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初元,諭:「鄉飲酒禮所以敬老尊賢,厥制甚古,順天府行禮日,禮部長官監視以為常。」乾隆八年,以各省鄉飲制不畫一,或頻年闕略不行。舊儀載圖有大賓、介賓、一賓、二賓、三賓,與一僎、二僎、三僎,名號紛歧。按古儀禮:「賓若有遵者,諸公大夫。」註雲:「今文讀為僎,此鄉之人仕至大夫,來助主人樂賓,主人所榮而遵法者。」戴記:「坐僎於西北,以輔主人。」其言主人親速賓及介,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甚繁,無一言及僎,所謂「不幹主人正禮」者也。嗣後鄉飲賓、介,有司當料簡耆紳碩德者任之,或鄉居顯宦有來觀禮者,依古禮坐東北,無則寧闕,而不立僎名。五十年,命歲時舉鄉飲毋曠。每行禮,奏禦製補笙詩六章。其制,獻賓,賓酢主人後,酒數行。工升,鼓瑟,歌鹿鳴。賓主以下酒三行,司饌供羹,笙磬作,奏南陔,閒歌魚麗,笙由庚。司爵以次酌酒。司饌供羹者三,乃合樂,歌關睢。工告「樂備」,徹饌。賓主鹹起立再拜。賓、介出,主人送門外,如初迓儀。初,鄉飲諸費取給公家,自道光末葉,移充軍饟,始改歸地方指辦。餘準故事行。然行之亦僅矣。 志六十五 禮九(軍禮)
親征凱旋命將出征奏凱受降獻俘受俘大閲 會閲暨京師訓練附
秋獮日食救護
三曰軍禮。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周官制六軍,司九伐,權屬司馬。而大軍旅、大田役,其禮則宗伯掌之。是因治兵、振旅、茇舍、大閲之教,而寓蒐、苗、獮、狩之儀,以為社、礿、祊、烝之祭。如是,則講武為有名,而殺獸為有禮。有清武功燀赫,凡師征、受成、講肄、行圍諸禮節,厥制綦備。爰■A
8古誼,分錄事要,著之於篇。古者日食救護,太仆贊鼓,亦屬夏官,今亦類附雲。
親征天命三年,太祖頒訓練兵法書,躬統步騎征明,謁堂子,書七恨告天,是親征所由始。
崇德初元,太宗伐朝鮮,前期誓天、告廟,頒行軍律令,分兵為左右翼。至日,駕出撫近門,陳鹵簿,吹螺奏樂。祗謁堂子,三跪九拜。外建八纛,致祭如初。禮畢啟行。
康熙三十五年,討噶爾丹,躬率六師出中道。前三日,祭告郊、廟、太歲,屆期遣祭道路、砲、火諸神。帝禦征衣佩刀,乘騎出宮,內大臣等翊衛。午門鳴鐘鼓,軍士鳴角螺,祭堂子、纛神如儀。導迎樂作,奏祐平章。駕出都門,詣陳兵所,聲砲二。旗軍繼發,王公百官忌送。軍士整伍,以次扈蹕。每舍周視地勢,禦營建正中,各營環向,繚以幔城,南設旌門。遠斥堠,嚴刁鬥。置巡警二十一所,內大臣等率親軍宿衛。外設網城,東、西、南三門。巡警八所,護軍統領率羽林軍徼循。禁語譁,稽出入。又外布幕為重營,設四門,重各置十人嚴守。其從征各官,列幕重營外。大軍分翼牧馬,禁越次。駕駐行營,諸軍皆止。從官奏事如常。夜漏初下,嚴更鼓,斷行人,內外禁旅番巡。五漏交,禦營鳴鐘,前營角聲起。初嚴,外營蓐食治裝;再嚴,前軍拔營;三嚴,左右軍、後軍發輜重,從征官俟旌門外。辨色,舉砲警蹕。六師所過,守土官迎本境,大吏則出境以迎,外籓王公暨所部紳耆跪接,悉同時巡儀。軍行,隨時遣祭風、雨、山、川諸神,軍中堠望。聖祖躬巡,整軍伍,禦旌門,簡閲將士,至西巴台,使者奉敕諭噶爾丹。敵望見大軍,棄甲走,帝率前軍長驅拖諾,分遣將軍進躡,乃還。
噶爾丹未悛,是歲秋,駕巡北邊,聲出塞試鷹,減從。十月,抵白塔,駐南關,蒙古王以下貢獻駱驛。帝賜戰勝兵士食,引近禦坐遍賚之。次日,益徹禦膳犒軍。逾月,至呼坦和碩,渡河,降者踵至。噶爾丹就撫,乃班師。明年,帝三駕北征,啟行如初禮,至橫城止。令守土大臣臨河迎蹕。時哈密俘噶爾丹子送軍所,額魯特部多納款者,噶爾丹仰藥死,駕自黃河汎舟還。
