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338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338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338頁

朗讀:

子游受業以後,出任武城的長官。孔子路過武城,聽到彈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微微地笑了,說:「殺雞何必用宰牛刀呢?」子遊說:「從前我聽先生說過:『有才德的人學了禮樂,就會涵養仁心,愛護人民;普通人學了禮樂,就會謹守法規,容易使喚。』」孔子對隨行的學生們說:「諸位,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說的那句話不過是開玩笑罷了。」孔子認為子游熟習文章博學。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


  
子夏問道:「『姣美的笑容嫵媚動人啊,明沏的眼珠流動生輝啊,信佛潔白的生綃染上了絢爛的文彩』,這三句詩是什麼意思?」孔子回答說:「繪畫要先有潔白的底子,然後再彩飾圖畫。」子夏說:「是不是禮樂的產生在仁義之後呢?」孔子說:「卜商啊,現在可以和你討論《詩經》了。」
子貢問道:「顓孫師和卜商那一位更強些?」孔子說:「師麼,有些過分,商麼,有些趕不上。」子貢說:「那麼顓孫師好一些嗎?」孔子說:「過分和趕不上同樣是不完美的。」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立志作個有才德的讀書人,不要作淺薄不正派的讀書人。
孔子逝世後,子夏定居河西教授學生,成了魏文侯的教師。子夏的兒子死了,把眼睛都哭瞎了。

顓孫師,是陳國人,字子張。比孔子小四十八歲。
子張向孔子學習求取官職俸祿的方法。孔子說:「多聽人家說,對疑難未解的,不要妄加評論,其餘有把屋的要謹慎地說出,能少犯錯誤;多看人家行事,對疑難未解的,不要妄加行動,其餘有把握的要謹慎地行動,能減少懊悔。說話的錯誤少、行動的懊悔少,你要求取的官職俸祿就在裡面了。」
有一天子張跟隨孔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被圍困,子張問怎樣才能處處行得通。孔子說:「說話要忠誠信實,行為要真誠恭敬,即使在南蠻北狄也行得通;說話不忠誠信實,行為不真誠恭敬,即使是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站著的時候,就像『忠信篤敬』幾個字呈現在眼前;坐在車上,就像『忠信篤敬』幾個字掛在車前的橫木上,做到這種地步之後,就到處行得通了。」子張就把這些話寫在束腰的大帶子上。
子張問:「讀書人怎樣做才可以叫通達了呢?」孔子說:「你所說的通達,是指的什麼呢?」子張回答說:「在諸侯的邦國中一定要有聲望,在卿大夫家裡也一定要有聲譽。」孔子說:「這是聲望,不是通達。所謂通達,應當是立身正直而好義,審度別人的言論,觀察別人的表情,時常想著謙恭退讓,這樣,在諸侯的邦國和卿大夫的封地一定能夠通達。所說的聲望,外表上好像追求仁德的樣子,而實際行動上卻違背仁德,自己要安然處之,毫不懷疑,這樣的人在諸侯的邦國和卿大夫的封地一定能取得名望。」

曾參,是南武城人,字了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孔子認為他能通達孝道,所以傳授他學業。他撰寫了一部《孝經》。他死在魯國。

澹台滅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歲。
他的體態相貌很醜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認為他資質低下。從師學習以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來不去會見公卿大夫。
他往南遊歷到長江,追隨他的學生有三百人,他獲取、給予離棄、趨就都完美無缺,他的聲譽傳遍了四方諸侯。孔子聽到這些事,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單從相貌上判斷人,對子羽的判斷就錯了。」
宓不齊,字子賤。比孔子小三十歲。
孔子談論宓子賤,說:「子賤真是個君子啊!假如魯國沒有君子,這個人又從哪兒學到這種好品德呢?」
子賤出任單父地方長官,回來向孔子報告,說:「這個地方有五個人比我賢能,他們教給我施政治民的方法。」孔子說:「可惜呀!不齊治理的地方太小了,要是治理的地方大就差不多了。」

