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頁
絳侯周勃擔任丞相,朝覲之後,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躊躇滿志。皇上對他非常恭敬,常常親自送他。袁盎進諫說:「陛下以為丞相絳侯是什麼樣的人?」皇上說:「他是國家的重臣。」袁盎說:「絳侯是通常所說的功臣,並不是國家的重臣。國家的重臣能與皇上生死與共。當年呂後的時候,諸呂掌權,擅自爭相為王,以致使劉家的天下就像絲帶一樣的細微,幾乎快要斷絕。在這個時候,絳侯周勃當太尉,掌握兵權,不能匡正挽救。呂後逝世,大臣們一起共同反對諸呂,太尉掌握兵權,又恰好遇到那個成功的機會,所以他是通常所說的功臣,而不是國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對皇上表現出驕傲的神色,而陛下卻謙虛退讓,臣下與主上都違背了禮節,我私下認為陛下不應該採取這種態度。」以後在上朝的時候,皇上逐漸威嚴起來,丞相也逐漸敬畏起來。過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說:「我與你的兄長袁噲有交情,現在你小子卻在朝廷上譭謗我!」袁盎也不向他謝罪。
等到絳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職位,回到自己的封國,封國中有人上書告發他謀反,於 是絳侯被召進京,囚禁在監獄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說話,只有袁盎證明絳侯無罪。絳侯得以被釋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絳侯於是與袁盎傾心結交。
淮南王劉長來京朝見的時候,殺死了辟陽侯,他平時待人處事也相當驕橫。袁盎勸諫皇上說:「諸侯過去驕橫必然會發生禍患,可以適當地削減他們的封地。」皇上沒有採納他的意見,淮南王更加驕橫。等到棘蒲侯柴武太子準備造反的事被發覺,追查治罪,這件事牽連到了淮南王,淮南王被徵召,皇上便將他貶謫到蜀地去,用囚車傳送。袁盎當時擔任中郎將,便勸諫說:「陛下向來嬌縱淮南王,不稍稍加以限制,以至落到了現在這種地步,如今又突然摧折他。淮南王為人剛直,萬一在路上遇到風寒而死在半途中,陛下就會被認為以天下之大卻容不得他,而背上殺死弟弟的惡名,到時怎麼辦呢?」皇上不聽,終於那樣辦了。
淮南王到了雍地就病死了,這個消息傳來,皇上不吃也不喝,哭得很悲哀。袁盎進入,叩頭請罪。皇上說:「因為沒有採用你的意見,所以才落得這樣。」袁盎說:「皇上請自我寬心,這已經是過去的事了,難道還可以追悔嗎!再說陛下有三種高出世人的行為,這件事不足以毀壞您的名聲。」皇上說:「我高於世人的行為是哪三種?」袁盎說:「陛下住在代國的時候,太后曾經患病,三年的時間,陛下不曾合眼,也不脫下衣服睡覺,凡湯藥不是陛下親口所嘗過的,就不准進奉給太后。曾參作為貧民尚且難以做到這樣,現在陛下作為君主卻實行了,比起曾參的孝來那是超過得很多了。諸呂當權時,大臣獨斷專行,而陛下從代地乘坐六輛下等馬拉的車子,奔馳到禍福難料的京城來,即使是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也比不上陛下。陛下到達代國在京城的客館,面向西兩次辭讓天子位,面向南坐著有三次辭讓天子位。許由辭讓天下也只是一次,而陛下五次將天下辭讓,超過許由四次之多啊。再說陛下貶謫淮南王,是想讓他的心志受些勞苦,使他改正過錯,由於官吏護衛得不謹慎,所以他才病死。」於是皇上才感到寬解,說道:「那以後怎麼辦呢?」袁盎說:「淮南王有三個兒子,隨您安排罷了。」於是文帝便把淮南王的三個兒子都封為王。而袁盎也因此在朝廷中名聲大振。
袁盎常常稱引些有關大局的道理,說得慷慨激昂。宦官趙同因為不只一次地受到皇上的寵幸,常常暗中傷害袁盎,袁盎為此感到憂慮。袁盎的侄兒袁種擔任侍從騎士,手持符節護衛在皇帝左右。袁種勸說袁盎說:「你和他相鬥,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譭謗的話不起作用。」漢文帝出巡,趙同陪同乘車,袁盎伏在車前,說道:「我聽說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車輿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傑。如今漢王朝雖然缺乏人才,陛下為什麼單單要和受過刀鋸切割的人同坐一輛車呢!」於是皇上笑著讓趙同下去,趙同流著眼淚下了車。
