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須向孔子請求學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民。」又請求學種疏菜,孔子說:「我不如老菜農。」樊遲退出後,孔子說:「樊須,是個志向淺薄的小人啊!統治者提倡禮義,百姓就沒有人敢不敬;統治者誠懇信實,百姓就沒有人敢不說真情實話。如果能這樣,那麼四方的百姓就會背負著包裹著的孩子前來投奔,哪裡用得著自己種莊稼。
樊遲問什麼是仁德,孔子說:「愛所有的人!」又問什麼智慧,孔子說:「瞭解人。」
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歲。有若說:「禮的應用,以恰到好處為可貴。過去聖明的君王治理國家的辦法,最高明的地方就在這裡;小事大事都按照這一條原則去理,有時就行不通;但是只知道和的重要而一味地追求和,而不用禮去節制它,也是不可行的。」有若又說:「所守的信約要符合於義,這約言就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恭敬要符合禮,就能避免恥辱;依傍那些不失為親近的人,也就可靠了。」
孔子逝世以後,學生們都很懷念他。有若長得很像孔子,學生們共同擁戴他當教師,就像當年侍奉孔子一樣對待他。有一天,學生進來問他說:「從前先生正要出行,就叫同學們帶好雨具,不久果真下起雨來。同學們請教說:『先生怎麼知道要下雨呢?』先生回答說:『《詩經》裡不是說了嗎:月亮依附於畢星的位子上,接著就會下大雨。昨天夜裡月亮不是宿在畢星的位子上嗎?』有一天,月亮又宿在畢星的位了上,卻沒有下雨。商瞿年紀大了還沒有兒子,他的母親要替他另外娶妻。孔子派他到齊國去,商瞿的母親請求不要派他。孔子說:『不要擔憂,商瞿四十歲以後會有五個男孩子。』過後,果真是這樣的。請問先生當年怎麼能夠預先知道是這樣的呢?」有若沉默無以回答。學生們站起來說:「有先生,你躲開這兒吧,這個位子不是您能坐的啊!」
公西赤,字子華。比孔子小四十二歲。
子華出使去齊國,冉有為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糧食。孔子說:「給他一釜。」冉有請求增加,孔子說:「那就給他一庾。」,冉有給了她五秉糧食。孔子說:「公西赤到齊國去,坐的是肥馬拉的車子,穿的是又輕又暖的裘皮衣裳。我聽說,君子救濟緊急需要的窮人而不是為他增加財富。
巫馬施,字子旗,比孔子小三十歲。
陳司敗問孔子說:「魯昭公懂禮嗎?」孔子說:「懂禮。」孔子出去後,陳司敗向巫馬旗作了個揖說:「我聽說君子是不偏私袒護的,莫非君子也會偏私袒護?魯昭公娶來吳女作夫人,給她起名叫她孟子。孟子本姓姬,避忌稱呼同姓,所以叫她吳孟子。魯君要是懂得禮儀,那還有誰不懂得禮節呢?」巫馬施把這些話轉告給孔子,孔子說:「我真幸運,如果有了過失,人家一定會知道。作臣子的不能說國君的過錯的,替他避忌的人,就是懂禮啊。」
梁鱣,字叔魚,比孔子小二十九歲。
顏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冉儒,字子魯,比孔子小五十歲。
曹,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歲。
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歲。
公孫龍,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歲。
從子石以上三十五人,他們的年齡、姓名和受業經過、事跡都能明顯地見麼文字記載。其餘的四十二人,沒有年齡可考,也沒有文字記載的記在下面:
冉季,字子產。
公祖名茲,字子之。
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字子斂。
顏高,這字驕。
漆雕徒父。
壤駟赤,字子徒。
商澤。
石作蜀,字子明。
任不齊,字選。
公良儒,字子正。
後處,字子裡。
秦冉,字開。
公夏首,字乘。
奚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字子中。
顏祖,字襄。
鄡單,字子家。
句井疆。
罕父黑,字子索。
秦商,字子丕。
申黨,字周。
顏之僕,字叔。
榮旗,字子祈。
縣成,字子祺。
左人郢,字行。
燕伋,字思。
鄭國,字子徒。
秦非,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恆。
顏噲,字子聲。
步叔乘,字子車。
原亢,字籍。
樂欬,字子聲。
廉絜,字庸。
叔仲會,字子期。
顏何,字冉。
狄黑,字皙。
