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會三小水,西北流入黃河。 北左末旗 顧實汗之裔。 雍正三年授劄薩克一台吉,世襲。 佐領四。 牧地東至柴吉沁。 南至鹽海,西至哈唐和碩,北至和特克。 北右末旗 顧實汗之裔。 雍正三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世襲。 佐領二。 牧地在布喀河源沙爾諾爾之西。 東至色爾柯克達巴,南至察罕陀羅海,西至薩爾魯克,北至庫爾魯克。 布喀河在青海西,源出青海西北阿木尼厄枯山南,名喀喇錫納河,南流與英額池水會。 池周一百五十餘裡,其水東南流,會於喀喇錫納河。 復東南流,至天沁察罕峰北,與沙爾諾爾水會,即所稱善池也。 諾爾周六十餘裡,其水東流,至天沁察罕峰前,亦入喀喇錫納河,又東流,受北來之羅子河、西爾哈河。 又東,受北來之濟拉瑪爾台河,乃名布喀河。 又東流注青海。 其河受六大水,岸闊流深,夏月人不可渡。 青海左右諸水,無有大於此者。 東上旗 顧實汗之孫。 雍正三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世襲。 佐領一。 牧地在青海東北岸。 東至阿拉賴達巴木魯,南至柴吉,西至青海,北至烏爾肯希巴立台。 南左翼次旗 顧實汗之裔。 雍正三年授協理台吉。 九年,晉劄薩克一等台吉,世襲。 與前左翼頭旗共佐領九。 牧地有鹽池。 東至沙拉圖,南至海達克,西至努克孫山鄂昔齊,北至烏蘭墨爾河。 鹽池在青海西南,周百餘裡,產青鹽。 柴集河自東南來注之。 南左翼末旗 顧實汗之裔。 康熙三十六年封貝勒,後削爵。 雍正三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世襲。 佐領二。 牧地當博羅充剋剋河源。 東至囊吉立圖巴爾布哈,南至圖祿根河,西至恰克圖北山木魯,北至恰克圖河。 博羅充剋剋河,舊作波洛沖科克,即古湟水,一名洛都水者也。 在西寧府西北邊外,當青海之東,源出噶爾藏嶺,元人所謂祁連山,明志之熱水山也。 有三泉,一曰伊克烏拉古兒台,一名土爾根烏拉古爾台,一名察哈烏拉古爾台,南流匯為一水,名博羅充剋剋河。 其東有布虎圖嶺二泉,亦南來合,曰昆都倫河,東南流,與巴哈圖河合流入博羅充剋剋河。 又東南流,至棟科爾廟南,有土爾根察罕河,自西南來會,水勢始盛。 轉東流,入西寧邊鎮海營,是為西寧河,即湟水也。 又東流三百餘裡,南至莊浪衛降唐堡入大通河。 漢書地理志金城郡臨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鹽池,北則湟水所出,東至允吾入河」。 水經註:「湟水出塞外,東逕西王母石室,東南流,逕龍夷城,故西零之地也。 又東南,逕卑禾羌海北,有鹽池,世謂之青海。 東流逕湟中城北,故小月氏之地也。 又東,右控四水,導源四溪,東北流注於湟。 又東逕赤城北而東入,逕戎峽口,右合羌水,又東逕臨羌縣故城北,又東,盧溪水注之。 又東逕臨羌新縣故城南,又東,右合溜溪、伏溜、石杜、蠡四川,左會臨羌溪水。 又東,龍駒川水注之。 又東,長寧川水注之。 又東,牛心川水注之。 又逕西平城北,又東逕土樓南,右則五泉注之。 又東,右合蔥穀水,又東逕東亭北,東出漆峽,東流,右則漆穀常溪注之,左則甘夷川水入焉。 又東,安夷川水注之。 又東逕安夷縣故城。 又東,左合宜春水,又東,勒且溪水注之。 又東,左則承流穀水南入,右會達扶東西二溪水,東流,期頓、鷄穀二水北流注之。 又東,吐那孤、長門兩川南流入之。 又東逕樂都城南,東流,又合來穀、乞斤二水,左會陽非、流溪、細穀三水,東逕破羌縣故城南,六穀水自南、破羌川自北,左右翼注之。 又東逕小晉興城北,又東與閤門河合,即浩亹河也。 又東逕允吾縣北,為鄭伯津,與澗水合。 