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鐵冶富(1)。秦破趙,遷卓氏。卓氏見虜略(2),獨夫妻推輦(3),行詣遷處(4)。諸遷虜少有餘財(5),爭與吏(6),求近處(7),處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狹薄(8)。吾聞汶山之下(9),沃野,下有蹲鴟十,至死不饑。民工於市(
11),易賈。」乃求遠遷。致之臨邛(
12),大喜,即鐵山鼓鑄(
13),運籌策(
14),傾滇蜀之民(
15),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獵之樂,擬於人君(
16)。
(1)用鐵冶富:以冶鐵致富。(2)見:被。虜略:即「虜掠」。指秦滅六國時,曾多次組織大規模的強制移民,擄其財富。(3)輦:用人拉挽的車子。(4)詣(yi,藝):到……去。(5)諸遷虜:指那些被遷徙的人。少有:稍許有。(6)爭與吏:爭相送給負責的官吏。(7)處(ch□,楚):居住。(8)狹薄:地方狹小,土地貧瘠。(9)汶(min,民)山:即「岷山」。十蹲鴟:大芋頭,因狀似蹲伏的鴟鳥得名。(
11)工於市:善於交易。工:善於,擅長。市:交易。(
12)致之臨邛(qiong,窮):指遠遷到臨邛。(
13)鼓鑄:熔金屬以鑄器械或錢幣。(
14)運籌策:分析、研究和策劃。(
15)傾:超過,指財勢壓人。(
16)擬於人君:比得上國君。擬:比擬。
程鄭,山東遷虜也,亦冶鑄,賈椎髻之民(1),富埒卓氏(2),俱居臨邛。
(1)賈椎髻之民:把鼓鑄的鐵器賣給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椎髻:頭上挽的如椎形的髮髻。這是漢代廣東、廣西一帶少數民族的普通髮式。(2)埒:相等,等同。
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鐵冶為業。秦伐魏,遷孔氏南陽。大鼓鑄,規陂池(1),連車騎,游諸侯,因通商賈之利(2),有游閒公子之賜與名(3)。然其贏得過當(4),愈於纖嗇(5),家致富數千金,故南陽行賈盡法孔氏之雍容(6)。
(1)規:規劃。(2)因:憑借,依靠。(3)賜與名:施捨的美名。(4)贏得過當:贏利很多,大大超過花費的本資。(5)愈於纖嗇:勝於慳吝的商人。纖嗇,小氣吝嗇。(6)法:效仿。雍容:舉止大方,從容不迫的樣子。
魯人俗儉嗇,而曹邴氏尤甚(1),以鐵冶起(2),富至巨萬。然家自父兄子孫約(3),俛有拾(4),仰有取,貰貸行賈遍郡國(5)。鄒、魯以其故多去文學而趨利者(6),以曹邴氏也(7)。
(1)邴:姓。(2)起:開始,起家。(3)約:約定,規定。指家規。(4)俛:同「俯」。此句「俛有拾」,和下句「仰有取」,意為一舉一動都要有所得,時刻不忘取利。(5)貰貸:指租賃、放貸的經濟活動。郡國:指郡地和諸侯國。(6)去:離開,丟棄。文學:此指儒學。(7)以:因為,由於。
齊俗賤奴虜(1),而刀間獨愛貴之(2)。桀黠奴(3),人之所患也(4),唯刀間收取,使之逐漁鹽商賈之利,或連車騎,交守相(5),然愈益任之。終得其力,起富數千萬(6)。故曰:「寧爵毋刀」(7),言其能使豪奴自饒而盡其力(8)。
(1)賤:賤視,鄙視。(2)刀間:即刁間。愛貴之:喜歡、重視他們。(3)桀黠奴:凶殘狡猾的奴虜。(4)患:擔憂、憂慮。(5)交:交結。守相:泛指地方官。守,郡守。相,諸侯國的相國。(6)起富:致富。(7)寧爵毋刀:據《集解》此為家奴互相對話之語。意為,「與其出外求取官爵,倒不如在刀家為奴。」(8)自饒:自身富足。
周人既纖(1),而師史尤甚(2),轉轂以百數(3),賈郡國,無所不至。洛陽街居在齊秦楚趙之中(4),貧人學事富家(5),相矜以久賈(6),數過邑不入門,設任此等(7),故師史能致七千萬(8)。
(1)既纖:原本很吝嗇。既,本來。纖,儉,嗇。(2)師史:姓師名史。(3)轉轂:指以車載貨,販運賺錢。以百數(sh□,屬):以百計。數,計算。(4)街居:指路當、道處。(5)學事:學習、奉事。(6)相矜以久賈:以長期在外經商相互誇耀。(7)設:籌劃。此等:此輩,這類人。(8)七千萬:七千萬錢。
