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691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691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691頁

朗讀:

(1)發:發生,興起。(2)攝:通「懾」。使害怕,懾服。(3)塞:阻止,禁止。(4)秏亂:虧損消耗,毫無秩序。(5)四時不合:指春夏秋冬四季反常造成災害。調:協調,調節。(6)歲谷不孰:年景不好,五穀不熟。孰,同「熟」。適:適合,調濟。(7)托:依靠、寄托。(8)利上奉:以皇上的俸祿為利。即享受皇上的俸祿。(9)妨:妨礙。處:位置、地位。十竊位:竊居官位。(11)進:到朝廷,進用做官。(12)禮:禮遇,受到尊敬。(13)獨:難道。鴟:鷂鷹。梟:一種兇猛的鳥,常在夜間飛出。古人認為鴟、梟都是不祥之鳥。此處用於比喻惡人和不賢之人。鳳皇:即「鳳凰」。古人稱為百鳥之王,吉祥之鳥。此處用於比喻賢能之人。(14)蘭芷芎:泛指香草。蘭,蘭草。芷,白芷。芎: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香氣,根莖可入藥。又叫「川芎」。古人用香草比喻君子、賢人。(15)蒿簫:指蒿類植物。此處比喻小人、才劣者。(16)退:不得進用,辭去官職。不顯眾:不顯於眾。

「述而不作(1),君子義也(2)。今夫卜者,必法天地(3),像四時(4),順於仁義,分策定卦(5),旋式正棋(6),然後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敗。昔先王之定國家,必先龜策日月(7),而後乃敢代(8);正時日(9),乃後入家十;產子必先占吉凶,後乃有之。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11)。越王勾踐放文王八卦以破敵國(12),霸天下。由是言之,卜筮有何負哉(13)!


  

(1)述而不作:語出《論語·述而》。述,陳述(舊的)。作,創作(新的)。(2)義: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3)法:傚法。(4)象:象徵。《周易》用卦爻等符號象徵自然變化和人事休咎。(5)分:辨別。策:占卜用的蓍草。定:確定、判定。卦:占卜用的符號。基本的有「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每卦代表同一屬性的若幹事物。八卦相互排列組合為六十四卦。我國古代思想家有以八卦和六十四卦說明萬物的矛盾對立和轉化,包含一定的辯證法因素。唯心主義者和方士則用八卦來宣揚天命論和迷信。(6)旋式:旋轉栻盤。式,通「栻」。栻盤,占卜用具。正棋:占卜作卦。棋,指筮策之狀。(7)龜策日月:用龜策占卜日月。龜,占卜用的龜甲。策,占卜用的蓍草。(8)乃:才。代:代天治民。(9)正時日:選準時日(吉日)。十入家:進入國都。家,奴隸社會中諸侯統治的地方叫國,大夫統治的地方叫家。(11)演:推演。爻(yao,搖):組成八卦的長短橫道(符號)。八卦相互排列組合為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每爻有爻題和爻辭。(12)放:通「仿」。依照,效仿。(13)有何負哉:有什麼可憂慮的呢?負,憂慮。

「且夫卜筮者(1),埽除設坐(2),正其冠帶,然後乃言事,此有禮也。言而鬼神或以饗(3),忠臣以事其上(4),孝子以養其親(5),慈父以畜其子(6),此有德者也。而以義置數十百錢(7),病者或以愈(8),且死或以生(9),患或以免十,事或以成,嫁子娶婦或以養生(11):此之為德,豈直數十百錢哉(12)!此夫老子所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13)。今夫卜筮者利大而謝少(14),老子之雲豈異於是乎(15)?

(1)且夫:況且,再說。(2)埽:通「掃」。坐:座位。(3)或:也許、或許。以:因而。饗:通「享」。此處指享用祭品。(4)事:奉事,為……服務。上:指國君。(5)養:供養。親:父母雙親。(6)畜:撫養,撫育。(7)置:擱,安放。此處意為花費。(8)愈:病好了。(9)且:將要,接近。十患:憂患、災禍。(11)子:兒子或女兒。此處指女兒。養生:生養。(12)直:通「值」。(1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語出《老子》第三十八章。其意是,具有大德者並不以有德自居,所以他才有德。(14)利大而謝少:對人好處多而受人之謝少。(15)老子之雲豈異於是乎:老子所說的難道同卜筮者的所作所為有什麼不同嗎?其意說二者沒什麼不同。

