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頁
這種手法仍然在現代庸俗經濟學家們的手上玩弄着,其中有人還獲得了所謂的經濟學
非經濟科學研究的最高榮譽——諾貝爾經濟學獎。參見余斌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恥辱——徹底否定資本結構無關論》,中國商業出版社
2001年
4月版。更為可悲的是,這些現代庸俗經濟學家的追隨者們還要為這一手法辯護,認為它是正當的、必然的。如果斯蒂貝林先生生於今天,他很可能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至少不會為沒有人願意予以承認而苦惱。
斯蒂貝林先生不辭勞苦,不惜工本,在這種錯誤計算的基礎上,作出了堆積如山的計算,公之於眾。我可以向他作出令人放心的保證,几乎他的所有計算都是錯誤的,即使有例外,那它們所證明的事情也完全不是他所要證明的事情。本批閲者同樣可以作出保證,几乎現代庸俗經濟學的所有「無關論」都是錯誤的(其中,資本結構無關論和股利政策無關論已遭批駁),即使有例外,那它們所證明的事情也完全不是這些無關論本來打算要證明的事情。例如,他對
1870年和
1880年美國的國情調查材料作了比較,確實證明了利潤率的下降,但他對於這個事實的說明卻是完全錯誤的;他還認為,馬克思關於始終不變的固定的利潤率的理論必鬚根據實踐來加以修正。
但是,我們從這個第三卷的第三篇中可以看到,這裡所說的馬克思的「固定的利潤率」,純粹是捏造出來的;造成利潤率下降趨勢的原因,也同斯蒂貝林博士所說的正好相反。斯蒂貝林博士先生的用意顯然是非常好的,但是一個人如想研究科學問題,首先要在利用著作的時候學會按照作者寫的原樣去閲讀這些著作,首先要在閲讀時,不把著作中原來沒有的東西塞進去。
全部研究的結果是:甚至在這個問題上,也只有馬克思學派才取得了一些成就。如果法爾曼和康拉德·施米特讀到這個第三卷,他們就會對於他們各自的那部分工作感到完全滿意了。
弗·恩格斯
1894年
10月
4日于倫敦
26第一章 第一章 成本價格和利潤
在第一卷中,我們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本身作為直接生產過程考察時呈現的各種現象,而撇開了這個過程以外的各種情況引起的一切次要影響。但是,這個直接的生產過程並沒有結束資本的生活過程。在現實世界裡,它還要由流通過程來補充,而流通過程則是第二卷研究的對象。在第二卷中,特別是把流通過程作為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媒介來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就整體來看,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
至于這個第三卷的內容,它不能是對於這個統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這一卷要揭示和說明資本運動過程作為整體考察時所產生的各種具體形式。資本在自己的現實運動中就是以這些具體形式互相對立的,對這些具體形式來說,資本在直接生產過程中採取的形態和在流
29通過程中採取的形態,只是表現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們在本卷中將要闡明的資本的各種形式,同資本在社會表面上,在各種資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競爭中,以及在生產當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識中所表現出來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
————
按照資本主義方式生產的每一個商品W的價值,用公式來表示是W=c+v+m。如果我們從這個產品價值中減去剩餘價值m,那末,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個在生產要素上耗費的資本價值c+v的等價物或補償價值。
例如,假定生產某一商品耗費
500鎊資本:其中勞動資料的損耗
20鎊,生產材料
380鎊,勞動力
100鎊;假定剩餘價值率為
100%,這樣,產品價值就等於
400c+
100v+
100m=
600鎊。
減去
100鎊剩餘價值之後,還剩下
500鎊的商品價值,而這
500鎊只是補償已經耗費的資本
500鎊。商品價值的這個部分,即補償所消耗的生產資料價格和所使用的勞動力價格的部分,只是補償商品使資本家自身耗費的東西,所以對資本家來說,這就是商品的成本價格。相比之下,現代庸俗經濟學中的生產成本,還包含所謂機會成本,即資本與來歷不明的利息率的乘積。
商品使資本家耗費的東西和商品的生產本身所耗費的東西,無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量。商品價值中由剩餘價值構成的部分,不需要資本家耗費什麼東西,因為它耗費的只是工人的無酬勞動。但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工人自己在進入生產過程之後,就成為執行職能的並屬於資本家的生產資本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說,資本家是實際的商品生產者,所以,對資本家來說,商品的成本價格必然表現為商品本身的實際費用。我們把成本價格叫作k,W=c+v+m這個公式就轉化為W=k+m這個公式,或者
30說,商品價值=成本價格+剩餘價值。
因此,把商品價值中那些只是補償商品生產上耗費的資本價值的部分歸結為成本價格這個範疇的辦法,一方面,表示出資本主義生產的特殊性質。商品的資本主義費用是用資本的耗費來計量的,而商品的實際費用則是用勞動的耗費來計量的。歧義之所在。所以,商品的資本主義的成本價格,在數量上是與商品的價值或商品的實際成本價格不同的;它小於商品價值,因為,既然W=k+m,那末k=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