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續資治通鑑 上 - 289 / 489
中國古代史類 / 畢沅 / 本書目錄
  

續資治通鑑 上

第289頁 / 共489頁。

 大小:

 第289頁

朗讀:

乙丑,太常丞、同修起居注馮京,落同修起居注。時台諫官言吳充、鞫真卿不當補外,京最後上疏,言愈切。宰相劉沆怒,請出京知濠州,帝曰:「京何罪!」然猶落修注。台諫又爭言京不當奪職,不報。

準布部長貢于遼。


  

丙寅,徙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使許元知揚州。元在江、淮十三年,以聚斂刻剝為能,急於進取,多聚珍奇以賂遺京師權貴,尤為王堯臣所知。在真州,衣冠之求官舟者日數十輩,元視勢家要族,立榷巨艦與之;即小官煢獨,伺候歲月,有不能得。人以是憤怨,而元自謂當然,無所愧憚。

己巳,秦鳳經略安撫司言城秦州古渭寨畢工。初,築城費百萬緡,其後留兵戍守,每歲費十萬緡。

壬申,遼主率群臣上太后尊號曰仁慈聖善欽孝廣德安靜貞純懿和寬厚崇覺儀天皇太后,大赦,內外官進秩有差。先是太后生辰,詳袞耶律陳嘉努進詩,獻馴鹿,太后嘉獎,賜珠二琲,雜采二百段。

辛巳,詔宰相劉沆子太常寺太祝瑾,令學士院召試館職。溫成皇后既葬,賜後合中金器數百兩,沆力辭,而為瑾請之。

壬午,以入內押班石全彬為入內副都知,知制誥劉敞封還詞頭,奏曰:「全彬昨已有制旨除宮苑使、利州觀察使,未能三日,復換此命。朝令夕改,古人所非,臣不敢輒撰誥詞。」從之。後三月,全彬卒為入內副都知。

癸未,遼錄囚。

甲申,遼群臣上遼主尊號曰欽天奉道佑世興歷武定文成聖神仁孝皇帝;後蕭氏曰貞懿慈和文惠孝敬廣愛崇聖皇后。

丙戌,詔宗正寺:「故事,屬籍十年一修。今雖及八年,而宗支蕃衍,其增修之!」

知制誥劉敞言:「臣昨聞吳充出外,馮京落職,將謂其人所行實有過當,所言實有不可,是以觸忤聖意。及延和殿奏事,面奉宣詔,充乃是盡職,京意亦無它,中書惡其太直,不與含容,臣竊驚駭。前古以來,惟有人主不能容受直言,或致竄謫臣下。今陛下寬大如此,不知中書何故須要排逐言者!」又言:「臣前論吳充、馮京謫官,面蒙宣諭本末,臣即言:若如此,則是大臣蔽君之明,專君之權,而擅作威福也。必恐感動陰陽,有地震、日食、風霧之異。今臣竊聞鎮戎軍地震一夕三發,去臣所言五日之內耳。又,京師雪後昏霧累日,復多風埃,太陽黃濁,此皆變異之可戒懼者。陛下宜深究天地之意,收攬威權,無使聰明蔽塞,法令不行,則足以消伏災異矣。」

十二月,丙申,遼主如中會川。

庚子,翰林學士王洙、直集賢院掌禹錫上《皇佑方域繪圖》。

知并州韓琦,以疾奏乞太醫齊士明,翰林醫官言士明當診禦脈,不可遣,帝立命內侍押士明往視之。

丙午,詔:「司天監天文算術官毋得出入臣僚家。」

丁未,殿中丞、直秘閣司馬光上《古文孝經》,詔送秘閣。

己酉,如京使、果州團練使、入內都知張惟吉卒,贈保順軍節度使,謚忠安。惟吉任事久,頗見親信,而言弗阿徇。溫成治喪皇儀殿,宰相既導諛,惟吉爭不能得,至頓首泣下。

殿中侍御史趙拚言:「宰相陳執中家,捶撻女奴迎兒致死,一雲執中親行杖楚,以致斃踣,一雲嬖妾阿張酷虐毆殺。臣謂二者有一于此,執中不能無罪。若女使本有過犯,自當送官斷遣,豈宜違朝廷之法,立私門之威!若女使果為阿張所殺,自當禽付所司以正典刑,豈宜公為之庇!夫正家而天下定,執中家不克正,陛下倚以望天下之治定,是猶卻行而求前也。」執中亦自請置獄。已而有詔罷獄,台官皆謂不可,翰林學士歐陽修亦以為言,逮執中去位,言者乃止。


  
丙辰,睦州防禦使宗諤上所撰《太平盤維錄》,降敕褒諭。

帝春秋高,未有繼嗣。皇佑末,太常博士張述上書,請「遴選宗親才而賢者,異其禮秩,試以職務,俾內外知聖心有所屬,則天下大幸。」是歲,覆上疏言:「嗣不早定,則有一旦之憂而貽萬世之患。歷觀前世,事出倉卒,則或宮闈出令,或宦官主謀,或奸臣首議,貪孩孺以久其政,翼暗昧以竊其權。安危之機,發於頃刻,而朝議恬不為計,豈不危哉!」述前後七上疏,最後語尤激切,帝終不以為罪。述,小谿人也。

融州大丘洞蠻楊光朝內附。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至和二年遼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後為清寧元年

春,正月,癸亥,遼主如混同江。

戊辰,邕州言蘇茂州蠻內寇,詔廣西發兵討之。

辛未,幸奉先資福禪院,謁宣祖神禦殿。先是議者謂帝特行此禮,因欲致奠溫成陵廟。御史中丞孫拚言:「陛下臨禦以來,未嘗朝謁祖宗山陵,今若以溫成故特行此禮,虧損聖德,莫此為大。」翰林學士歐陽修亦論諫。帝從之,不復至溫成陵廟。

丁亥,觀文殿大學士、兵部尚書晏殊病劇,乘輿將往視之,即馳奏曰:「臣老病,行愈矣,不足為陛下憂。」已而卒,帝雖臨奠,以不視疾為恨,特罷朝二日,贈司空兼侍中,謚元獻。既葬,篆其碑首曰「舊學之碑」。殊善知人,如孔道輔、范仲淹,皆出其門,富弼、楊察,其婿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