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後同母弟也(1),生長陵。魏其已為大將軍後,方盛(2),蚡為諸郎(3),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4)。及孝景晚節(5),蚡益貴幸(6),為太中大夫。蚡辯有口(7),學《槃盂》諸書(8),王太后賢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9),稱制十,所鎮撫多有田蚡賓客計(
11)。蚡弟田勝,皆以太后弟,孝景後三年(
12),封蚡為武安侯,勝為周陽侯。
(1)孝景後同母弟:漢景帝皇后名叫王□,母臧兒,父王仲。王仲死後,臧兒改嫁田氏,生蚡、勝。王□原為景帝妃,後因子劉徹被立為太子,才封為皇后。(2)方盛:正當權大勢重的時候。(3)諸郎:漢代守衛宮廷,隨侍皇帝的官員。(4)子姓:子孫或眾子孫。也指兒子。(5)晚節:晚年。(6)益:更加。貴幸:指地位尊貴,受到寵幸。(7)辯有口:指善於辯論,有口才。(8)《槃盂》:傳說為黃帝史官孔甲所作的銘文,共二十六篇,刻在槃盂等器物上。這裡是說明田蚡能學習古文字。槃:同「盤」。(9)即日太子立:景帝死日,太子劉徹即繼立為皇帝,是為武帝,時年武帝十六歲。十稱制:代天子執政。由於武帝尚未成年,所以王太后代武帝臨朝聽政。(
11):同「策」。(
12)孝景後三年:公元前
141年。景帝紀年分為前、中、後三段。這年正月景帝死,武帝繼位。
武安侯新欲用事為相(1),卑下賓客(2),進名士家居者貴之(3),欲以傾魏其諸將相(4)。建元元年(5),丞相綰病免,上議置丞相、太尉(6)。籍福說武安侯曰:「魏其貴久矣,天下士素歸之(7)。今將軍初興(8),未如魏其,即上以將軍為丞相(9),必讓魏其。魏其為丞相,將軍必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十,又有讓賢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風上(
11),於是乃以魏其侯為丞相,武安侯為太尉。籍福賀魏其侯,因吊曰(
12):「君侯資性喜善疾惡(
13),方今善人譽君侯(
14),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惡,惡人眾,亦且毀君侯。君侯能兼容(
15),則幸久(
16);不能,今以毀去矣(
17)。」魏其不聽。
(1)新欲用事為相:即「新用事欲為相」的倒文。意思是說田蚡剛剛掌權想當丞相。(2)卑下賓客:對賓客態度謙卑,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3)這句的意思是說,推薦退居在家的名士,讓他們顯貴起來。(4)傾:壓倒,超過。(5)建元,武帝的第一個年號(前
140前
135),也是我國歷史上帝王以年號來紀年的開始。(6)議:商量。置:安排。(7)素:一向。歸:歸附。(8)初興:剛剛發跡。(9)即:假如。十尊等:尊貴的地方相等。(
11)微言:委婉進言,隱約其詞。風:同「諷」。用含蓄的話暗示。(
12)因吊:順便提醒、警告的意思。(
13)君侯:對列侯的尊稱。資性:天性。喜善疾惡:喜歡好人,痛恨壞人。疾:恨。(
14)方今:當今。(
15)兼容:指並容好人和壞人。(
16)幸:表示希望、慶幸的意思。(
17)今:立即,馬上。去:離職。
魏其、武安俱好儒術,推轂趙綰為御史大夫(1),王臧為郎中令。迎魯申公(2),欲設明堂(3),令列侯就國(4),除關(5),以禮為服制(6),以興太平(7)。舉適諸竇宗室毋節行者(8),除其屬籍(9)。時諸外家為列侯十,列侯多尚公主(
11),皆不欲就國,以故毀日至竇太后(
12)。太后好黃老之言(
13),而魏其、武安、趙綰、王臧等務隆推儒術(
14),貶道家言,是以竇太后滋不說魏其等(
15)。及建元二年(
16),御史大夫趙綰請無奏事東宮(
17)。竇太后大怒,及罷逐趙綰、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許昌為丞相,武強侯莊青翟為御史大夫。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
18)。
(1)推轂:原指推動車子前進。這裡是推薦之意。(2)魯申公:指魯國專治《詩經》的大儒申培。(3)明堂:古代天子朝會諸侯之處。(4)就國:返回自己的封地。國:指封地。(5)除關:廢除關禁。諸侯出入不受檢查,可以自由往來,以示天下一家。(6)以禮為服制:按照古代禮法來規定吉凶服飾、制度。(7)興太平:振興太平政治。(8)舉適:檢舉,揭發。適,同「謫」。宗室:這裡指皇室人員。毋節行者:指品德不好,行為不正的人。毋,同「無」。(9)屬籍:指宗譜。十外家: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
