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237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237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237頁

朗讀:

襄王十二年,楚軍在襄陵打敗魏軍。各諸侯國的執政大臣與秦相張儀在嚙(nie,聶)桑相會。十三年,張儀任魏國宰相。魏國有女子變成男子。秦軍攻取了魏國的曲沃、平周。
襄王十六,襄王去世,他的兒子哀王即位。張儀又回到秦國。
哀王元年(前318),五國聯合攻秦,沒有勝利就撤兵了。


  
哀王二年,齊軍在觀津打敗魏軍。五年,秦國派樗(ch□,出)裡子攻取魏國的曲沃,並在岸門趕跑了犀首公孫衍。六年,秦國派人來魏國立魏公子政為太子。魏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七年,魏軍進攻齊國。同秦軍一起征討燕國。
哀王八年,魏軍進攻衛國,攻克兩座城邑。衛國國君非常憂慮,魏大夫如耳去見衛君,他說:「讓我去使魏國收兵,並免去成陵君,可以嗎?」衛君說:「先生果真能做到,我願意世世代代以衛國侍奉先生。」如耳見了成陵君說道:「從前魏軍攻趙,斷絕羊腸阪,攻克閼與,準備割裂趙國,把它分為兩半,可是趙國所以沒有滅亡,是因為魏國是合縱的盟主。如今衛國已瀕臨滅亡,將向西方請求侍奉秦國。與其由秦國來解救衛國,不如由魏國來寬釋衛國,這樣,衛國一定會永遠感激魏國的恩德。」成陵君說:「是的。」如耳又去見魏王說:「臣曾去進見衛君。衛國本來是周王室的分支,它雖號稱小國,但寶器非常多。如今國家瀕臨危難,可是寶器還不獻出來,原因是他們心裡認為進攻衛國或寬釋衛國都不由大王做主,所以寶器即使獻出來也一定不會到大王手裡。臣私下裡猜測,最先建議寬釋衛國的人,一定是接受了衛國賄賂的人。」如耳出去後,成陵君進來,照如耳所說的話拜見魏王。魏王聽了他的意見,撤回了魏軍,同時也免去了成陵君的職位,終身不再見他。
哀王九年,魏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張儀、魏章都歸附魏國。魏國宰相田需去世,楚國唯恐張儀、犀首或薛公做魏相。楚國宰相昭魚對蘇代說:「田需死了,我恐怕張儀、犀首、薛公三人中有一人要做魏相了。」蘇代說:「那麼做宰相的是誰對您才有利呢?」昭魚說:「我想讓魏國太子親自做宰相。」蘇代說:「請允許我為您北上,一定會讓他做宰相。」昭魚說:「怎麼辦?」蘇代回答說:「您來做梁王,請讓我向梁王遊說。」昭魚說:「你怎麼說?」蘇代回答說:「我從楚國來,昭魚非常擔憂,他說:『田需去世了,我恐怕張儀、犀首、薛公三人中有一人要做魏相了。』我說:『梁王是一位賢君,一定不會讓張儀做宰相。張儀做了宰相,一定會偏向秦國,不助魏國。犀首做了宰相,也一定偏向韓國,不助魏國。薛公做了宰相,也一定偏向齊國,不助魏國。梁王是一位賢君,一定會知道這樣對魏國不利。』魏王會說:『那麼寡人應該讓誰做宰相呢?』我說:『不如讓太子親自做宰相。太子親自做宰相,這三個人都會認為太子不是長期任宰相,都將盡力讓他們原來的國家侍奉魏國,想借此得到丞相的地位。以魏國的強大,再加上三個大國的輔助,魏國一定會安定的。所以說不如讓太子親自做宰相。』」於是北上見到魏王,把這些話告訴他。魏國太子果然做了宰相。
哀王十年,張儀去世。十一年,魏王與秦武王在應城相會。十二年,魏太子到秦國朝拜。秦軍來進攻魏國的皮氏,沒有攻克就撤兵了。十四年,秦國把秦武王王后送回魏國。十六年,秦軍攻下魏國的蒲反、陽晉和封陵。十七年,魏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秦國把蒲反還給魏國。十八年,魏國與秦國聯合攻楚。二十一年,魏軍與齊軍、韓軍聯合在函谷關打敗秦軍。
哀王二十三年,秦國又把河外之地以及封陵還給魏國,同魏國講和。哀王去世,他的兒子昭王即位。
昭王元年(前295),秦軍攻佔魏國襄城。二年,魏軍與秦軍交戰,魏軍失利。三年,魏國幫助韓國進攻秦國,秦將白起在伊闕打敗二十四萬韓魏軍。六年,魏國把河東四百里土地讓給秦國。芒卯因善用詭詐之計被魏國重用。七年,秦軍攻下魏國大小城邑六十一處。八年,秦昭王親自稱西帝,齊湣王自稱東帝,過了一個多月,都重新稱王收回了帝號。九年,秦軍攻克魏國新垣、曲陽兩城。
昭王十年,齊國滅了宋國,宋王死在魏國的溫邑。十二年,魏國與秦、趙、韓、燕共同攻伐齊國,在濟西把齊軍打敗,齊湣王出外逃亡。燕軍單獨進入臨淄。魏王與秦王在西周國相會。
昭王十三年,秦軍攻下魏國的安城。軍隊到了大梁,又撤離了。十八年,秦軍攻陷楚國的郢都,楚王遷都到陳城。
昭王十九年,昭王去世,他的兒子安釐(x□,西)王即位。