「莊子曰(1):『君子內無饑寒之患,外無劫奪之憂,居上而敬(2),居不下為害(3),君子之道也。』今夫卜筮者之為業也,積之無委聚(4),藏之不用府庫(5),徙之不用輜車(6),負裝之不重,止而用之無盡索之時(7)。持不盡索之物,游於無窮之世,雖莊氏之行未能增於是也(8),子何故而雲不可卜哉?天不足西北(9),星辰西北移;地不足東南,以海為池;日中必移十,月滿必虧(11);先王之道,乍存乍亡(12)。公責卜者言必信(13),不亦惑乎!

(1)以下所引莊子語今本《莊子》無。(2)居:處。敬:嚴肅,慎重。(3)害:禍害,忌妒。(4)委聚:堆積,聚集成堆。(5)藏:儲藏。府庫:指收藏財物的地方。(6)輜車:一種有帷蓋的車子。(7)止:停留,居住。盡索:全部取出。盡:都、全部。索:求取。(8)增於是:增益於此。即比這還好。增:增多,增益。(9)足:補足。此句和以下三句語出《淮南子·天文訓》。十日中必移:太陽到了中午必定向西移動。(11)月滿必虧:月亮到了滿圓後必定出現虧缺。(12)乍存乍亡:忽存忽亡。乍:忽然。(13)責:要求。

「公見夫談士辯人乎(1)?慮事定計(2),必是人也(3),然不能以一言說人主意(4),故言必稱先王,語必道上古;慮事定計,飾先王之成功(5),語其敗害(6),以恐喜人主之志(7),以求其欲(8)。多言誇嚴(9),莫大於此矣。然欲強國成功,盡忠於上,非此不立。今夫卜者,導惑教愚也十。夫愚惑之人,豈能以一言而知之哉(11)!言不厭多(12)。

(1)談士辯人:指能言善辯之人。(2)慮事:謀事,思考問題。定計:決定計策。(3)是人:此人,這種人。(4)說人主意:使人主喜歡。說,同「悅」。(5)飾:粉飾、誇飾。(6)敗害:失利禍害。(7)恐喜人主之意:使君主的心意有所懼,有所喜。(8)欲:慾望,願望。(9)誇言:指誇大嚴厲之詞。十導惑:即解惑,解除人們的疑問。(11)知之:使他聰明。知(zhi,治),通「智」。(12)言不厭多:說話不厭其多。

「故騏驥不能與罷驢為駟(1),而鳳皇不與燕雀為群,而賢者亦不與不肖者同列(2)。故君子處卑隱以辟眾(3),自匿以辟倫(4),微見德順以除群害(5),以明天性,助上養下,多其功利,不求尊譽。公之等喁喁者也(6),何知長者之道乎(7)!」


  
(1)罷:通「疲」。疲乏。駟: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2)不肖者:不賢者,品行不端的人。(3)卑隱:地位低下,隱居不出。辟:通「避」。躲避。(4)倫:人倫。(5)微見:暗中察明。德順:道德順應。(6)喁(yu,魚)喁:形容低聲說話。(7)長者:年高有德的人。

宋忠、賈誼忽而自失(1),芒乎無色(2),悵然噤口不能言(3)。於是攝衣而起(4),再拜而辭。行洋洋也(5),出門僅能自上車,伏軾低頭(6),卒不能出氣(7)。

(1)忽:恍惚。自失:若有所失。(2)芒乎:即茫然。無色:指面無人色。(3)悵然:失意、不痛快的樣子。噤口:閉口。(4)攝衣:整理衣服。(5)行:走路。洋洋:無家可歸的樣子。(6)伏:趴。軾:古時車廂前用作扶手的橫木。(7)卒:始終。

居三日,宋忠見賈誼於殿門外,萬相引屏語相謂自歎曰(1):「道高益安,勢高益危。居赫赫之勢(2),失身且有日矣(3)。夫卜而有不審(4),不見奪糈(5);為人主計而不審(6),身無所處。此相去遠矣(7),猶天冠地覆也。此老子之所謂『無名者萬物之始』也(8)。天地曠曠(9),物之熙熙十,或安或危,莫知居之(11)。我與若,何足預彼哉(12)! 彼久而愈安,雖曾氏之義未有以異也(13)。」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