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後戚姬子如意為趙王,年十歲,高祖憂即萬歲之後不全也(1)。趙堯年少,為符璽御史(2)。趙人方與公謂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趙堯,年雖少,然奇才也,君必異之,是且代君之位。」周昌笑曰:「堯年少,刀筆吏耳(3),何能至是乎!」居頃之(4),趙堯侍高祖。高祖獨心不樂,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趙堯進請問曰:「陛下所為不樂,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後有郤邪(5)?備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憂之,不知所出。」堯曰:「陛下獨宜為趙王置貴強相,及呂後、太子、群臣素所敬憚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誰可者?」堯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直,且自呂後、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獨昌可。」高祖曰:「善。」於是乃召周昌,謂曰:「吾欲固煩公,公強為我相趙王。」周昌泣曰:「臣初起從陛下,陛下獨奈何中道而棄之於諸侯乎?」高祖曰:「吾極知其左遷(6),然吾私憂趙王,念非公無可者。公不得已強行!」於是徙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
(1)即:假使,若是。 萬歲之後:指皇帝死後。這是一種避諱的說法。 (2)符璽御史:專門負責掌管皇帝符璽印章的御史。 (3)刀筆吏:負責抄抄寫寫的小吏。古人用竹、木片寫字,寫錯了就用刀削去改寫。故稱。 (4)居頃之:過了不多久。(5)郤:同「隙」,不和,有怨。 (6)左遷:降職。
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誰可以為御史大夫者?」孰視趙堯(1),曰:「無以易堯(2)。」遂拜趙堯為御史大夫。堯亦前有軍功食邑,及以御史大夫從擊陳豨有功,封為江邑侯。
(1)孰視:注目細看。孰,同「熟」。 (2)無以易堯:此雲擔任御史大夫一職,沒人比趙更合適。易:替換。
高祖崩(1),呂太后使使召趙王,其相周昌令王稱疾不行。使者三反(2),周昌固為不遣趙王。於是高後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謁高後(3),高後怒而罵周昌曰:「爾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趙王,何?」昌既征(4),高後使使召趙王,趙王果來。至長安月餘,飲藥而死。周昌因謝病不朝見,三歲而死。
後五歲(5),高後聞御史大夫江邑侯趙堯高祖時定趙王如意之畫(6),乃抵堯罪(7),以廣阿侯任敖為御史大夫。
(1)崩:指帝王之死。 (2)三反:往返三次。 反,同「返」。 (3)謁:拜見。 (4)征:被召到京師。 (5)後五歲:周昌死去五年之後,即高後元年,公元前
184年。 (6)畫:謀劃,計策。 (7)抵堯罪:指免去趙堯爵位,以當其罪。抵,當。
故沛獄吏。高祖嘗辟吏(1),吏系呂後,遇之不謹(2)。任敖素善高祖,怒,擊傷主呂後吏。及高祖初起,敖以客從為御史,守豐二歲。高祖立為漢王,東擊項籍,敖遷為上黨守。陳豨反時,敖堅守,封為廣阿侯,食千八百戶。高後時為御史大夫。三歲免,以平陽侯曹窋為御史大夫。高後崩,(不)與大臣共誅呂祿等。免,以淮南相張蒼為御史大夫。
(1)辟吏:因犯法而躲避官吏的追捕。辟,同「避」。 (2)不謹:不鄭重、不禮貌。
蒼與絳侯等尊立代王為孝文皇帝。四年(1),丞相灌嬰卒,張蒼為丞相。
自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會天下初定,將相公卿皆軍吏。張蒼為計相時,緒正律歷(2)。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時本以十月為歲首(3),弗革。推五德之運(4),以為漢當水德之時,尚黑如故。吹律調樂(5),入之音聲,及以比定律令。若百工(6),天下作程品(7)。至於為丞相,卒就之(8),故漢家言律歷者,本之張蒼。蒼本好書,無所不觀,無所不通,而尤善律歷。
(1)四年:指漢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
176年。 (2)緒正:整理調度,使之有秩序。 (3)歲首:一年的開端。 (4)五德:指金、木、水、火、土。運:運行變化。 (5)吹律調樂:吹律調樂:吹奏律呂,調諧樂調。 (6)百工:各種工匠。 (7)程品:規則。 (8)卒就之:最後終於完成了它們。
張蒼德王陵(1)。王陵者,安國侯也。及蒼貴,常父事王陵(2)。陵死後,蒼為丞相,洗沐(3),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後敢歸家。
