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趙紫陽給經濟輸入活力的方法是放鬆國家對大中型企業的控制。公有制不一定等於國家的直接控制: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兩個不同的功能。趙紫陽感到,在國家支配的框架內,企業應該賦予足夠的自主權,在供應、銷售、資本利用、聘用和解僱、薪水、工資、獎金,以及製成品價格等方面自己作決定。企業應具有法人地位,自負盈虧。
我們必須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明確認識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可踰越的階段,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社會主義經濟同資本主義經濟的區別不在於商品經濟是否存在和價值規律是否發揮作用,而在於所有制不同,在於剝削階級是否存在,在於勞動人民是否當家作主。
34
趙紫陽認為,逐步放鬆價格控制是城市經濟改革的核心,因為它將使國家能夠取消補貼,並讓價格根據價值規律和市場供需因素浮動。但漲價必須限制在一定範圍內;人民的薪水和工資應該根據通貨膨脹率進行調整。經濟企業的利潤應該來自于更好的管理,而不是靠自己決定漲價來實現,那樣只會扭曲市場形勢。為了肅清「平均主義」的惡劣影響,趙紫陽重申按勞取酬原則:「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被大大歪曲了的平均取酬做法,是提高社會生產力的主要障礙。
趙紫陽宣佈,把「共同富裕」與「所有人以同樣速度獲取平等財富」等同起來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將導致共同貧窮。某些地區、某些企業和某些人應該允許先富起來,以便給其它地區、企業和個人帶來鼓舞作用。但中國將不允許一小部分人通過剝削而把大部分人推向貧困。
35最後,趙紫陽贊成繼續發展私有企業以補充公有制,並贊成將中小型國營企業租賃或承包給私人經營,以豐富經濟生活的多樣性。這種發展將不會損害社會主義的基礎,而應被看作是發展社會主義所必須的步驟。
就在這項決定被通過的同時,經濟繼續向前邁進。
1978年到
1986年間,工農業生產總值以每年
10%的速度增長,國民收入以每年
8.
7%的速度增長。給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國家預算外基礎建設的急劇增長,從
1978年在投資總額中所占的
16.
7%增長到
1984年的
57%。到處都可以見到大興土木的景象。
資本投入的增長率在
1982年為
25%,
1984年為
23.
8%,
1985年為
42.
8%。投資水平達到了
1958-
1960年大躍進以來的最高峰。
然而,這樣的發展速度顯然不能持續,它引起了建築材料的短缺、浪費、混亂和價格飛漲。由於有如此高額的資本投入,工業增長自然很快,
1984年增長率為
14%,
1985年為
18%;但
1986年費儘力氣才保住了
9.
2%的增長率。
1987年,增長率再次上升到
16.
5%,工業總產值几乎達到了
14,
000億元人民幣。
36過熱的經濟對國家的長遠利益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以下是最明顯的影響:
1.
1978-
1985年間國家預算赤字高達一千億元人民幣,主要是由於過分的投資和大量的補貼。
2.
1985年和
1986年的貿易逆差達
280億美元。
3.通貨膨脹率高居不下,
1985年為
12.
5%,
1986年為
7%,
1987年為
8%,而非官方數字則估計每年為
15-
20%。
4.經濟犯罪和腐敗橫行,尤其是發生在高級幹部的子女和親戚中間,他們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大搞徇私舞弊和其它違規交易。
5.
1986年耐用消費品發展太快,如洗衣機(
900萬台)、電風扇 (
3,
300萬台)、電冰箱(
285萬台)等。
6.基本能源供應增長緩慢(
1986年增長率為
2.
9%),無法支持迅速增長的工業發展(
9.
2%)需求,引起了能源緊張,迫使許多任務廠一周只開工四天。
7.鄉村工業發展迅速,
1985年達到
82萬家,總產值達
1,
375億元人民幣,占工業總產值的重
5.
7%。但農村工業產品的質量往往很低。
8.由於工業用地的增加、新建住房和每年
1,
400萬人口的增長,耕地面積以每年
2,
000萬畝或
329萬英畝的規模流失。
37
面對迅速工業化的嚴重問題,保守派領導人在經濟改革的方向、速度和規模等問題上與實幹派發生了衝突,他們批評對外開放政策是中國人生活中外來「精神污染」的根源。這場衝突導致了
1986年
1月的緊縮政策,它強調四個重要概念:(
1)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充實改革基礎,(
2)消化由必需的價格改革和工資調整引起的變化,根據各個單位的財政和實際能力處理改革的問題,(
3)補充和修正改革中的不完善和不健康的環節以加強協調,(
4)完善微觀經濟控制,達到供需之間的更好平衡。主要工業的產量
1952年
1957年
1965年
1978年
1981年
1984年
1987年煤(億噸)
0.
661.
312.
366.
186.
227.
899.
20原油(百萬噸)
0.
141.
4611.
31104.
05101.
22114.
61134.
00天然氣(億立方米)
0.
080.
711.
00137.
30127.
40124.
30140.
15電力(十億千瓦)
7.
319.
367.
6256.
6309.
3377.
0496.
0鋼材製品(百萬噸)
1.
064.
158.
8122.
0826.
7033.
7243.
91鋼(百萬噸)
1.
355.
3512.
2331.
7835.
6043.
4756.
02生鐵(百萬噸)
1.
935.
9410.
7734.
7934.
1740.
0154.
33資料來源:《年鑒》,第
26頁;國家統計局,
1988年
2月
23日,Beijing Review,March
7-
13,
1988;,《每月統計簡報》,中國,
1988年
3月。
但是,緊縮政策無法阻止經濟發展的慣性。
1987年,農業產值比上年的
4,
447億元人民幣又增長了
4.
7%,工業產值比上年的
13,
780億元人民幣增長了
16.
5%
都創了歷史紀錄。但發展是不平均的,能源和交通繼續滯後,煤產量只增長了
2.
9%,原油增長
2.
6%。能源的瓶頸將制約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並阻止其平衡發展。
繼續增長的總趨勢還保持着,雖然有些雜亂無章。
4.對外開放政策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初十年(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