宣曲任氏之先(1),為督道倉吏(2)。秦之敗也,豪傑皆爭取金玉(3),而任氏獨窖倉粟(4)。楚漢相距滎陽也(5),民不得耕種,米石至萬(6),而豪傑金玉盡歸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爭奢侈,而任氏折節為儉(7),力田畜(8)。田畜人爭取賤賈(9),任氏獨取貴善十。富者數世(
11)。然任公家約,非田畜所出弗衣食(
12),公事不畢則身不得飲酒食肉。以此為為閭裡率(
13),故富而主上重之(
14)。
(1)先:先祖。(2)督道:據陳直《史記新證》:「疑為倉名,道疑字省文,凡將篇一禾六穗,督蓋取其嘉名。「(3)爭取:爭奪。(4)窯:把東西藏在窖裡。(5)距:通「拒」,指兩軍相持。(6)米石至萬:一石米價達到一萬錢。(7)折節:屈己從人,意為不炫耀富有。為儉:更加勤儉節約。(8)力田畜:致力於耕種畜養。力,竭力、盡力。(9)賤賈:價錢便宜。十貴善:價錢貴而質量好的。(
11)富者數世:數代都很富有。(
12)弗:不。(
13)率:表率、榜樣。(
14)主上:指皇帝。重:重視、敬重。
塞之斥也(1),唯橋姚已致馬千匹(2),牛倍之,羊萬頭,粟以萬鍾計(3)。
塞:邊塞。斥:開拓。(2)橋姚:姓橋名姚。據陳直《史記新證》,「東漢則有橋玄,兩漢時橋姓尚屬常見。」致:取得。(3)按:此段與下段中華書局點校本原為一段,今據文意,分為兩段。
吳楚七國兵起時(1),長安中列侯封君行從軍旅(2),繼貸子錢(3),子錢家以為侯邑國在關東(4),關東成敗未決,莫肯與。唯無鹽氏出捐千金貸(5),其息什之(6)。三月,吳楚平。一歲之中,則無鹽氏之息什倍,用此富埒關中(7)。
(1)吳楚七國兵起:即西漢景帝時吳楚等七國的叛亂。景帝前三年(前
154),吳王劉濞和楚、趙、膠東、膠西、濟南、淄川等七國以誅晃錯為名,發動叛亂。朝廷派周亞夫為太尉,在三個月內即平定吳楚及其他五國,諸王都自殺或被殺。詳見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2)列侯封君:指有高爵位的人。列侯,爵位名。封君,受有封地的貴族。據陳直《史記新證》:「景帝時封君,如稷嗣君叔孫通,奉春君婁敬,平原君朱建之類,皆已不存,太史公仍沿習俗語聯書。」行從軍旅:跟隨軍隊出外作戰。(3)繼:送物給人。貸:借貸。子錢:指貸與他人取息之錢。(4)子錢家:高利貸者。(5)無鹽:複姓。捐:捐助。(6)其息什之:其利息為十倍。(7)富埒關中:富到與關中相匹敵。埒,等於,相等。
關中富商大賈,大抵盡諸田(1),田嗇、田蘭(2)。韋家栗氏(3),安陵、杜杜氏(4),亦巨萬。
(1)諸田:姓田的那些人家。(2)嗇:據陳直《史記新證》,「嗇為穡字省文,猶嗇夫即為穡夫。」(3)粟,姓。(4)前一個「杜」字指杜縣。
此其章章尤異者也(1)。皆非有爵邑奉祿弄法犯奸而富(2),盡椎埋去就(3),與時俯仰(4),獲其贏利,以末致財,用本守之(5),以武一切(6),用文持之(7),變化有概(8),故足術也(9)。若至力農畜十,工虞商賈,為權利以成富,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里者,不可勝數。
(1)章章:即「彰彰」,顯著。尤異:特別與眾不同。(2)弄法犯奸:鑽法律的空子,胡作非為。(3)椎埋:據《史記會注考證》:「各本推理作椎埋。凌稚隆曰,二字疑有誤。顧炎武曰,當是推移之誤。中井積德曰,當作推理。愚按楓三本,正作推理,今依改。推理,言推測物理也。」去就:進退、取捨。(4)與時俯仰:與時變化,隨機應付。(5)用本守之:以從事農業(佔有土地),來保持下去。(6)以武一切:用強力去掠奪一切。(7)用文持之:用文的方式維持下去。(8)有概:大略如此。(9)故足術也:所以值得記述。術,通「述」。記述。十至力:致力。(
11)權利:權勢和貨利。(
12)傾:超過。
夫纖嗇筋力(1),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田農,掘業(2),而秦揚以蓋一州(3)。掘塚,奸事也,而田叔以起(4)。博戲,惡業也,而桓發用(之)富(5)。行賈,丈夫賤行也(6),而雍樂成以饒(7)。販脂(8),辱處也(9),而雍伯千金十。賣漿,小業也,而張氏千萬。灑削(
11),薄技也(
12),而郅氏鼎食(
13)。胃脯(
14),簡微耳(
15),濁氏連騎(
16)。馬醫,淺方(
17),張裡擊鍾(
18)。此皆誠壹之所致(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