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
福州市一位
31歲的年輕人經營一家柯達膠捲沖印店,控制有
53.
9萬美元的資產,住在一幢價值
10.
8萬美元、帶空調的房子裡。一位木雕「大王」僱用三千名工人,積聚了兩千萬美元的資產。北京的一位摩托車頭盔製造商經營極其成功,以致一家外國公司主動提出與他合股,支付他
82,
000美元的年薪。
47在較小的規模上,許多沒什麼文化的個體經營者一小店舖主、茶農、出租車主
一年掙三萬到十萬元,是教授和外科醫生年薪的十到三十倍。
並不令人吃驚的是,一些最缺錢的人轉而犯罪,從事盜挖古墓的勾當,希望立即致富。
48追求金錢的瘋狂是不是把中國推向了資本主義大多數中國的理論家認為不,因為私營企業的總產值几乎只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
1%。
49然而,企業精神卻抓住了中國人的心。因此,艾柯卡(Lee Iacocca)自傳的中譯本竟成了
1987-
1988年最暢銷的書,也就不讓人吃驚了,這本自傳宣揚的便是個人的創造力。
50在這樣的氣氛中,思想意識的首要地位被削弱了,導致了方向的模糊和自我懷疑的興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尊重讓位於更加現實的評估。趙紫陽稱毛澤東的最後二十年是「失去的二十年」,鄧小平則在
1988年
6月勸告來訪的莫桑比克總統「不要搞社會主剝。
51一位中國理論家發問:」誰知道馬克思主義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超出馬克思想像的技術世界中。
「
52另一位理論家稱,馬克思只看到了資本主義的早期階段,列寧」在他活着的時候沒有見到多少真正的社會主義「。還有一些人認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可以相互借鑒對方的長處,中國轉向」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實際上意味着採納資本主義的一些機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完全正當的。
531988年的中國處在動盪之中。馬克思主義秩序已基本消逝了,但替代它的秩序尚未誕生。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達到
17%,而通貨膨脹率達到
26%,它正經歷着一個發展中國家必然經歷的日益強烈的痛苦。在這動盪不安的時日,經濟的活躍、意識形態的混亂、世風的日下和腐敗的普遍,構成了一幅極端矛盾的景象,在其中,一種新的秩序正在掙扎着浮現出來。
第三十九章 台灣的「經濟奇蹟」及與中國大陸統一的前景
走上台北的主幹道,你將看到摩托車、公共汽車和小轎車車水馬龍。街道兩邊則是酒店、現代住宅和高聳入雲的寫字樓。在辦公室裡,是一派成功企業的嘈雜而又不失條理的景象;電梯聲、空洞聲、打字聲和計算機聲,時而夾雜着電話鈴聲和打國際長途時提高的嗓音,組成了電子化的交響樂。在迷離台北之喧囂的地方,農民自豪地層示他們的勞動果實;他們吃得好、穿得好,住在舒適的平房裡,顯得對生活很滿足。
這就是現代台灣,在一代人的時間裡從一個農業社會轉變成了一個富強的工業社會。「日本第二」(Little Japan)的稱法激起了一種混雜的反應:表面上不高興,但心裡很驕傲。在東亞,就工業化、對外貿易和生活質量而言,台灣確實是僅次於日本的。台灣的成功,是它爭取生存、安全和國際紐帶的鬥爭中最重要的武器。
走近看一看台灣的成就,將有助于解釋它目前的地位和未來的發展。
到
1988年,台灣已經享有了超過三十五年的和平、安定和持續的經濟增長。五十年代的年均增長率為
7.
3%,六十年代為
9.
1%,七十年代為接近
10%。據《歐洲貨幣》(Euromoney)
1稱,在
1974-
1984年的十年中,台灣享有世界第二高的增長率,僅次於新加坡。在八十年代,台灣的發展速度甚至更加快了。
1980年,台灣的國民生產總產值達
403億美元,人均產值達
2,
100美元,外匯儲備達
74億美元。
1984年,增長率達到了
10.
52%,國民生產總產值因此達到
575億美元,人均產值達
3,
046美元,外貿總額達
520億美元,
2外匯儲備達
160億美元。
1992年,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使國民總產值高達
2,
110億美元,人均產值
10,
215美元,外貿總額
1,
390億美元,外匯儲備
820億美元,躍居世界外匯儲備榜首。令人震驚的是,只有區區兩千萬人的台灣居然佔有了世界外匯儲備總量的
10%。
3台灣的大部分外匯儲備來自于同美國的貿易順差
1986年為
136億美元,
1987年為
190億美元,
1988年為
141億美元,
1989年為
130億美元。如果到
2000年之前經濟增長率能一直保持在
6.
5%上,那麼,到時人均收入將達到
15,
000美元,外貿總額達到
2,
900億美元,這將使台灣成為一個發達國家,位於全球十大貿易國之列。
4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財富並沒有集中到少數人手裡,而是由大多數人分享,充分實現了「均富」的古代理想。
1952年,受薪階層中工資最高的
20%與最低的
20%之間收入的比例為
15:
1,但
1964年只有
5.
33:
1了,到
1987年更降至
4.
69:
1,比美國的工資差別還要小。
5電視機、雪櫃、洗衣機非常普遍;而失業率在
1988年時只有
1.
69%。台灣的平均年齡男子為
71歲,婦女為
76歲;卡路里的日攝入量為
2,
845,蛋白質的攝人為
80克,均超過了國際標準。
通貨膨脹率保持在較低水平,
1988年僅
1.
1%。同時保持着高速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和財富的平均分配,這是不同尋常的,可以說,台灣享受着中國歷史上最高的生活水平。
1.台灣經濟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