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宮之喪,自孝誠仁皇後後,直省治喪儀制久未舉行。 至是王大臣言:「周禮為王後服衰,註謂諸臣皆齊衰,是內外臣工無異也。 明會典載後喪儀,十三布政使司暨直隷、禮部請敕差官訃告。 外省官吏軍民,服制與京師同。 今大行皇後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應令外省文武官持服如制。 」從之。 冊謚孝賢。 五月,廷臣奏言:「後雖儷體,禮統所尊,升殿視朝,事關典制。 孝賢皇後喪儀,應遵祖制,百日後皇帝升殿,文武百官及外籓使臣朝服行禮如常儀。 帝兩月除沐禮,禦門聽政,群臣朝服不掛珠,禮畢仍素服。 百日後如禦門,群臣常服掛珠,庶協禮制分義。 」帝曰:「孝賢皇後喪儀,朕皆斟酌古今,不參私意。 考明嘉靖七年孝潔陳皇後之喪,張璁援引古禮,謂‘喪服自期以下諸侯絶,特為旁期言。 若妻喪本三年報服,殺為期年,固未嘗絶。 上宜為後服期喪’雲雲。 今據議奏,如升殿作樂,凡大朝祀典,自當如例。 唯常日視朝,但鳴鐘鼓,樂懸而不作。 至明年正月,將屆期年,一切典禮如常儀。 」 時沂州營都司姜興漢、錦州知府金文醇國恤期內薙發,所司以聞,下部逮治。 並申明祖制,禁百日內薙發,違者處斬。 諭載入會典。 三十一年,皇後那拉氏薨,時帝幸熱河,留京王大臣以聞。 詔言:「後自冊立以來,尚無失德。 去年侍太後南巡,性忽改常,未盡孝道,理應廢黜。 今仍存其名號,喪儀依貴妃例,內務府大臣承辦。 」 仁宗母魏佳氏,四十年正月在貴妃位崩,詔稱令懿皇貴妃,命皇八子、十二子、十五子、皇孫綿德等穿孝,葬勝水峪。 嗣立仁宗為皇太子,遂贈謚孝儀皇後,升祔奉先殿,後覆上廟謚為純皇後,乃升祔太廟。 高宗母崇慶皇太後鈕祜祿氏,四十二年正月崩,帝衰服百日,如世宗喪,餘仍素服。 親擬尊謚曰孝聖憲皇後。 禮臣上喪儀,援雍正九年例,二十七日內遇郊廟大事,素服致祭,樂設不作。 帝曰:「郊廟典重,不應因大喪而稍略。 」復下軍機大臣議。 旋議上:「遇郊廟大祀,遣官致祭,仍作樂,朝服行禮,常祀素服致祭,樂設不作。 」制可。 頒遺詔,自到省會日始,停嫁娶,王公百官百日,軍民一月。 輟音樂,王公百官一年,軍民百日。 餘如故。 先是歷代喪禮,百日後服色禮制,未載會典,至是命軍機大臣會典喪儀王大臣詳議。 議上禦殿視朝儀注。 得旨:「元正朝會,二十七月內不必舉行。 其常日視朝,百日後行之。 」 又議定禦用服色:「一,百日內縞素。 百日釋服後,二十七月內素服。 詣幾筵,冠摘纓。 一,百日內遇祭郊、社、日壇,遣官將事。 齋戒日,素服冠綴纓。 百日外,親詣行禮。 又齋期,常服不掛珠。 閲祝版,先期宿壇,常服掛珠。 祭日朝服作樂,還宮樂設不作。 一,百日外祭事禦龍袍褂。 百日內祭奉先殿冠綴纓、青袍褂,百日外珠頂冠、藍袍、金龍褂。 一,二十七月內祭月壇、帝王、先師、先農,俱遣官行禮。 一,宮中祀大神,百日後親詣行禮,龍袍、藍褂、掛珠。 一,二十七日外,遇元旦,前後七日貂褂掛珠,百日外,禦門聽政,常服不掛珠。 一,二十七日外百日內,召見及引見俱在便殿,服縞素。 遇萬壽節。 七日常服。 一,閲視大行皇太後冊、寶,素服冠綴纓,先期齋戒帶牌。 一,閲視玉牒,朝服。 一,十二月封寶,正月開寶,禦龍褂。 一,文武傳臚不升殿。 一,經筵、耕耤,二十七月後舉行。 一,山陵禮制,二十七月內謁陵,青袍褂,冠摘纓,其往返在途,冠並綴纓。 一,內廷主位,二十七日釋縞素後,二十七月內常服。 遇元旦萬壽,俱七日吉服。 百日內遇親蠶,遣王福晉恭代。 朝服,百日外二十七月內,依舊行禮,吉服。 其文武百官,二十七日縞素,百日內素服,冠綴纓,夏用雨纓冠,詣幾筵仍摘纓。 一,百日內祭郊廟、社稷、日壇,遣官恭代。 先期省牲、視牲鹹素服。 祭日,承祭、執事各官鹹朝服。 作樂。 百日外二十七月內,親詣行禮。 齋戒日常服掛珠,閲祝版、省視牲、宿壇並補褂。 