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疑(
20):擇建立卜筮人(
21)。乃命卜筮,曰雨,曰濟(
22),曰涕(
23),曰霧,曰克,曰貞,曰悔,凡七。卜五,佔之用二,衍忒(
24)。立時人為卜筮,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女則有大疑,謀及女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
25),而身其康強,而子孫其逢吉(
26)。女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卿士逆,吉(
27)。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凶(
28)。龜筮共違於人,用靜吉,用作凶(
29)。
「庶征:曰雨,曰陽,曰奧,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各以其序,庶草繁廡(
30)。一極備,凶。一極亡(
31),凶。曰休征(
32):曰肅,時雨若;曰治,時晹若;曰知,時奧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曰咎徵(
33):曰狂,常雨若;曰僭(
34),常晹若;曰舒,常奧若;日急,常寒若;曰霧,常風若。王眚維歲(
35),卿士維月,師尹維日。歲月日時毋易,百谷用成,治用明,畯民用章(
36),家用平康。日月歲時既易,百谷用不成,治用昏不明,畯民用微,家用不寧。庶民維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日月之行,有冬有夏。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
37),五曰考終命(
38)。六極(
39):一曰凶短折(
40),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鮮而不臣也。
其後箕子朝周,過故殷墟,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兮(
41),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所謂狡僮者,紂也。殷民聞之,皆為流涕。
(1)鴻:通「洪」。 (2)汩(g□,骨):擾亂。 (3)(du,妒):敗壞。 (4)殛(ji,極):誅戮。 (5)歷數:推算歲時節候。 (6)時:通「是」。 (7)傅:通「敷」,布。 錫:賜也。 (8)女:通「汝」,你。 (9)有:通「又」。 猷(you,猶):謀劃。 十離:通「罹」,遭受。 咎:罪責。 (
11)羞:進。 (
12)平(bian,辨)平:當作「■」,清明可辨貌。(
13)夷:通「彝」,一定的法則。 (
14)近:益,增加。 (
15)支:順。 (
16)內:《索隱》曰內當為燮,和。 (
17)沈:通「沉」。 漸:通「潛」。 沉、潛,均有在下的意思,當指勞動人民。 (
18)維闢作福,維闢作威,維辟玉食:《集解》曰:「辟,君也。玉食。美食。不言王者,關諸侯也。」「作福,專爵賞也。作威,專刑罰也。玉食,珍美也。」 (
19)僭忒:逾越常規,心懷惡念。 (
20)稽:通「乩」,舊時迷信者求神降示的一種方法。能為人決疑治病,預示吉凶。(
21)卜筮:《集解》云:」龜曰卜,蓍曰筮。 (
22)濟:通「霽」,兆像雨止。 (
23)涕:《尚書》作「■」,兆象氣絡繹不絕。 (
24)衍忒:推演變化。 (
25)大同:《集解》曰:「大同於吉」。(
26)子孫其逢吉:《集解》曰:「動不違眾,故後世遇吉也。」 (
27)吉:《集解》曰:「此三者皆從多,故為吉。」 (
28)作內吉,作外凶:《集解》曰:「此逆者多,以故舉事於境內則吉,境外則凶。」 (
29)用靜吉,用作凶:《集解》云:「安以守常則吉,動則凶。」「龜筮皆與人謀相違,人雖三從,猶不可以舉事。」 (
30)奧(yu,郁):通「燠」,暖。 廡:通「蕪」,草盛。(
31):通「無」。 (
32)休:舊指美善。 (
33)咎:災禍。 (
34)僭:差失。 (
35)眚(sh□ng,省):過失。 (
36)畯:通「俊」。 (
37)攸:所。 (
38)考:老。 (
39)極:懲罰的意思。 (
40)凶短折:《集解》云:「未齔日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 (
41)漸漸:麥芒之狀。
