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 249 / 298
中國現代史類 / 中科院 / 本書目錄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249頁 / 共298頁。

 大小:

 第249頁

朗讀:

1959年)中,中國只與蘇聯及其東歐衛星國保持外交和貿易關係。中國與美國之間沒有任何商務往來。1960年中蘇分裂以後,中國完全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同時面臨着美蘇兩個潛在敵人。直到1972年尼克森總統訪華以後,才開始有一些有限的貿易關係。

1972年,中美貿易額只有9,200萬美元,但1978年猛增至11.89億美元,1981年達到54.78億美元,1986年增至80億美元,1988135億美元,接近於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0%。38


  

1978年以後對外貿易的迅速增長是由於1978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採取的對外開放新政策。它與毛澤東的閉關自守政策背道而馳,閉關政策在1958-1978年間執行了二十年。鄧小平和他的實幹派追隨者認識到,中國不能在孤立中發展,它必須引進國外的科學、技術、資本和管理技術以成功地實現現代化。

日本、香港、美國和西德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1983年,日本的對華貿易份額達97.64億美元,香港達83.41億美元;美國44.25億美元;西德17.43億美元。中國進出口貨物的種類也大大變化了。最初,中國方面始終大量進口原材料,如農產品(主要是穀物)、合成纖維、木材、化學品。

但後來,當中國的農業生產能夠自給自足時,進口的重點轉向了工業機械、製成品、技術、辦公室設備、商用飛機和服務設施。

由於地理的接近和某種程度上文化的相通,日本與中國具有一種特殊的關係。這使日本人能夠比其它外商更深刻地理解中國人的心理和中國的直接需要。日本在世界市場上的技術和財政成就,使它能夠提供讓利性的貸款、信貸和一般特惠制下的特惠關稅。香港也在中國對世界貿易開放的過程中佔有特殊的位置,充當了中國和外部世界之間的聯接點。

美國和西德不具備這些優勢,但中國人傳統上對美國和德國製造的飛機、機械和科技產品非常崇拜。

外貿計劃的主要目標是積累足夠的外匯以增加現代化所需的資金。為了增強產品的競爭力,中國人使產品多樣化,提高質量水平,讓人民幣貶值,並急切地學習國際商務實踐。在購買時,他們嚴格依據三項標準:好價格、好質量和優惠的付款方式。他們想獲取最先進的技術,但他們也接受一些價格便宜的、不太尖端的工廠,如在1982年經濟衰退時期在美國購買了一家老式的鋼鐵廠、一條半自動生產綫和一家紡織廠。

39

通過嚴格控制外匯、擴大出口和限制進口,中國穩步地積累起了一筆外匯儲備。當中國遇到西方針對它紡織品的保護主義時,它在中東、拉美、東歐和蘇聯打開了新的市場,雖然在這些地區的貿易額仍然有限。1981年初,中國突破了從債務國轉變為債權國的界線。到1983年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0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排在擁有182億美元的英國之前。

一部分外匯收入用於建設長期忽視的能源、交通、通訊和輕工業領域的國內基礎項目。40

中國外貿體制的一個持續的困難是它的國內價格體系不合理。中國的國內價格與世界價格脫軌。雖然出口原材料和進口製成品對中國來說是可以盈利的,但按照2.8元人民幣比1美元的官方兌換率,進口原材料、出口製成品就相當虧本了。1981年前,中國的出口普遍虧本而進口賺錢

這是人民幣定價過高的確鑿訊號,它迫使政府需要對出口進行補貼。

為了抵銷這些價格扭曲,中國在1984年把貨幣貶值為3.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但這又造成了對許多進口提高補貼,再一次產生了虧損。41

外貿盈利的一個不期而然的來源,是通過北朝鮮和埃及向中東國家出售軍火,這項出口從1980年的几乎零增長到1983年的15億美元,1987年的50億美元。這些武器中最著名的有賣給伊朗的蠶式短程導彈,賣給沙地阿拉伯的CSS-2中程導彈(2,000英里)。另外還向伊拉克、約旦、埃及、敘利亞和以色列出售武器。42旅遊提供了另一個收入來源,在1987年達到18.4億美元,比1986年增長了20.3%.43

除了1981-1983年間的緊縮政策期間資本貨物進口下降以外,中國的對外貿易每年都在增長,進口年增長率達20%,出口年增長率達10-15%。44


  

為了吸引外國資本和投資,中國採取了一些改善投資環境的措施。以下是一些比較顯著的步驟:

11979年在深圳、珠海(靠近廣州的珠江三角洲對岸)、汕頭 (廣東省北部沿海)和廈門(福建南部沿海)開放了四個「經濟特區」(享受優惠待遇)。這些特區與台灣的「出口加工區」不同,而是一些改造中國經濟的「實驗室」。4521984年將沿海十四個地方和海南島向外國投資開放,在稅收和進口開稅方面給與優惠條件。3.在國際會議上為一些需要外國諮詢、資本、設備、管理和市場的項目做廣告。

4.允許地方當局可不經中央政府同意即洽談外國投資事宜,這導致了外國供應的進口驟增

鋼鐵、有色金屬、木材和塑膠等,外匯儲備大量外流。5.通過了有關稅收、債務、專利保護和外國商標等事務的法律和規章。6.釐定了仲裁程序、勞動力補償、外國利潤返還等事項。46

中國在吸引外國投資方面的成功是很有限的。到1983年底,只有188家「股份制」和1,047家「合同制」中外合資企業,契約資金66億美元,但實際投入僅23億美元。最大的三家中美合資企業是長城飯店(1,100萬美元)、建國飯店(1,100萬美元)和美國通用北京吉普公司(1,600萬美元)。大西洋瑞奇菲爾德公司在海南島附近參與了油田的勘探和開採,耗資2.5億到3億美元。

47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