  
安釐王元年(前276),秦軍攻下魏國兩座城。二年,又攻下魏國兩座城,陳兵大梁城下,韓國派兵來援救,把溫邑讓給秦國求和。三年,秦軍攻下魏國四座城,斬殺四萬人。四年,秦軍打敗魏軍和韓軍、趙軍、殺死十五萬人,趕跑了魏將芒卯。魏將段干子請求把南陽讓給秦國求和。蘇代對魏王說:「想陞官的是段干子,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國。如今大王讓想得土地的人控制官印,讓想陞官的人控制土地,魏國的土地不送光了就不會終結。況且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著乾柴去救火,柴不燒完,火是不會滅的。」魏王說:「那是當然了,儘管如此,可是事情已經開始實行,不能更改了。」蘇代回答說:「大王沒見過玩博戲的人所以特別看重梟子的緣故,是由於有利就可以吃掉對方的子,無利就停下來。如今大王說『事情已經開始實行,不能更改了』,大王使用智謀怎麼還不如博戲時的用梟呢?」
安釐王九年,秦軍攻下魏國懷邑,十年,在魏國作人質的秦國太子死了。十一年,秦軍攻下魏國的郪丘。
秦昭王對左右侍臣說:「現在的韓、魏和他們初起時比,哪個階段強?」回答說:「不如初起時強。」秦王說:「現在的如耳、魏齊和從前的孟嘗君、芒卯相比,誰更賢能?」回答說:「如耳、魏齊不如孟嘗君和芒卯。」秦王說:「靠孟嘗君和芒卯的賢能,率領韓、魏的強兵來進攻秦國,還未能把寡人怎麼樣呢。如今由無能的如耳、魏齊率領疲弱的韓、魏軍隊來攻打秦國,他們不可能把寡人怎麼樣也是很明顯的了。」左右侍臣都說:「太對了。」中旗倚著琴卻回答說:「大王對天下形勢的估計錯了。當初晉國六卿掌權的時候,智氏最強,滅了范氏和中行氏,又率領韓、魏的軍隊在晉陽圍攻趙襄子,決開晉水淹灌晉陽城,只剩下三版高沒有淹沒。知伯巡察水勢,魏桓子駕車,韓康子在車右陪侍。知伯說:『我起初不知道水也可以滅亡別人的國家,如今才知道了。』既然晉水可以淹灌晉陽,汾水自然也可以淹灌魏都安邑,絳水也可以淹灌韓都平陽。於是魏桓子用臂肘碰一碰韓康子,韓康子也用腳碰一碰魏桓子,兩人在車上用肘和腳暗中示意,結果知氏的領土被瓜分,知伯身死國亡,被天下人嘲笑。如今秦兵雖然較強,但不會超過知氏;韓、魏雖然較弱,但還是要勝過當初在晉陽城下的時候。現在正是他們用肘和腳暗中互相聯合的時候,希望大王不要把形勢看得太簡單了!」於是秦王有些驚恐。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