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162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162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162頁

朗讀:

楚滅蔡三年後,楚國公子棄疾殺了楚靈王,代其為君,就是平王。平王找到蔡景侯的小兒子廬,立為蔡國國君,就是平侯。這一年,楚國也恢復了陳國。楚平王剛即位,打算親近諸侯,所以讓陳、蔡國君的後人繼君位。
平侯九年(前522)死,蔡靈侯的孫子東國打跑平侯之子,自立為國君,就是悼侯。悼侯的父親是隱太子友。友本是靈侯太子,平侯繼位後殺了隱太子友。因此平侯一死,隱太子的兒子東國就攻打平侯的兒子,自立為君。悼侯三年(前519)死,其弟昭侯申繼位。
昭侯十年(前509)時去朝見楚昭王,帶著兩件漂亮皮衣,一件獻給昭王,一件自己穿。楚國令尹子常想要蔡昭侯那一件,昭侯不給。子常就向楚昭王說昭侯的壞話,把昭侯扣留在楚國達三年之久。後來蔡昭侯知其中原因,就把自己那件皮衣獻給子常,子常接受皮衣後,才向楚王建議把昭侯放回國。蔡侯回國後趕到晉國,請求晉國幫助蔡國攻楚。


  
十三年(前506)春,昭侯和衛靈侯都在邵陵盟會。蔡侯私下要求周大夫萇弘把蔡國在盟會上的位次排在衛國前面。衛則派史(qi□,秋)陳說衛康叔德高功大,於是衛國排位先於蔡國。夏天,蔡國按晉國意願滅掉沈國,楚王大怒,發兵攻蔡。蔡昭侯派其子去吳國做人質,請吳國發兵共伐楚國。冬天,蔡侯與吳王闔閭攻破楚國,進入楚都城郢。因蔡侯痛恨子常,子常心中害怕,逃到鄭國。十四年(前505),吳國撤軍,楚昭王光復楚國。十六年(前503),楚國令尹計劃攻蔡報仇,在向民眾鼓動時泣不成聲,蔡昭侯聽說後十分恐懼。二十六年(前493),孔子到蔡國。楚昭王討伐蔡國,蔡侯恐慌,向吳國告急。吳王認為蔡國都城距吳國太遠,要求蔡侯將其國都遷得離吳國近一些,以便於出兵相救;蔡昭侯也不與大夫商量,暗中答應了。於是吳國出兵救蔡,並把蔡國都城遷到州來。二十八年(前491),昭侯要去朝見吳王,蔡國大夫們怕他再次遷都,就指使一個名叫「利」的盜賊殺死昭侯,然後又殺掉利以推諉殺君之罪,於是擁立昭侯之子朔為國君,就是成侯。
成侯四年(前487),宋國滅掉曹國。十年(前481),齊國的田常殺死國君齊簡公。十三年(前478),楚國滅掉陳國。十九年(前472),成侯死,其子聲侯產繼位。聲侯十五年(前457)死,其子元侯繼位。元侯六年(前451)死,其子侯齊繼位。
侯齊四年(前447),楚惠王滅掉蔡國,蔡侯齊出逃,蔡國從此祭祀斷絕,國家滅亡,比陳國晚滅亡三十三年。

伯邑考的後人不知分封何處。武王發的後人是周王,有《本紀》記載。管叔鮮叛亂被殺,沒有後代。周公旦的後人是魯國君主,有《世家》記載。蔡叔度的後人是蔡國君主,有《世家》記載。曹叔振鐸的後人是曹國君主,有《世家》記載。成叔武的後人不知下落。霍叔處的後人分封於霍地,後被晉獻公滅掉。康叔封的後人是衛國君主,有《世家》記載。冉季載的後代下落不明。

太史公說:管叔、蔡叔造反的事情,沒有什麼值得記載的。但周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天下的人都懷疑周公,全仗成叔、冉季等同母兄弟十人的輔助,才使天下諸侯共尊周室,所以把他們的事跡附記在《世家》內。

