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本論 - 414 / 772
古典經濟學類 / 馬克思 / 本書目錄
  

資本論

第414頁 / 共772頁。

 大小:

 第414頁

朗讀:

而商人和消費者之間的流通,多半是零星進行的,往往只需要很小的貨幣額,常常一先令甚至半便士就夠了。但小額流通比大額流通快得多……因此,雖然全體消費者每年的購買至少{這個「至少」真妙!}和全體商人每年的購買在價值上是相等的,但是,照例可以用一個小得多的貨幣量來解決」,如此等等。

對亞當的這一段話,托·圖克評論說(散見《對貨幣流通規律的研究》1844年倫敦版第3436頁):


  

「毫無疑問,這裡描述的這種區別實質上是正確的……商人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換也包括工資的支付,而工資是消費者的主要收入……商人和商人之間的一切交換,也就是從生產者或進口商起,通過加工製造等中間過程的各個階段,直到零售商或出口商為止的一切出售,都可以歸結為資本轉移的運動。資本的轉移不必有這樣的前提,而實際上也不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在大多數交換中,在轉移的時候,要有銀行券或鑄幣的實際轉讓——我指的是物質的而不是虛擬的轉讓……商人和商人之間的交換總額,歸根結底必須由商人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換額決定,並受它的限制。」

如果孤立地來看最後一句話,可能會認為,圖克只是斷言,在535商人和商人的交換與商人和消費者的交換之間存在着比例關係,換句話說,在每年總收入的價值和用來生產這個收入的資本的價值之間存在着比例關係。但是,情況並不是這樣。他明確宣稱接受亞·斯密的觀點。因此,對他的流通理論專門進行批判,就是多餘的了。

2、每一個產業資本在開始的時候,都把用來購買全部固定資本組成部分的貨幣一次投入流通,但只是在若干年內逐漸通過出售其年產品再把它收回。所以,它最初投入流通的貨幣多於它從流通中取出的貨幣。總資本每一次要用實物更新時,這種現象都重複發生;對要用實物更新自己的固定資本的一定數量的企業來說,這種現象每年都重複發生;每當固定資本進行維修或者部分更新時,這種現象則部分地重複發生。可見,一方面是從流通中取出的貨幣多於投入的貨幣,另一方面則相反。

必須全面地考察現實的過程,也就是遵循經濟科學的現實邏輯。

在生產期間(和勞動期間不同)較長的一切產業部門,資本主義生產者在生產期間不斷把貨幣投入流通,這些貨幣一部分用來支付所使用的勞動力的報酬,一部分用來購買要消費的生產資料;所以,生產資料是直接從商品市場取走的,消費資料是一部分由花費自己工資的工人間接從商品市場取走,一部分由一刻也不停止消費的資本家自己直接從商品市場取走的,而同時這些資本家起初並沒有把任何商品形式的等價物投入市場。在這期間,他們投入流通的貨幣就會使商品價值(包括其中所包含的剩餘價值)轉化為貨幣。在發達的資本主義生產中,當股份公司等等進行為期很長的工程事業時,如鋪設鐵路、開鑿運河、建築船塢、大的城市建設、建造鐵船、大規模農田排水工程等等,這個要素將是十分重要的。當前中國一方面有大量商品的淨出口,另一方面又擴大內需新建大型工程,所以社會中的貨幣存量驚人(紙幣發行量的增長大大高於GDP的增長,而且是在電子技術加快了貨幣流通的基礎上),城鄉居民儲蓄超過10萬億人民幣。

但是,有些所謂的經濟學家認為,如此大量的貨幣存量不應該放在銀行,要想法把它們從銀行裡擠出來,去進一步購買消費資料或生產資料。而在早些時候,城鄉居民儲蓄只有4萬億人民幣時,這些經濟學家還認為,銀行裡的大量存款是籠中虎,從銀行裡出來會造成破壞。

3、當其他資本家(撇開固定資本的支出不說)從流通中取出536的貨幣多於他們為購買勞動力和流動要素而投入流通的貨幣時,生產金銀的資本家(撇開作為原料使用的貴金屬不說),也只是把貨幣投入流通,而只從流通中取出商品。不變資本(損耗部分除外)、大部分可變資本和全部剩餘價值(資本家自己手中積累的貯藏貨幣除外),都作為貨幣投入了流通。

4、一方面,固然有不是在當年生產的各種東西如地皮、房屋等等,其次,還有生產期間不止一年的各種產品如牲畜、木材、葡萄酒等等,都作為商品來流通。對於這種現象和其他現象,重要的是掌握住一點:除了直接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額外,總有一定量貨幣處于潛在的、不執行職能的狀態,一旦遇到某種推動就可以執行職能。這類產品的價值,往往也是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漸流通的,如同房屋的價值是在若干年內以租金的形式來流通的一樣。


  

另一方面,並不是再生產過程的一切運動都以貨幣流通作為媒介的。總生產過程的要素一旦購齊,總生產過程就會脫離流通。其次,生產者本人直接再消費的一切產品,不管是個人消費還是生產消費,也是如此。農業工人的實物報酬,也屬於這一類。

可見,年產品藉以流通的貨幣量,是社會原有的,是逐漸積累起來的。這個貨幣量不是當年的價值產品,但是,用來補償已經磨損的鑄幣的金是例外。在價值符號占主導貨幣的時代,貨幣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人為控制的。

雖然在單純金屬流通的基礎上,貨幣也能作為支付手段執行職能,而且歷史地看,它實際也是這樣執行職能的,雖然在這個基礎上信用制度及其機構的某些方面得到了發展,但是,我們在闡述時假定只有貴金屬貨幣的流通,假定在這個流通中又只有現金買賣這一最簡單的形式。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