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730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730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730頁

朗讀:

所以舜彈奏五絃琴,歌唱《南風》的詩篇而天下得到治理;紂王歌唱朝歌地區北部邊鄙的樂曲,落得個身死國亡。舜的作為有什麼弘大?紂王的作為有什麼狹隘之處呢?原來《南風》的詩篇是生長性質的音樂,而舜喜樂愛好它,這種喜樂愛好與天地的意旨相同,得天下人的歡心,所以天下能治理得很好。而朝歌就是早晨的歌,是不時之歌,北就是敗北,鄙就是鄙陋的意思,紂王喜愛這樣的音樂,與天下人的心意不同,諸侯不肯順附於他,老百姓不與他親近,天下人都背叛他,所以才身死國亡。
而衛靈公在位的時候,有一次他將要去晉國,走到濮水流域,住在一個上等館舍中。半夜裡突然聽到撫琴的聲音,問左右跟隨的人,都回答說:「沒有聽到」。於是召見樂師名叫涓的人,對他說道:「我聽到了撫琴的聲音,問身邊的從人,都說沒有聽到。這樣子好像有了鬼神,你為我仔細聽一聽,把琴曲記下來。」師涓說:「好吧。」於是端坐下來,取出琴,一邊聽衛靈公敘述一邊撥弄,隨手記錄下來。第二天,說道:「臣已每句都記下了,但還沒有串習,難以成曲,請允許再住一宿,熟習幾遍。」靈公說:「可以。」於是又住一宿。第二天說:「練習好了。」這才動身到晉國,見了晉平公。平公在施惠之台擺酒筵招待他們。飲酒飲到酣暢痛快的時候,衛靈公道:「我們這次來時,得了一首新曲子,請為您演奏以助酒興。」平公道:「好極了。」即命師涓在晉國樂師曠的身邊坐下來,取琴彈奏。一曲沒完,師曠甩袖制止說:「這是亡國之音,不要再奏了。」平公說:「為什麼說出這種話來?」師曠道:「這是師延作的曲子,他為紂王作了這種靡靡之音,武王伐紂後,師延向東逃走,投濮水自殺,所以這首曲子必是得之於濮水之上,先聽到此曲的國家就要削弱了。」平公說:「寡人所喜好的,就是聽曲子這件事,但願能夠聽完它。」這樣師涓才把它演奏完畢。
平公道:「這是我聽到過的最動人的曲子了,還有比這更動人的嗎?」師曠說:「有。」平公說:「能讓我們聽一聽嗎?」師曠說:「必須修德行義深厚的才能聽此曲,您還不能聽。」平公說:「寡人所喜好的,只有聽曲子一件事,但願能聽到它。」師曠不得已,取琴彈奏起來,奏第一遍,有千載玄鶴十數隻飛集堂下廊門之前;第二遍,這些玄鶴伸長脖子,呦呦鳴叫起來,還舒展翅膀,隨琴聲跳起舞來。


  
平公大喜,起身為師曠祝酒。回身落坐,問道:「再沒有比這更動人的曲子了嗎?」師曠道:「有。過去黃帝合祭鬼神時奏的曲子比這更動人,只是您德義太薄,不配聽罷了,聽了將有敗亡之禍。」平公說:「寡人這一大把年紀了,還在乎敗亡嗎?我喜好的只有聽曲,但願能夠聽到它。」師曠沒有辦法,取琴彈奏起來。奏了一遍,有白雲從西北天際出現;又奏一遍,大風夾著暴雨,撲天蓋地而至,直刮得廊瓦橫飛,左右人都驚慌奔走。平公害怕起來,伏身躲在廊屋之間。晉國於是大旱三年,寸草不生。
聽樂曲或遇吉或遇凶。樂曲是不能隨意演奏的。

太史公說:上古時的賢明帝王奏樂,不是為了自己心中快樂歡娛,恣情肆欲,快意於一時。端正教化的人都是從音做起的,音正行為自正。所以音樂,是用來激動血脈,交流精神、調和、端正人心的。宮聲可以激動脾臟並調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聖字,商聲可以激動肺臟並調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義字,角聲可以激動肝臟並調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仁字,徵聲可以激動心臟並調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禮字,羽聲可以激動腎臟並調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智字。所以說樂對內用來輔助正派的心性,而對外用來區分貴賤;對上用來奉事宗廟,對下用來改變黎民百姓的品性風貌。琴身長八尺一寸,這個數字是度數中的元數。琴弦中最粗大的一根是宮弦,位居所有弦的中央,是弦中的君主。商弦佈置在它右側的旁邊,其他各弦也都按粗細長短的次序排列,不相雜亂,這樣君臣的地位也就端正了。所以聽宮聲,使人品性溫和寬舒而且廣大;聽商聲,使人品性端方正直而且好義;聽角聲,使人有惻隱之心並且能夠愛人;聽徵音,使人樂於行善並且愛好施捨;聽羽聲,使人講究整潔規矩並且愛好禮節。禮是通過一些規定從外部對人起作用的,樂卻是從人心中產生。所以君子片刻也不能離開禮,片刻離開禮就會有暴橫輕漫的行為充分表現於外;也不可片刻離開樂,片刻離開樂就會有奸邪的行為從心中大量產生出來。所以樂和音,是君子用來修養義心的。古時候,天子諸侯聽鐘磬樂聲而鐘磬從不離開庭院,卿大夫聽琴瑟的樂聲而琴瑟從不離開身邊,這是為了修養行義的品格,防止淫佚的。淫佚的產生是從無禮開始的,所以賢聖的帝王務使人的耳朵只聽雅頌的樂聲,眼睛只看表現威儀的禮節,腳步行止只表現出恭敬的容貌,口中只談仁義的道理。這樣君子終日言談,不正當的東西也沒有機會侵入。


【原文】【註解】


  

太史公曰:「余每讀《虞書》(1),至於君臣相敕(2),維是幾安(3),而股肱不良(4),萬事墮壞(5),未嘗不流涕也。成王作《頌》(6),推己懲艾(7),悲彼家難(8),可不謂戰戰恐懼,善守善終哉?君子不為約則修德(9),滿則棄禮十。佚能思初(11),安能惟始(12),沐浴膏澤而歌頌勤苦□,非大德誰能如斯□!《傳》□曰:「治定功成,禮樂乃興。」□海內人道益深□,其德益至,所樂者益異。滿而不損則溢,盈而不持則傾。凡作樂者,所以節樂。君子以謙退為禮,以損減為樂,樂其如此也。以為州異國殊□,情習不同,故博采風俗,協比聲律□,以補短移化□,助流政教。天子躬於明堂臨觀(21),而萬民鹹蕩滌邪穢,斟酌飽滿(22),以飾厥性(23)。故雲雅頌之音理而民正(24),嘄噭之聲興而士奮(25),鄭衛之曲動而心淫(26)。及其調和諧合,鳥獸盡感,而況懷五常(27),含好惡?自然之勢也(28)。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