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橈功臣(1),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關內侯鄂君進曰:「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2),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3),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4)!蕭何第一,曹參次之。」高祖曰:「善。」於是乃令蕭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5)。
(1)橈:彎曲,這時指委屈。(2)見(xian,縣):同「現」。(3)亡:失去。(4)柰:通「奈」。(5)趨: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上曰:「吾聞進賢受上賞。蕭何功雖高,得鄂君乃益明。」於是因鄂君故所食關內侯邑封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餘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戶,以帝嘗繇咸陽時何送我獨贏奉錢二也(1)。
(1)贏:這裡指多。
漢十一年,陳豨反,高祖自將,至邯鄲。未罷,淮陰侯謀反關中,呂後用蕭何計,誅淮陰侯,語在《淮陰》事中。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尉。諸君皆賀,召平獨吊。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願君讓封勿受(1),悉以傢俬財佐軍,則上心說。」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1)讓:辭讓。
漢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將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相國為上在軍,乃拊循勉力百姓(1),悉以所有佐軍,如陳豨時。客有說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2)。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污(3)?上心乃安。」於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說。
(1)拊(f□,府)循勉力:安撫勉勵。(2)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樣子。(3)貰(shi,世)貸:賒借。
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1),言相國賤強買民田宅數千萬。上至,相國謁。上笑曰:「夫相國乃利民(2)!」民所上書皆以與相國,曰:「君自謝民(3)。」相國因為民請曰:「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願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禽獸食(4)。」上大怒曰:「相國多受賈人財物,乃為請吾苑!」乃下相國廷尉,械系之(5)。數日,王衛尉侍,前問曰:「相國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聞李斯相秦皇帝(6),有善歸主,有惡自與。今相國多受賈豎金而為民請吾苑(7),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衛尉曰:「夫職事苟有便於民而請之,真宰相事,陛下柰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且陛下距楚數歲,陳豨、黥布反,陛下自將而往,當是時,相國守關中,搖足則關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國不以此時為利,今乃利賈人之金乎?且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李斯之分過,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淺也。」高帝不懌(8)。是日,使使持節赦出相國(9)。相國年老,素恭謹,入,徒跣謝十。高帝曰:「相國休矣!相國為民請苑,吾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也。」
(1)遮:阻攔。(2)相國乃利民:身為相國竟然如此「利民」。這是高祖說的反語。乃,竟然。(3)謝:謝罪。(4)稿:禾軒。(5)械系:用鐐銬等刑具拘禁。(6)相:輔佐。(7)賈豎:對商人的鄙稱。(8)懌:喜悅。(9)節:使者所持的一種憑證。十徒跣(xi□n,顯):赤腳步行,是一種請罪的表示。
何素不與曹參相能(1),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2)!」
何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治垣屋(3)。曰:「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
孝惠二年,相國何卒,謚為文終侯。
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後,封續酇侯,功臣莫得比焉。
(1)能:和睦。(2)恨:遺憾。(3)垣屋:有矮牆的房舍。
太史公曰: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奇節。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1),何謹守管籥(2),因民之疾(奉)[秦]法,順流與之更始。淮陰、黥布等皆以誅滅,而何之勳爛焉。位冠群臣,聲施後世(3),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4)。
(1)日月:喻指帝王。(2)管籥(yue,月):鑰匙,這裡喻指職責。(3)施(yi,義):延續。(4)烈:光明,顯赫。
回目錄
《史記》譯注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徐世英 譯注
【說明】
這是一篇關於曹參的傳記。文中主要記述了曹參攻城野戰之功和他的「清淨無為」的治國思想及舉動。司馬遷對他的英勇善戰和治國方略基本上是肯定的,認為曹參施行的政策,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也使他受到了天下人的稱頌。
曹參跟隨劉邦起兵以來,參加了對秦軍、項羽及叛軍的無數次戰鬥,立下了「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的顯赫戰功,為西漢政權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曹參任相國後,主張一切順應自然,採取「無為而治」的做法。他「日夜飲醇酒」;他的下屬及賓客想規勸他,他反倒一再地向他們勸酒;他甚至對周圍的官員房舍中醉酒呼叫的吵鬧聲,不但不感到厭煩,反而「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和」。司馬遷寫了他受黃老學說影響的一面,但更寫了他積極的一面。他的「醉」不同於貪官污吏的醉生夢死,他的「無為」也不是真的什麼事也不做(否則善於識別人才的蕭何決不會推薦曹參做自己的繼承人),他只是堅定地按照劉邦、蕭何制定的方針政策辦事。他重視官員的素質,提拔那些質樸忠厚之人,摒棄那些華而不實、沽名釣譽之徒。生活上的醉酒並沒有掩蓋他政治上的清醒。蕭何制定的法令對西漢初年政權的鞏固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曹參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接替蕭何為相後,「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不輕易改變那些行之有效的法令政策(「蕭規曹隨」的成語一直流傳至今)。他的政治頭腦和治國方針,在他與孝惠皇帝的一番對話中更加顯明地表露出來。司馬遷交替地寫他的「醉」與「醒」,生動地刻畫了曹參的形象。當然,曹參戰功的獲得多借助了韓信的才幹和力量,而他的治國方針又過多地依從蕭何,這些從文中所述事實及司馬遷對曹參的評價中我們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譯文】
平陽侯曹參,沛縣人。秦朝時曹參做沛縣的獄掾,蕭何做主吏,他們在縣裡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
漢高祖做沛公開始起事時,曹參以中涓的身份跟隨高祖。曹參率軍進擊胡陵、方與,攻打秦朝郡監的軍隊,大破敵兵。他向東拿下薛縣,在薛縣外城的西面進擊泗水郡郡守的軍隊。然後又攻打胡陵,奪取了它。曹參率軍轉移去守衛方與。方與已經反叛,投降了魏王,曹參就進擊方與。豐邑也反叛投降魏王,曹參又去攻打豐邑。沛公賜給曹參七大夫的爵位。曹參在碭縣東面進擊秦朝司馬yi,夷)的軍隊,打敗了它,奪取了碭縣、狐父和祁縣的善置驛。曹參又攻打下邑以西的地方,一直到虞縣,進擊章邯的軍隊。攻打爰戚和亢父時,曹參最先登上城樓。曹參官職升為五大夫。他向北救援東阿(□,婀),進擊章邯的軍隊,攻陷陳縣,追擊到濮陽。他攻打定陶,奪取臨濟。他往南救援雍丘,進擊李由的軍隊,打敗了它,殺掉李由,俘虜秦朝軍候一人。這時秦將章邯打敗項梁的軍隊,殺死項梁,沛公與項羽率軍東歸。楚懷王任命沛公為碭郡長,統領碭郡的軍隊。沛公封曹參為執帛,號稱建成君。後曹參升為爰戚縣縣令,隸屬碭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