凱旋崇德二年,太宗征服朝鮮。班師日,其君臣出城十里外送駕,三跪九拜如禮。歸則遣大臣二人送之。啟蹕,即軍前祭纛。守土官道迎,俟駕過,隨軍次承命,遙坐賜酒。將至盛京二十里,會鄭親王等賫奉賀表,遂先除道,張黃幄,俟駕至,伏迎道左。帝入幄坐,王等跪進表,大學士受之。宣讀畢,王等三跪九拜,乃大宴,宴罷啟行。至盛京,禮謁堂子,還宮。
康熙三十五年,聖祖征噶爾丹,破之,還蹕拖諾,捷入,焚香謝天。入行營,大學士等進賀表,王公百官畢賀。留牧蒙古王等迎駕行禮,喀爾喀劄薩克等集營東門請瞻覲,皆稽首呼萬歲。賜茶及宴,賚銀物有差。沿途迎獻羅拜者,繦至輻湊。至清河,皇子、王公暨群臣跪迎郊外五里,八旗軍校、近畿士民亦焚香懸采,扶攜俯伏。命前驅毋警蹕,環集至數百萬人,歡聲雷動。帝謁堂子如儀。
明年,朔漠平,班師亦如之。還宮後,遣祭郊、社、宗廟,遍群神,謁陵寢,禦殿受賀。直省官鹹進表文,頒詔如制。帝自勒銘鑱石,並建碑太學雲。
命將出征崇德初元,太宗命睿王多爾袞等出師征明,躬自臨送,祭堂子、纛神,如親征儀。遂至演武場,諭誡將士。順治元年,命英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征流寇,賜敕印。其儀,午門外具鹵簿,陛上張黃幄,設禦座。陳敕印簷東案,王公百官會集。帝升座,大將軍率出征官詣拜位跪,內院大臣奉宣滿、蒙、漢三體敕書,授大將軍敕印,畢,啟行。
十三年,定出師前一日,午門前例頒衣馬弓刀,並傳集出征各官,面授方略。賜筵宴。行日,鹹戎服俟午門外,頒敕印如初禮。
康熙十三年,命將分出湖廣、四川。禮畢,駕出長安右門送行。出征王率各官行至陳兵所,禮部設祖帳,光祿寺備茶酒,內大臣等奉引謝恩。首途,如故。或帝不親送,則令親王、內大臣往。噶爾丹之役,先自歸化驛召費揚古為撫遠大將軍,至日賞宴,聖祖禦太和門,大臣隅坐,其出征運糧大臣分坐金水橋北左右。作樂陳百戲,命大將軍進禦前,親賜卮酒。跪受叩飲訖,都統、副都統繼進,則令侍衛授酒。參領以下十人一列,跪飲階上而已。覆命大臣等遍視眾軍飲宴畢,賜與宴者禦用蟒幣,餘賜幣,兵賜布。同謝恩出,大學士始以敕印授大將軍。
雍正七年,定命將前一日告廟。行日告奉先殿,並遣官。若先出師疆埸,即軍前命為大將軍者,則命正、副使賫敕印往。大將軍率屬俟教場,事設黃案,陳敕印。大將軍跪,宣敕文正使授敕,宣印文副使授印,大將軍以次祗受,轉授左右從官,行三跪九叩禮。禮成,奉入大營。
乾隆十四年,定命將儀三:一曰授敕印,經略大將軍出師,皇帝臨軒頒給。二曰祓社,凡出師前期,告奉先殿,禮堂子,祭纛。三曰祖道,經略啟行,皇帝親餞賜酒,命大臣送郊外,具祖帳暨宴,儀並詳前。徂征儀二:一曰整旅,經略前隊列禦賜軍械,次令箭,次敕印,次標旗,大隊軍旅殿。令箭、標旗數皆十二。二曰守土官相見,經略過境,將軍、督、撫蟒服出郭迎候,文自司道、武自總兵以下,跽道右及事。經略正坐,將軍、督、撫側坐,文司道、武提督以下,行庭參禮。啟行候送如前儀。若頒敕印不禦殿,即除鹵簿、樂懸,百官無職事者不會集。
三十四年,命大學士傅恆經略雲南軍務,高宗不升殿,不禮堂子,不祭纛,不親送。內閣學士奉敕印至太和殿,經略等先俟陛階,大學士二人立殿外。屆時經略升陛,印官從大閣學士入奉敕印出,經略跪受。禮畢,奉敕印官前,經略後,及階下,置敕印采亭內,前張黃蓋,列禦仗,從征侍衛前引,餘俱後隨,至經略第止。敕印陳案上。屆日肅隊行。
奏凱天聰初元,朝鮮奏捷,班師。車駕出城,頓武靖營野次。設行幄禦營一里外,率諸貝勒逾行幄數武,立馬以待凱旋。既至,遂依次排列,立纛、拜天,入覲,帝出位迎之。諸貝勒行跪拜禮,賜筵宴。崇德元年,征明凱旋,太宗率群臣出城十里迎勞,王、貝勒等依次成列,建纛鳴螺,帝率同拜天,三跪九叩。畢,升座。王、貝勒進獻捷表,大學士接受,奉禦前讀訖,跪叩如儀。頒旨行抱見禮。於是王、貝勒進禦前一跪三叩,賜坐、設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