造錢幣,煮海水制鹽,引誘天下亡命之徒,謀劃叛亂。現在削減他也是造反,不削減他也是造反。削減他,反得快,災禍小;不削減他,反得晚,災禍大。」景帝三年(前
154)冬天,楚王來朝見,晁錯借這個機會說楚王劉戊去年為薄太后服喪時,在服喪住的房子裡偷偷淫亂,請求誅殺他。景帝下詔赦免了他的死罪,只是削減東海郡作為懲罰。隨之削減了吳的豫章郡、會稽郡。還有兩年前趙王有罪,削減了他的河間郡。膠西王劉卬因為售賣爵位時舞弊,削減了他的六個縣。
漢朝的大臣正在討論削減吳王的土地。吳王劉濞擔心削地沒有止境,想藉機把個人圖謀公開,要起兵發難。又想到諸侯中沒有能共同謀劃的人,知道膠西王勇壯,好逞勢鬥勝,幾個齊地的諸侯王都畏懼他,於是派中大夫應高去誘惑膠西王。不帶書信,只是口頭通報說:「吳王不才,有著很快降臨的憂慮,不敢把自己當作外人,使您明白他的好意。」膠西王說:「有何指教?」應高說:「現在皇帝任用奸臣,被奸邪之臣蒙蔽,喜歡眼前的利益,聽信讒言,擅自改變法令,侵奪諸侯的封地,對封國徵求越來越多,誅殺懲罰善良的人,這些情形日益嚴重。俗話說:『吃完米糠就會吃到米』。吳王和膠西王是有名的諸侯,一旦被注意盯上,恐怕不能安寧自由了。吳王身患內疾,不能朝見皇帝二十多年了,曾經擔心被猜疑,又沒有辦法解釋,現在縮斂肩膀小步走路,猶且害怕不被諒解。我聽說大王因為賣爵的事而被罰罪,我聽說諸侯被削減封地,所犯罪過不該這樣處罰,這種懲罰恐怕不只削地就能罷休的。」膠西王說:「是的,有這樣的事。你說怎麼辦呢?」應高說:「憎惡相同的互相幫助,愛好相同的互相留連,情感相同的互相成全,願望相同的共同追求,利益相同的死在一起。現在吳王自認為和大王有相同的憂慮,願藉著時機順應事理,犧牲個人身軀為天下除害,想一想可以嗎?」膠西王吃驚地說:「我哪裡敢這樣做呢?現在皇帝雖然威逼急迫,我本來就有死罪啊,怎能不擁戴他呢?」應高說:「御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蔽塞忠貞賢良的人,朝廷之臣都有憎恨怨恨之心,諸侯都有背叛之意,人臣之事他已做到極點了。現在彗星出現,蝗災不斷發生,這是萬世難逢的唯一機會,而且憂愁勞苦的時候就是聖人所以產生的時代。所以吳王想對內以討伐晁錯為借口,在外追隨大王車後,馳騁天下,使面對著的地方投降,使手指著的地方攻克,天下沒有敢不順從的。大王您假使能夠答應我一句話,那麼吳王就率領楚王攻下函谷關,守住滎陽敖倉的糧食,抗拒漢兵。修築軍隊駐紮的房舍,等待大王的到來。大王真的能夠幸臨,那麼天下就可以併吞,兩個君主分治天下,不也是可以的嗎?」膠西王說:「好。」應高回去報告吳王,吳王猶且擔心膠西王不參與起兵發難,就親自做使者,到膠西出使,當面和膠西王訂立盟約。
膠西群臣中有的人知道了膠西王的反叛之謀,規勸說:「侍奉一個皇帝,是最快樂的事。現在大王和吳王向西進兵,假使事情成功了,兩主定會有分歧爭端,災難就從這開始纏身。諸侯的土地不足朝廷各郡的十分之二,而背叛朝廷也會使太后擔憂,這不是長遠之計啊。」膠西王不聽。於是派使者聯合齊王、菑川王、膠東王、濟南王、濟北王,都答允了,而且說:「城陽景王為了正義,攻打那些姓呂的,不要讓他參與起兵,事成之後分些土地給他就行了。」
諸侯近來受到削減土地的懲罰,都震驚恐懼,大多怨恨晁錯。等到削減吳國會稽郡、豫章郡的文書發到吳國,吳王首先起兵作亂,膠西王在正月丙午(
23)這天殺死了朝廷派來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員,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楚王、趙王也都如此,於是向西進兵。齊王后來後悔,服毒自殺,違背盟約。濟北王的城牆損壞沒有竣工,他的郎中令劫持控制著他,使他不能發兵。膠西王為首領,和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一起率兵圍攻臨菑。趙王劉遂也反叛了,暗中派使者到匈奴商議聯合作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