11)尚公主:娶公主為妻。(
12)日至竇太后:意謂每天都傳到竇太后的耳朵裡。(
13)黃老之言:指道家學說。黃:黃帝。老:老子。二人被推尊為道家始祖,故稱「黃老」。言:此指學說。(
14)務:致力。隆推:推崇抬高。儒術:指儒家的學說。(
15)滋:更加。說:同「悅」。高興。(
16)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年。(
17)請無奏事東宮:請武帝不要向竇太后稟奏政事。東宮:漢朝太后所居住的長樂宮。(
18)以侯家居:以侯爵的身份閒居在家。
武安侯雖不任職,以王太后故,親幸(1),數言事、多效(2),天下吏士趨勢利者(3),皆去魏其歸武安。武安日益橫(4)。建元六年(5),竇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喪事不辦(6),免。以武安侯蚡為丞相,以大司農韓安國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諸侯愈益附武安(7)。
(1)親幸:指受到皇上寵信。(2)多效:指意見多被採納而發生效驗。(3)吏士趨勢力者:指趨貴附勢的官吏和士人。(4)橫:驕橫,放肆。(5)建元六年:公元前
135年。(6)坐喪事不辦:因為沒把喪事辦好而獲罪。坐:指辦罪的因由。(7)郡諸侯:指郡國的諸侯王和官吏。愈益:更加。附:歸附。
武安者,貌侵(1),生貴甚(2)。又以為諸侯王多長(3),上初即位(4),富於春秋(5),蚡以肺腑為京師相(6),非痛折節以禮詘之(7),天下不肅(8)。當是時,丞相入奏事,坐語移日(9),所言皆聽,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十,權移主上(
11)。上乃曰:「君除吏已盡未(
12)?吾亦欲除吏。」嘗請考工地益宅(
13),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庫(
14)!」是後乃退(
15)。嘗召客飲,坐其兄蓋侯南鄉(
16),自坐東鄉(
17),以為漢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橈(
18)。武安由此滋驕(
19)、治宅甲諸第(
20)。田園極膏腴(
21),而市買郡縣器物相屬於道(
22)。前堂羅鐘鼓(
23),立曲旃(
24);後房婦女以百數。諸侯奉金玉狗馬玩好(
25),不可勝數。
(1)貌侵:矮小丑陋,其貌不揚。侵,通「寢」。(2)生貴甚:一出生就很尊貴。田蚡出生前王□已得寵,所以一出生便是外戚。(3)多長:多數人都年紀大了,比自己年長。(4)上:指武帝。(5)富於春秋:指年輕,來日方長。(6)肺腑:指心腹親信。京師相:猶言朝廷的丞相。(7)痛:狠狠地。折節:壓制。詘:通「屈」。這裡的意思是使之屈服。(8)肅:敬畏。(9)移日:日影移動了位置。表示過了很長的時間。十起家至二千石:把閒居在家無爵祿的人一下子提升到二千石的官位。二千石:指一年的俸祿,當時的高級官員才能享受。(
11)權移主上:把皇帝的權力轉移到自己手中。(
12)除吏:任命官吏。盡未:完了沒有。(
13)嘗:曾經。考工:督造器械的官衙。益宅:擴建私宅。(
14)這句的意思是說:「你何不把武庫也取走呢?這是武帝憤激的話,取武庫等於造反。武庫:藏兵器的庫房。(
16)是後乃退:從此之後才退縮一些。(
16)蓋侯:指王信的異父同母之兄。鄉:同「向」,方向。(
17)東向:當時以東向坐為尊,南向坐次之,王信年長卻屈居下坐,可見田蚡態度的倨傲。(
18)橈:通「撓」,枉曲。(
19)滋驕:更加驕縱。(
20)治宅:修建住宅。甲諸第:指超過所有的貴族的府第。(
21)膏腴:肥沃。(
22)市:買。郡縣:這裡泛指各地。相屬於道:謂接連不斷。屬,連接。(
23)羅:排列。(
24)曲旃:曲柄長幡,用整幅素帛製成。鐘鼓、曲旃都是帝王的擺設物,田蚡擺設裝飾在自己家中是超越丞相身份和違反制度規定的。(
25)奉:獻。
魏其失竇太后,益疏不用(1),無勢(2),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3),唯灌將軍獨不失故(4)。魏其日默默不得志(5),而獨厚遇灌將軍(6)。
(1)疏:指被疏遠。(2)勢:權勢。(3)稍稍:漸漸。自引:自動離去。怠傲:懈怠傲慢。(4)故:故態,舊情。(5)默默:鬱悶不高興的樣子。(6)厚遇:厚待,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