文帝從霸陵上山,打算從西邊的陡坡奔馳而下。袁盎騎著馬,緊靠著皇帝的車子,還拉著馬韁繩。皇上說:「將軍害怕了嗎?」袁盎說:「我聽說家有千金的人就坐時不靠近屋簷邊,家有百金財富的人站的時候不倚在樓台的欄杆上,英明的君主不去冒險而心存僥倖心理。現在陛下放縱駕車的六匹馬,從高坡上奔馳下來,假如有馬匹受驚車輛毀壞的事,陛下縱然看輕自己,怎麼對得起高祖和太后呢?」皇上這才中止。
皇上駕臨上林苑,竇皇后、慎夫人跟從。她們在宮中的時候,慎夫人常常是同席而坐。這次,等到就坐的時候,郎署長佈置坐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後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氣,不肯就坐。皇上也發怒,站起身來,回到宮中。袁盎就上前勸說道:「我聽說尊貴和卑下有區別,那樣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經確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過是個妾,妾和主上怎麼可以同席而坐呢!這樣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別了。再說陛下寵愛她,就厚厚地賞賜她。陛下以為是為了慎夫人,其實恰好成了禍害她的根由。陛下難道沒有看見過『人彘』嗎?」皇上這才高興,召來慎夫人,把袁盎的話告訴了她。慎夫人賜給袁盎黃金五十斤。
但是袁盎也因為多次直言勸諫,不能長久地留在朝廷,被調任隴西都尉。他對士兵們仁慈愛護,士兵們都爭相為他效死。之後,提升為齊相。又調動擔任吳相。在辭別起程的時候,袁種對袁盎說:「吳王驕橫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國中有許多奸詐之人。現在如果你要揭發懲辦他們的罪行,他們不是上書控告你,就是用利劍把你刺死。南方地勢低窪潮濕,你最好每天喝酒,不要管什麼事,時常勸說吳王不要反叛就是了。像這樣你就可能僥倖擺脫禍患。」袁盎採納了袁種的策略,吳王厚待袁盎。
袁盎請假回家的時候,路上碰到丞相申屠嘉,便下車行禮拜見,丞相只從車上表示謝意,袁盎回到家裡,在下屬官吏面前感到羞愧,於是到丞相府上,要求拜見丞相。丞相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見他,袁盎便下跪說:「希望別人迴避,單獨會見。」丞相說:「如果你所說的是公事,請到官署與長史掾吏商議,我將把你的意見報告上去;如果是私事,我不接受私下的談話。」袁盎就跪著勸說道:「你當丞相,請自我權衡一下,與陳平、絳侯相比你怎麼樣?」丞相說:「我比不上他們。」袁盎說:「好,你自己都說比不上他們。陳平、絳侯輔佐保護高祖,平定天下,當了將相,誅殺諸呂,保全了劉氏天下;您只是腳踏弓弩,才當了低級武士,又提升為隊長,積累功勞做到了淮陽郡守,並沒有出什麼奇計,在攻城奪地、野外廝殺中立下戰功。再說陛下從代地來,每次上朝,郎官呈上奏書,他從來沒有不停下車來聽取他們的意見,意見不能採用的,就擱置一邊,可以接受的,就採納,從來沒有人不稱道讚許。這是為了什麼呢?是想用這種辦法來招致天下賢能的士大夫。皇上每天聽到自己從前所沒聽過的事情,明白以前所不曾明白的道理,一天比一天更加英明智慧;您現在自己封閉天下人的口,而一天天更加愚昧。以聖明的君主來督責愚昧的丞相,你遭受禍患的日子為期不遠了啊!」丞相於是拜了兩拜,說道:「我是個粗鄙庸俗的人,就是不聰明,幸蒙將軍教誨。」申屠嘉引袁盎入內室同坐,把他作為上賓。
袁盎向來不喜歡晁錯,只要有晁錯在的地方,袁盎就離去;只要有袁盎在的地方,晁錯也就離開。兩個人從來沒有在一起談過話。等到漢文帝去世,漢景帝繼位,晁錯當上了御史大夫,派官吏查核袁盎接收吳王劉濞財物的事,要按罪行的輕重給予懲罰。皇帝下詔令赦免袁盎為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