又東逕允街縣故城南,又東逕枝陽縣,逆水注之。 」後漢書註:「湟水一名洛都水,西自吐穀渾界入,在今湟水縣。 」元和志:「湟水一名湟河,亦謂之洛都水,出青海東北亂山中,東南流,至蘭州西南入黃河。 」唐書吐蕃傳:「湟水至濛穀,抵龍泉,與黃河合。 」元史河源附錄:「湟水源自祁連山下,正東流一千餘裡,注浩亹河,與黃河合。 」冊說:“西川河源出西塞外海夷部落,東流,由石峽入境,至衛西北,受北川河,又東合南川河,而經城北,名西寧河。 又至衛東北,受沙塘川水,又東南經碾白堡,名湟河。 又東南接莊浪所界,合西大通河。 又東合莊浪河,又東南至蘭州西南入黃河。 北川河,番名阿爾坦河,源出西寧邊外,北至阿爾坦山,南流,會二小水,入北川河。 又南流,入西寧北川邊內。 又東南流,至西寧城南,入湟河。 南川河番名西喇苦特河,源出西寧邊外西南西喇苦特山,東北流,至西寧城西北入湟河。 又喀喇河在西寧邊外西北湟河之東,源出察罕鄂波圖嶺,合二小水,東南流,入西寧邊內,又流五十餘裡,入湟河。 南右翼末旗 顧實汗之裔。 康熙三十六年封輔國公,晉固山貝子。 雍正元年削爵。 三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世襲。 佐領一。 牧地在黃河北岸,有錫尼諾爾。 東至烏蘭布拉克,南至黃河舒爾古勒渡口,西至西拉珠爾格西山木魯,北至巴顏布拉克。 錫尼諾爾在旗東界,其南岸與烏蘭河北入黃河之處相直。 黃河自此北折,東逕貴德北,入西寧府界。 西右翼後旗 顧實汗之裔。 雍正三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世襲。 佐領一。 牧地跨柴達木河。 東至希昔,南至諾們罕木魯,西至烏拉斯台,北至柴達木。 西左翼後旗 顧實汗弟之裔。 雍正三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世襲。 佐領一。 牧地跨柴達木河。 東至巴彥陀羅海,南至桑陀羅海,西至烏爾圖,北至瑪尼圖沙納圖。 青海綽羅斯部二旗: 本准噶爾族。 乾隆十九年,准噶爾平,其族遂微。 附牧賽音諾顏部者曰額魯特。 附牧青海者曰綽羅斯。 轄旗二:南右翼頭旗,北中旗。 北極高三十六度十八分。 京師偏西十五度四十二分。 南右翼頭旗 准噶爾族。 康熙四十二年封多羅貝勒。 雍正元年晉郡王。 三年授劄薩克。 乾隆三十年降貝勒,世襲。 佐領四。 牧地當青海東南岸。 東至博爾巴齊他爾、察罕鄂博、哈拉烏素,南至固爾班他拉貢諾爾,西至窩爾登諾爾、伊克察罕哈達,北至青海。 察罕陀羅海,南有巴顏淖爾,東北有蒙古圖布拉克,會東來二水,又東北有烏蘭布拉克。 二水合流而西,會南來之巴顏淖爾水,為和爾必拉,北入青海。 北中旗 准噶爾族。 康熙五十五年授公品級一等台吉兼劄薩克。 雍正三年晉輔國公。 乾隆十五年晉固山貝子,世襲。 佐領二有半。 牧地在青海西北岸。 東至濟爾瑪爾台,南至布喀沿。 西至西爾哈落薩。 北至濟爾瑪爾台。 西爾哈河,西北出槐滿阿林,東南流,又有羅色河,西北出庫得裡阿林,西南流來合,南入布喀河。 又西北,濟爾瑪爾台河,屈曲南入布喀河,其南岸即和碩特北前旗也。 青海輝特部南一旗: 姓伊克明安。 有卓哩克圖和碩齊者,其子號青諾顏,遊牧青海。 雍正元年來降。 三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 九年,晉輔國公,世襲。 佐領一。 牧地當巴彥諾爾之南。 東至巴彥諾爾東山木魯,南至窩蘭布拉克、僧裡鄂博、哈立噶圖,西至博爾楚爾、哈立噶圖河,北至納蘭薩蘭。 北極高三十六度十八分。 京師偏西十五度四十二分。 巴彥諾爾在青海東南,周四十餘裡。 水西北流出,屈曲三百數十里,入和爾必拉。 第35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