原憲,字子思。
子思問什麼是恥辱。孔子說:「國家政治清明,可以做官領取俸祿,卻不能有所見樹。國家政治黑暗,做官領取俸祿,卻不能獨善其身,就是恥辱。
子思說:「好勝、自我誇耀、怨恨、貪慾都沒有顯現出來,可以算是做到了仁了嗎?」孔子說:「可以說是難能可貴了,是否算是做到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逝世以後,原憲就跑到低窪積水、野草叢生的地方隱居起來。子貢做了衛國的國相,出門車馬接連不斷,排開叢生的野草,來到偏遠簡陋破敗的小屋,前去看望原憲。原憲整理好破舊的衣帽,會見子貢。子貢見狀替他感到羞恥,說:「難道你很困窘嗎?」原憲回答說:「我聽說,沒有財產的叫做貧窮,學習了道理而不能施行的叫做困窘。像我,貧窮,不是困窘啊。」子貢感到很慚愧,不高興地離去了,一輩子都為這次說錯了話感到羞恥。

公冶長,是齊國人,字子長。
孔子說:「公冶長,可以把女兒嫁給他,即使他在囚禁之中,並不是他的罪過。」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南宮括,字子容。
南宮括問孔子說:「羿擅長射箭,奡擅長盪舟,他們都不能夠善終;禹、稷親自耕種而為什麼能得到天下呢?」孔子不回答。南子容退出後,孔子說:「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啊!這個人崇尚道德啊!」孔子評論他說:「國家政治清明,他會被任用;國家政治黑暗,他也不會遭受刑罰」。他把「白珪之玷」的幾句詩再三吟誦,孔子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

公皙哀,字季次。
孔子說:「天下的讀書人沒有善行,大多數作了卿大夫們的家臣,在都邑作官,只有季次不曾出來作官。」

曾蒧,字皙。
他陪著孔子,孔子說:「談談你的志趣。」曾蒧說:「穿著剛做好的春裝,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子,在沂水裡洗個澡,在祈雨台上吹吹風,唱著歌回來。」孔子聽了,長長地歎息說:「我贊成曾蒧的志趣啊!」

顏無繇,字路。顏路,是顏回的父親,父子倆曾先後在孔子門下求學。
顏回死了,顏路貧窮,請求孔子把車子賣掉安葬顏回。孔子說:「孔鯉不論是有才華或沒有才華,但對我們來說都是自己的兒子。孔鯉死了,只有內棺,沒有外槨,我不能賣掉車子徒步走路給他買槨,因為我曾經位居大夫行列,那是不可以徒步行走的。」


  

商瞿,是魯國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
孔子把《易經》傳授給商瞿,商瞿傳給楚國人臂子弘,子弘傳給江東人矯子庸疵,庸疵傳給燕國人周子家豎,周豎傳給淳於人光子乘羽,光羽傳給齊國人田子莊何,田何傳給東武人王子中同,中同傳給菑川人楊何。楊何在漢武元朔年間,因為研究《易經》出任子當朝的中大夫。
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歲。
子羔的身長不足五尺,在孔子門下學習,孔子認為他很愚笨。
子路派子羔擔任費邑的長官。孔子說:「這是殘害人家的子弟!」子路說:「那裡有人民百姓。有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廟宇,為什麼一定要讀書才叫做學問呢?」孔子說:「所以我厭惡用花言巧語諂媚的人」。

漆雕開,字子開。
孔子叫子開去做官,子開回答說:「我對作官還沒有信心。」孔子聽了很高興。

公伯繚,字子周。
子周在季孫面前說子路的壞話,子服景伯把這件事告訴了孔子並且說:「季孫本來就有了疑心,可是我還有力量殺死公伯繚,把他的屍體陳放在街頭示眾。」孔子說:「正道能夠行得通,那是天意,正道廢棄不能施得,也是天意,公伯繚對天意又能怎麼樣呢?」

司馬耕,字子牛。
子牛話多而性情急躁。他向孔子問仁德,孔子說:「有仁德的人,說話很謹慎。」子牛又問:「說話很謹慎,這就可以算是仁德嗎?」孔子說:「做起來很困難,說起來能不謹慎嗎!」
子牛問怎樣才算是君子,孔子說:「一個君子既不憂愁,也不畏懼。」他接著問:「不憂愁,不畏懼,這就可以算是君子嗎?」孔子說:「自我反省,內心無愧,有什麼憂愁,有什麼畏懼的呢!」

樊須,字子遲。比孔子小三十六歲。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