曹叔振鐸是周武王之弟,武王戰勝商紂後,就把曹地分封給叔振鐸。
叔振鐸死,其子太伯脾繼位。太伯死,其子仲君平即位。仲君平死,其子憲伯侯繼位。憲伯侯死,其子孝伯雲繼位。孝伯雲死,其子夷伯喜繼位。
夷伯二十三年(前842),周厲王逃往彘地。
夷伯三十年(前835)死,其弟幽伯強繼位。幽伯九年(前826),其弟蘇殺死幽伯,自立為國君,就是戴伯。戴伯元年(前825),周宣王已即位三年。戴伯三十年(前796)死,其子惠伯兕(si,寺)繼位。
惠伯二十五年(前771),周幽王被犬戎殺死,王室東遷,越發衰微,諸侯紛紛背叛王室。秦國在這一年開始被列為諸侯。
惠伯三十六年(前760)死,其子石甫繼位,其弟武殺掉石甫代立為君,就是繆公。繆公三年(前757)死,其子桓公終生繼位。
桓公三十五年(前722),魯隱公繼位為君。四十五年(前712),魯人殺死隱公。四十六年(前711),宋國的華父督殺死宋殤公和大夫孔父。五十五年(前702),楚桓公死,其子莊公夕姑繼位。
莊公二十三時(前679),齊桓公開始做諸盟主,稱霸天下。
三十一年(前671),莊公死,其子釐公夷繼位。釐公九年(前662)死,其了昭公班繼位。昭公六年(前656),齊桓公戰勝蔡國,順勢進軍至楚國邵陵。九年(前653),昭公死,其子共公襄繼位。
共公十六年(前637),原先時,晉公子重耳逃亡時經過曹國,曹共公對待他很不禮貌,甚至想看重耳那長得連在一塊的肋骨。曹大夫釐負羈勸止,共公不聽,釐負羈只得暗中對重耳表示友好。二十一年(前632),晉文公重耳討伐曹國,把曹共公擄回晉國,卻命令軍隊不得騷擾釐負羈一族所居之地。有人勸晉文公:「當年齊桓公大會諸侯,連異姓國家都幫助他們重新復國;現在您卻囚禁曹君,消滅同姓國家。這樣做,以後怎能號令諸侯?」晉文公才又把曹共公釋放。
二十五年(前628),晉文公死。三十五年(前618),曹共公死,其子文公壽繼位。文公二十三年(前595)死,其子宣公強繼位。宣公十七年(前578)死,其弟成公負芻(chu,除)繼位。
成公三年(前575),晉厲公攻伐曹國,俘獲曹成公帶回晉國,第二年又放歸。五年(前573),晉國大夫欒書、中行偃指使程滑殺死晉厲公。二十三年(前555),成公死,其子武公勝繼位。武公二十六年(前529),楚公子棄疾殺死楚靈王,代立為君。二十七年(前528),武公死,其子平公須繼位。平公四年(前524)死,其子悼公午繼位。這一年,宋、衛、陳、鄭四國都發生了火災。
悼公八年(前516),宋景公即位。九年(前515),曹悼公去宋國朝會,被宋囚禁;曹國大臣擁立悼公之弟野為君,就是聲公。悼公最終死在宋國,後來歸葬於曹。
聲公五年(前510),曹平公之弟通殺聲公自立,就是隱公。隱公四年(前506),曹聲公之弟露又殺隱公自立,就是靖公。靖公四年(前502)死,其子伯陽繼位。


  
伯陽三年(前499),曹國都城裡有一人做夢,夢見許多君子站在社宮那裡商議滅掉曹國;曹叔振鐸制止了他們,讓他們等待公孫強,眾君子答應了叔振鐸的要求。做夢者天亮後找遍了曹國,也沒有公孫強這個人。做夢者就告戒他的兒子:「我死以後,你聽說公孫強執掌政事,一定離開曹國,免遭禍事。」等到伯陽即位後,喜好射獵。六年(前496),曹國有個農夫公孫強也喜好射獵,獵得白雁獻給伯陽,大談射獵之道,借此商問政事。伯陽高興之極,非常寵幸公孫強,命他做司城來處理政務。做夢者之子聽說後,逃離了曹國。
公孫強向曹伯陳說稱霸諸侯的主張。十四年(前488),曹伯聽從公孫強的主意,背叛晉國,進犯宋國。宋景公攻曹,晉國不救。十五年(前487),宋滅掉曹,抓曹伯陽和公孫強回宋殺掉,曹國就滅亡了。

太史公說:我通過探究曹共公不聽信賢人釐負羈卻寵幸後宮美女三百人高乘軒車的事,得知共公不樹德政。至於曹叔振鐸托夢於人,豈不是想延長曹國命運嗎?無奈公孫強卻不好好治理國家,曹叔振鐸的祭祀香煙終於滅絕了。


【原文】【註解】

管叔鮮、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1)。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最少。同母昆弟十人(2),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捨伯邑考而以發為太子(3)。及文王崩而發立(4),是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5)。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