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通史 - 243 / 430
西洋古代史類 / 阿諾斯 / 本書目錄
  

全球通史

第243頁 / 共430頁。

 大小:

 第243頁

朗讀:

這就是新帝國主義對殖民和附屬地的影響的性質。印度已用作這種影響的一個例證,但是,在其他地區,一般格局是相同的,只是自然地帶有一些地方的變化。這一格局應當記住,因為它說明了為什麼今日的世界被劃分成發達世界和不發達世界,為什麼這兩個世界的生活水平有着如此驚人的差異,為什麼不發達世界的人民在獲得政治獨立之後,其首要目標是成為發達世界——儘可能迅速地達到西方的經濟水平。

對新帝國主義的回顧 不應該得出結論,說新帝國主義對於世界,甚至對於諸從屬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災難。按照歷史的觀點,新帝國主義無疑將被看作是世界的一大進步,正如工業革命是歐洲人的一大進步一樣。實際上,新帝國主義的歷史作用在於將工業革命推進到其邏輯上必然的結局——使工業國家即工業資本主義能以世界性的規模起作用。這導致了對世界物力人力資源的遠為廣泛、協調和有效的利用。


  

無疑,當歐洲的資本和技術與不發達地區的原料和勞動力相結合、首次導致一個完整的世界經濟時,世界生產率無法估量地提高了。事實上,世界工業生產在1860189O年間增加了三倍,在18601913年間增加了七倍。世界貿易的價值從1851年的64100萬英鎊上升到1880年的30240O萬英鎊、1900年的404500萬英鎊和1913年的784000萬英鎊。

對於蛋糕的體積增大所帶來的好處,人們沒有不同的意見。更確切地說,爭論集中在蛋糕該如何切開的問題上。諸殖民地民族已感覺到,過去,他們所得到的少於他們應得的份額。他們所得到的總的量已明顯增加,要不然,他們的日漸上升的人口就無法得到供養。

例如,有位英國經濟學家指出,1949年,在礦物豐富的北羅得西亞從事開礦的歐洲公司將他們的產品總共賣得8670萬英鎊。這筆錢中,他們花費在北羅得西亞的僅為1250萬英鎊;這意味着,有三分之二的錢給轉移到國外。而且,花費在北羅得西亞的1250萬英鎊中,有410萬英鎊是支付給在那裡生活、工作的歐洲人。3670萬英鎊中,只有200萬英鎊是給了在礦井裡幹活的非洲人。

然而,這些工人平均一年得到41英鎊,而殖民地每個成年非洲人的平均收入是一年27英鎊。

在這些情況下,可以理解,諸殖民地民族對增長了的生產率或外國公司付給的工資,印象並不很深。他們印象較深的是自己的可憐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與西方的生活水平相比較時。他們對於讓自己擔任干苦活者的角色這一點也很不滿;甚至在有着工業發展所需的人力物力資源的地區,也是如此。

顯然,在西方工人對工業資本主義的反應與殖民地民族對新帝國主義的反應之間,有着一個相似之處。兩者都對自己的命運不滿,而且,兩者都支持旨在引起根本變革的運動。但是,又有一個基本差別:諸殖民地民族並不反對自己民族的皇帝,而寧可說,反對外國統治者。因此,至少在最初階段,它們的反對運動並不是社會主義,而是西方的一系列政治學說——自由主義、民主主義、尤其是民族主義。

我們接着將考察這些主義,它們構成了歐洲的政治革命。瞭解這一革命對世界歷史來說,和瞭解工業革命一樣,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這世界不僅受西方的棉織品、鐵路和銀行的影響,而且還受西方的思想、口號和政治制度的影響。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旦個人和民族使關於充分發展的自由的抽象概念進入他們的頭腦,就沒有什麼比這更具有控制不了的力量。

G.W.F.黑格爾


  

19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不僅建立在歐洲工業革命和科學革命的基礎上,也建立在歐洲政治革命的基礎上;政治革命的實質是結束了人類分成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是由神注定的這種觀念。人們不再認為政治高於人民,也不再認為人民在政府之下。政治革命有史以來首次在一個比城邦更大的規模上顯示了政治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民眾已覺醒並行動起來,不僅參與了政治,而且把這樣做看作是自己固有的權利。在本章中,我們將考察歐洲政治革命的一般格局,英國革命、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的起因以及19世紀歐洲政治革命的各種表現形式和世界性的影響。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政治革命同經濟革命一樣,分幾個階段發展起來,我們曾提到,經濟革命開始於英國,然後擴展到歐洲大陸和美國,後來再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區。政治革命也相同,17世紀的英國革命標誌其開始,隨後的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標誌其更進一步的發展。然後,它在19世紀時影響了整個歐洲。在20世紀時則影響了整個世界。

經濟革命和政治革命其擴展情況的相同並非偶然。實際上,這兩種革命是密切聯繫的。經濟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政治革命,因為它產生了有着新的利益、有着使其利益合理化的新的思想意識的新的階級。如果我們簡要地追溯經濟革命和政治革命的一般過程,這將變得很清楚。

中世紀初期,在西歐可發現三個界線分明的社會集團:組成軍事貴族階層的貴族、構成教會和知識界顯貴集團的教士和從事勞動以供養以上兩個上層階級的農民。隨着商業的發展,中世紀社會等級的這種狀況由於一個新的成分即城市資產階級的出現而開始改變。隨着這一階級的財富增長、人數增多,它對各封建階層的特權、對妨礙自由市場經濟的發展的許多限制,日益不滿起來。因此,資產階級與民族君主政體結成了相互有利的聯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