邦巽,字子斂。
孔忠。
公西輿如,字子上。
公西葳,字子上。
太史公說:「後世學者們都稱述孔子門下七十位門徒,讚譽他們的人,有的超過了他們的實際,詆毀他們的人,有的損害了他們的真實形象。」總之,誰都沒有看到他們的真實相貌,而議論品評。孔門弟子的生平事跡還是孔氏古文接近真相,關於孔子門下弟子們的名字、姓氏、言行等情況,我全部取自《論語》的弟子問答,編次成篇,有疑問的地方就空缺著。
【原文】【註解】
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1),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文學(2):子游、子夏。師也辟(3),參也魯(4),柴也愚(5),由也喭(6),回也屢空(7)。賜不受命而貨殖焉(8),億則屢中(9)。
(1)受業身通者:接受教育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人。受業,從師學習。七十有七人:即七十七人。有,用在整數與零數之間,相當於「又」。(2)文學:指文獻,是孔門四科之一。(3)辟:偏激。(4)魯:遲鈍。(5)愚:愚笨,憨直。(6)喭(yan,雁):粗魯,鹵莽。(7)屢空:經常空匱,貧窮得一無所有。(8)不受命:不相信什麼天命。貨殖:經商。(9)億:同「臆」。推測,揣度。中(zhong,仲):符合,適合。按從「德行」到段末,見於《論語·先進》,唯句序略有不同。
孔子之所嚴事(1):於周則老子;於衛,蘧伯玉;於齊,晏平仲;於楚,老萊子;於鄭,子產;於魯,孟公綽。數稱臧文仲(2)、柳下惠、銅鞮伯華、介山子然,孔子皆後之,不並世(3)。
(1)所嚴事:所禮敬的人。嚴,禮敬。事,奉事。(2)數:屢次。稱:稱頌,讚許。(3)不並世:不在同一時代。
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1)。
顏淵問仁(2),孔子曰:「克已復禮(3),天下歸仁焉(4)。」
(1)少:年紀輕。這裡是「小於」的意思。(2)仁:古代儒家一種含義廣泛的道德範疇。孔子言「仁」,包括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內容,其核心是指人與人的關係問題;要親善,要愛人。這是孔子的最高道德標準。(3)克已復禮: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於禮。復,返。(4)歸仁:稱之為仁。歸,稱讚,稱許。仁,仁德,仁人。按「顏淵問仁」見於《論語·顏淵》。
孔子曰:「賢哉問也!一簞食(1),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2),回也不改其樂。」「回也如愚(3);退而省其私(4),亦足以發(5),回也不愚。」「用之則行,捨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1)簞(d□n,丹):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2)堪:忍受,經得起。按「賢哉回也」云云見於《論語·雍也》。(3)回也如愚:顏回聽孔子授業,沉默而思考,像個愚笨的人。(4)省:察看,考察,猶今語之「反思」。(5)發揮,闡發。按「回也如愚」云云見於《論語·為政》。與原文微有不同。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1)。孔子哭之慟(2),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3)。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4)。」
(1)蚤:通「早」。(2)慟:極度悲哀。《論語·先進》篇云:「顏淵死,子哭之慟。」(3)貳過:再犯同一過失。貳,再,重複。(4)亡:通「無」。按「魯哀公問」云云見於《論語·雍也》,唯「今也則亡」後省「聞好學者也」句。又《先進》篇有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事,孔子回答倒與此同。
閔損字子騫。少孔子十五歲。
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1)。」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祿(2)。「如有復我者,必在汶上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