冬貂褂掛珠。 祭日,朝服作樂。 一,百日外祭堂子,俱蟒袍、補褂、掛珠。 百日內祭奉先殿,青袍褂,冠綴纓。 百日外補褂、掛珠。 一,百日外祭月壇、帝王、先師、先農,遣官行禮,皆素服齋戒。 祭日,朝服,作樂。 百日內素服行禮,樂設不作。 一,二十七月內遇元旦謁堂子,百官皆蟒袍、補褂、掛珠。 其前後三日及萬壽前後七日皆常服掛珠。 一,二十七日外百日內引見官,青袍褂。 百日外青褂。 一,百日外二十七月內,遇升殿、常朝、坐班俱朝服。 遇朔、望常服掛珠。 一,奉移山陵,隨從官在途青袍褂、冠摘纓。 禮成後,神主還京,並百日後隨從謁陵,在途俱青袍褂,冠綴纓。 謁陵日如之。 還京時,仍短襟袍、馬褂。 一,百日內雨衣、雨冠均青色。 百日外雨冠按品級,雨衣仍青色。 皇子以下同。 」制可。 四月,葬泰東陵,梓宮逕泰陵,命暫停道旁,帝代向陵寢行禮,著為令。 至陵翼日行饗奠禮。 初,帝以會典舊稱「遣奠」,稱名未當,命儒臣稽所自昉。 大學士言:「遣奠之稱,禮經並無明文,唯見諸孔穎達士喪禮疏,唐以後相沿用之。 蓋穎達第用儀禮葬日將行苞牲體之車名為遣車,遂取遣字為奠名,牽合無當。 復考儀禮,將行之祭,‘徹巾苞牲。 ’鄭康成註:‘象既饗而歸賓俎也。 ’又禮記雜記:‘大饗既饗,卷三牲之俎歸於賓館,所以為哀也。 ’鄭註:‘既饗歸賓俎,言孝子哀親之去也。 ’是將行之祭,本用饗禮,舊稱遣奠,似不若作饗奠為長。 」敕下部更正從之。 四十四年四月,帝詣陵釋服。 諭曰:「朕昔遭皇考大故,思持服三年,因遵聖母慈諭,斷以百日。 然縞素雖釋,其服仍存。 嗣值聖母大喪,百日後即不存,非厚前薄後也。 蓋彼時年力正壯,可終三年喪制。 今春秋望七,設存之而弗克盡禮,於心轉不安也。 」 仁宗皇後喜塔臘氏,嘉慶二年二月崩,奉太上皇敕旨,喪儀如皇後。 改為輟朝五日,素服七日。 奠醊時,皇子等成服如制。 官民俱素服七日,不摘纓,不蓄髮。 尋諭輟朝期內,仍進章疏,毋廢引見諸事。 其奏事官暨引見官,俱常服不掛珠。 凡停嫁娶、輟音樂,官二十七日,軍民七日,餘如儀。 冊謚孝淑,嗣葬太平峪。 十三年正月,宣宗皇後鈕祜祿氏崩,時在福晉位,暫安王佐村園寢,二十五年帝即位,追封孝穆皇後。 擬改園寢為陵寢,禮部言:「園寢規制未備,忌辰大祭,朔、望小祭,請如孝淑後殯宮例舉行。 」制可。 遂命大學士戴均元等勘定寶華峪,嗣以地宮滲水,道光十一年,改葬龍泉峪。 越二年,宣宗皇後佟佳氏崩,帝輟朝九日,素服十三日,冊謚孝慎。 又越二年,卜葬,與孝穆後同吉壤。 二十年正月,皇後鈕祜祿氏崩,帝服青袍褂十三日除,臨奠仍素服。 謚孝全。 亦葬龍泉峪。 二十九年十二月,仁宗皇合鈕祜祿氏崩,謚曰孝和睿皇後。 時帝年七十,二十七日釋縞素,數日而崩。 鹹豐三年,葬昌西陵。 方孝和後崩次日,文宗後薩克達氏崩福晉位,內府治喪,殯田村。 次年正月帝即位,追封孝德皇後,其喪儀先期豫改,如大喪禮。 同治四年,與文宗合葬定陵。 康慈皇貴太妃,宣宗皇貴妃也。 鹹豐五年七月,尊為皇太後。 俄崩,帝持服百日如制。 加謚孝靜,升祔奉先殿,改慕陵妃園為慕東陵。 同治初元,加廟謚曰成,升祔太廟。 光緒元年二月,嘉順皇後蒙古阿魯特氏崩,去穆宗喪未百日,帝釋縞素後,率群臣服喪二十七日,儀如故事。 謚曰孝哲毅皇後。 五年,與穆宗合葬惠陵。 慈安皇太後,鈕祜祿氏,文宗後也。 七年二月崩,謚曰孝貞顯皇後,葬定東陵。 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皇太後後德宗一日崩,詔禮部從優具議。 尋議百日內上諭用藍筆,章疏十五日後具奏。 王、公、百官、公主、福晉、命婦二十七日內日三哭臨。 官停嫁娶期年,輟音樂二十七月,京師軍民二十七日罷祭祀,餘如大喪禮。 謚曰孝欽顯皇後,葬定東陵。 貴妃等喪儀順治初,定製,妃、殯之喪,內務府掌行,臨時請旨。 第39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