蒼為丞相十餘年,魯人公孫臣上書言漢土德時,其符有黃龍當見(4)。詔下其議張蒼,張蒼以為非是,罷之。其後黃龍見成紀,於是文帝召公孫臣以為博士,草土德之歷制度,更元年(5)。張丞相由此自絀(6),謝病稱老。蒼任人為中侯,大為奸利,上以讓蒼(7),蒼遂病免。蒼為丞相十五歲而免。孝景前五年(8),蒼卒,謚為文侯。子康侯代,八年卒。子類,代為侯,八年,坐臨諸侯喪後就位,不敬(9),國除。
(1)德王陵:對王陵感恩戴德。 (2)父事王陵: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王陵。(3)洗沐:即休息日。漢制,官員們五日一洗沐休息。 (4)見:同「現」。 (5)更元年:改元稱元年,文帝前元十六年(公元前
164年)改稱下一年為元年。 (6)絀:通「黜」(chu,處),貶斥。 (7)讓:責備。 (8)孝景前五年:即漢景帝前元五年,公元前
152年。 (9)不敬:無禮。
初,張蒼父長不滿五尺,及生蒼,蒼長八尺餘,為侯、丞相。蒼子復長。及孫類,長六尺餘,坐法失侯。蒼之免相後,老,口中無齒,食乳,女子為乳母。妻妾以百數,嘗孕者不復幸(1)。蒼年百有餘歲而卒。
(1)不復幸:不再親近,即不再同房。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張從高帝擊項籍(1),遷為隊率(2)。從擊黥布軍,為都尉。孝惠時,為淮陽守。孝文帝元年,舉故吏士二千石從高皇帝者,悉以為關內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戶。張蒼已為丞相,嘉遷為御史大夫。張蒼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竇廣國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廣國(3)。」廣國賢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時大臣又皆多死,余見無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為丞相,因故邑封為故安侯。
(1)材官:英勇善戰的士卒。蹶張:以腳踏弩,使之張開,此處指能拉開強弓的大力士。 (2)隊率:隊長。率,通「帥」。 (3)私:偏愛。
嘉為人廉直,門不受私謁(1)。是時太中大夫鄧通方隆愛幸,賞賜累巨萬(2)。文帝嘗燕飲通家(3),其寵如是。是時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禮。丞相奏事畢,因言曰:「陛下愛幸臣,則富貴之;至於朝廷之禮,不可以不肅!」上曰:「君勿言,吾私之(4)。」罷朝坐府中,嘉為檄召鄧通詣丞相府(5),不來,且斬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6),吾今使人召若(7)。」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8),頓首謝。嘉坐自如,故不為禮,責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9),當斬。吏今行斬之!」通頓首,首盡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十,使使者持節召通,而謝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釋之。」鄧通既至,為文帝泣曰:「丞相幾殺臣。」
(1)私謁:以私事拜見。(2)巨萬:萬萬。(3)燕飲:很隨便地飲酒作樂。燕,通「宴」。(4)吾私之:我對他有偏愛。(5)檄:文書,書面命令。(6)第:但,只。(7)今:即,立刻。(8)徒跣:赤腳而行。(9)大不敬:不敬皇帝的罪名,這是個死罪。十度:估計,推測。節:符節,古代使者持之以作為憑證的信物。
嘉為丞相五歲,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1),晁錯為內史,貴幸用事,諸法令多所請變更,議以謫罰侵削諸侯(2),而丞相嘉自絀所言不用,疾錯。錯為內史,門東出,不便,更穿一門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廟堧垣(3)。嘉聞之,欲因此以法錯擅穿宗廟垣為門,奏請誅錯。錯客有語錯,錯恐,夜入宮上謁,自歸景帝。至朝,丞相奏請誅內史錯。景帝曰:「錯所穿非真廟垣,乃外堙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為之,錯無罪。」罷朝,嘉謂長史曰:「吾悔不先斬錯,乃先請之,為錯所賣。」至捨,因歐血而死(4)。謚為節侯。子共侯蔑代,三年卒。子侯去病代,三十一年卒。子侯臾代,六歲,坐為九江太守受故官送(5),有罪,國除。
(1)二年:即漢景帝前二年,公元前
155年。 (2)謫罰:尋找過失加以處罰。 (3)堧(ruan,陽平「軟」)垣:宮外的矮牆。 歐血:吐血。(5)送:指送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