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414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414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414頁

朗讀:

(1)帶:被環繞。(2)奮擊:指勇於搏擊的士兵。(3)乘:古代四馬一車叫「乘」。(4)二者:指地利與人和。(5)治:制伏。(6)施:放。韓盧:韓國的壯犬名。蹇(ji□n,減):跛足。(7)內:指宮廷內部太后擅權事。(8)外事:指穰侯對外用兵之策等。(9)俯仰:低頭和抬頭。這裡喻指動向、態度。十意:意料,猜想。悉:盡遣。與國:友好國家。□疏:疏忽,不周密。□辟:開闢,擴大。□罷:疲憊困頓。罷,通「疲」。:困。□咎:歸罪,責怪。□文子:即孟嘗君田文。□肥:使獲厚利。□借賊兵而繼(j□,汲)盜糧:把兵器借給盜賊,把糧食送給強盜。□遠交而近攻:范睢為秦國謀劃的外交策略,即結交遠邦攻伐近國。(21)附:歸附。(22)中國:即中原。樞:關鍵、中心部位。(23)楚強則附趙:楚國強大就親近趙國。附:親附。(24)幣:指禮物,如玉、馬、皮、帛等。(25)虜:收服。(26)繡:各種色彩絲線交織的刺繡。(27)蠹:蛀蟲。(28)其國斷而為三:韓國被分割為三個孤立的地區。《正義》:「新鄭已(以)南一,宜陽二,澤、潞三。」(29)慮:考慮,盤算。

范睢日益親,復說用數年矣(1),因請間說曰(2):「臣居山東時,聞齊之有田文,不聞其有王也。聞秦之有太后、穰侯、華陽、高陵、涇陽,不聞其有王也。夫擅國之謂王(3),能利害之謂王(4),制殺生之威之謂王(5)。今太后擅行不顧(6),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7),高陵進退不請(8)。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為此四貴者下(9),乃所謂無王也。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聞善治國者,乃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十。穰侯使者操王之重,決制於諸侯,剖符於天下□,政適伐國□,莫敢不聽。戰勝攻取則利歸於陶,國御於諸侯□;戰敗則結怨於百姓,而禍歸於社稷。詩曰□:『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崔杼、淖齒管齊,射王股□,擢王筋□,縣之於廟梁(21),宿昔而死(22)。李兌管趙,囚主父於沙丘(23),百日而餓死。今臣聞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華陽、涇陽佐之,卒無秦王,此亦淖齒、李兌之類也。且夫三代所以亡國者(24),君專授政(25),縱酒馳騁弋獵(26),不聽政事。其所授者,妒賢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為主計,而主不覺悟,故失其國。今自有秩以上至諸大吏(27),下及王左右,無非相國之人者。見王獨立於朝,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後,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昭王聞之大懼,曰:「善。」於是廢太后,逐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於關外(28)。秦王乃拜范睢為相。收穰侯之印,使歸陶,因使縣官給車牛以徒(29),千乘有餘。到關,關閱其寶器(30),寶器珍怪多於王室。


  
秦封范睢以應,號為應侯。當是時,秦昭王四十一年也(31)。

(1)說用:被信用。說,同「悅」,悅服。(2)請間:請求空閒之時。指私下晤談。間,同「閒」。(3)擅國:獨攬國家大權。(4)利害:興利除害。(5)制:控制,掌握。威:威力、權勢。(6)擅行:獨斷專行。(7)擊斷無諱:懲處別人隨心所欲。(8)進退:指引薦和罷黜官吏。(9)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人們處在這四類權貴的統治下。十固:使牢固。重:使威重、集中。操王之重:持著君王的重權。決制:決斷,裁斷。指裁斷是非,即發號施令。□剖符:古代帝王調兵遣將,出入征發的憑證。銅或竹製,剖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以相符為信。這裡指持符使臣。□政:通「征」。適(di,嫡):通「敵」。□國御於諸侯:國家遭到困厄則可用事於諸侯。御,駕馭,用事。此句解釋,眾說紛紜,疑有脫誤。梁玉繩《史記志疑》按:「……吳氏據《策》別篇云『利盡歸於陶,國之幣帛竭入太后家』,疑此有缺誤,當是也……。」□詩:《戰國策》鮑彪謂「逸《詩》」。一說,古書引《書》或通稱「詩」。□木實:樹木的果實。披:折。□都:都邑。國:指國都。□王:指齊莊公。□擢:拔,抽。王:指齊湣王。(21)縣(xuan,玄):同「懸」。(22)宿昔:早晚。比較時間短暫。(23)主父:即趙武靈王。他讓國給兒子惠文王,自稱主父。(24)三代:指夏、商、周。(25)君專授政:指國君把大權全都交給寵臣。(26)弋獵:射獵。(27)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從小鄉官到各個大官吏。(28)關外:指國都之外。關,這裡指國都之門。(29)縣官:指朝廷,官府。(30)關:這裡指守關官吏。(31)秦昭王四十一年:即前266年。