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當國(1)。管、蔡疑之,乃與武庚作亂,欲襲成王、周公。周公既承成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代殷後,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於宋。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殷之佘民甚戴愛之。
微子開卒,立其弟衍,是為微仲(2)。微仲卒,子宋公稽立。宋公稽卒,子丁公申立。丁公申卒,子湣公共立。湣公共卒,弟煬公熙立。煬公即位,湣公子鮒祀殺煬公而自立,曰「我當立」,是為厲公。厲公卒,子釐公舉立。
釐公十七年,周厲王出奔彘。
二十八年,釐公卒,子惠公立。惠公四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年,惠公卒,子哀公立。哀公元年卒,子戴公立。
戴公二十九年,周幽王為犬左戎所殺,秦始列為諸侯。
三十四年,戴公卒,子武公司空立。武公生女為魯惠公夫人,生魯桓公。十八年,武公卒,子宣公力立。
(1)當國:掌握國家政權。 (2)微種:一說微仲乃微子末之子。
宣公有太子與妻。十九年,宣公病,讓其弟和,曰:「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通義也。我其立和。」和亦三讓而受之。宣公卒,弟和立,是為穆公。
穆公九年,病,召大司孔父謂曰:「先君宣公捨太子與夷而立我,我不敢忘。我死,必立與夷也。」孔父曰:「群臣皆願立公子馮。」穆公曰:「毋立馮,吾不可以負宣公。」於是穆公使馮出居於鄭。八月庚辰,穆公卒,兄宣公子與妻立,是為殤公。君子聞之,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其弟以成義,然卒其子復享之。」
殤公元年,衛公子州吁殺其君完自立,欲得諸侯,使告於宋曰:「馮在鄭,必為亂,可與我伐之(1)。」宋許之,與伐鄭,至東門而還。二年,鄭伐宋,以報東門之役。其後諸侯數來侵伐。
九年,大司馬孔父嘉好,出,道遇太宰督,督說,目而觀之。督利孔父妻(2),乃使人宣言國中曰:「殤公即位十年耳(3),而十一戰(4),民苦不堪,皆孔父為之,我且殺孔父以寧民。」是歲 (5),魯弒其君隱公。十年,華督攻孔父,取其妻(6)。殤公怒,遂弒殤公,而迎穆公子馮於鄭而立之,是為莊公。
(1)馮在鄭,必為亂,可與我伐之:據《左傳·隱公四年》載,宋公子馮欲與宋殤公爭君位,當宋殤公即位後,公子馮便出奔鄭國。「鄭人欲納之,及衛州吁立將修先君之怨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於是州吁便以除掉公子馮為由派使者勸告宋國與自己共同討伐鄭國。 (2)利:貪圖。 (3)殤公:為謚號,死後稱之,此處「殤」字當省。 (4)十一戰:《集解》曰:「一戰,伐鄭,圍其東門;二戰,取其禾;三戰,取邾田;四戰,邾鄭宋,入其郛;五戰,伐鄭,圍長葛;六戰,鄭以王命伐宋;七戰,魯敗宋師於菅;八戰,宋、衛人鄭;九戰,伐戴;十戰,鄭入宋;十一戰,鄭伯以虢師大敗宋。 (5)是歲:魯隱公被殺在宋殤公八年,不當在此年。 (6)取:通「娶」。
莊公元年,華督為相。九年(1),執鄭之祭仲,要以立突為鄭君。祭仲許,竟立突。十九年,莊公卒(2),子湣公捷立。
湣公七年,齊桓公即位。九年,宋水,魯使臧文仲往吊水(3)。湣公自罪曰:「寡人以不能事鬼神,政不修,故水。」臧文仲善此言。此言乃公子子魚教湣公也(4)。
十年夏,宋伐魯(5),戰於乘丘,魯生虜宋南宮萬。宋人請萬,萬歸宋。十一年秋,湣公與南宮萬獵,因博爭行(6),湣公怒,辱之,曰:「始吾敬若;今若,魯虜也。」萬有力,病此言(7),遂以局殺湣公於蒙澤(8)。大夫仇牧聞之,以兵造公門,萬博牧,牧齒著門闔死(9)。因殺太宰華督,乃更立公子游為君。諸公子奔蕭,公子御說奔毫。萬弟南宮牛將兵圍毫。冬,蕭及宋之諸公子共擊殺南宮牛,弒宋新君游而立湣公弟御說,是為桓公。宋萬奔陳。宋人請以賂陳。陳人使婦人飲之醇酒,以革裹之,歸宋。宋人醢萬也十。
(1)九年:執鄭之祭仲當在宋莊公十年。九年誤。 (2)十九年:莊公十八卒,無十九年。 (3)吊:慰問遭遇不幸。 (4)公子子魚:據《左傳·莊公十一年》,子魚當為子魚之父御說。子魚至僖公八年始見《左傳》,距此尚三十佘年矣。 (5)十年:宋伐魯當在宋湣公八年。十年誤。 (6)博:通「簙」,古代一種博戲。 (7)病:痛恨。 (8)局:棋盤。 (9)闔:《集解》曰:「闔,門扇。」 十醢(h□i,海):古代的一種酷刑,把人剁成肉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