范睢既相秦,秦號曰張祿,而魏不知,以為范睢已死久矣。魏聞秦且東伐韓、魏(1),魏使須賈於秦。范睢聞之,為微行(2),敝衣間步之邸(3),見須賈。須賈見之而驚曰:「范叔固無恙乎!」范睢曰:「然。」須賈笑曰:范叔有說於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過於魏相(4),故亡逃至此,安敢說乎!」須賈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為人庸賃(5)。」須賈意哀之,留與坐飲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綈袍以賜之(6)。須賈因問曰:「秦相張君,公知之乎?吾聞幸於王(7),天下之事皆決於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張君(8)。孺子豈有客習於相君者哉(9)?」范睢曰:「主人翁習知之十。唯睢亦得謁,睢請為見君於張君。」須賈曰:「吾馬病,車軸折,非大車駟馬,吾固不出。」范睢曰:「願為君借大車駟馬於主人翁。」
范睢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見,有識者皆避匿。須賈怪之。至相捨門,謂須賈曰:「待我,我為君先入通於相君。」須賈待門下,持車良久,問門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門下曰:「無范叔。」須賈曰:「鄉者與我載而入者。」門下曰:「乃吾相張君也。」須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袒膝行,因門下人謝罪。於是范睢盛帷帳□,侍者甚眾,見之。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復與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自屏於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范睢曰:「汝罪有幾?」曰:「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范睢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時而申包胥為楚卻吳軍,楚王封之以荊五千戶,包胥辭不受,為丘墓之寄於荊也□。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睢為有外心於齊而惡睢於魏齊(21),公之罪一也。當魏齊辱我於廁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綈袍戀戀(22),有故人之意,故釋公。」乃謝罷(23)。入言之昭王,罷歸須賈(24)。
須賈辭於范睢,范睢大供具(25),盡請諸侯使,與坐堂上,食飲甚設(26)。而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豆其前(27),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28)。數曰(29):「為我告魏王,急持魏齊頭來!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須賈歸,以告魏齊。魏齊恐,亡走趙,匿平原君所(30)。


  

(1)且:將要。(2)微行:隱蔽尊貴身份改裝出行。(3)間步:伺間隙步行。之:到。邸:客館。(4)得過:得罪。(5)庸賃:受僱用的差役。(6)綈袍:粗絲袍。(7)幸:寵信。(8)去留:留下或離去,指成功或失敗。(9)孺子:指年輕人。習:熟悉。十主人翁:主人。謁:求見。相捨門:相國辦公地方的門口。□見賣:被賣,被誆騙。□盛帷帳:掛上盛大的帳幕。□自致:靠自己能力達到。青雲之上:比喻極高的官位。□與:參與。□湯鑊:古代的酷刑,用以煮殺人。鑊:大鍋,用作刑具。□胡:我國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統稱。貉:通「貊」。古代居於東北部的一個民族被稱為貊。□續:一說,「續」與「數」音近而誤。另一說,續:連接。□丘墓:這裡指祖墳。(21)惡:說別人壞話。(22)戀戀:形容依戀之情。(23)謝罪:辭開須賈,結束會見。(24)罷歸:指不接受來使,令其回國。(25)大供具:大擺宴席。(26)甚設:擺設豐盛。(27)莝豆:鍘碎的草和豆子拌在一起的飼料。(28)黥徒:受過墨刑的犯人。黥:古代一種肉刑,用刀刺面並塗上墨。(29)數:指責。(30)平原君:即趙勝。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