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迅速改變的社會狀況,使蔣經國關注起新興中產階級日益高漲的抱負。 中產階級在經濟上很富裕,又受到良好的教育,在社會上非常活躍,政治意識強烈。 他們把參與政治看作是現代公民資格的組成部分,毫不猶豫地在諸如人權、經濟犯罪、出版自由、政治多元化、空氣污染和交通堵塞等問題上暢所欲言。 國民黨的地位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 國民黨最初創立時是一個志在推翻滿清王朝、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軍閥的政黨,後來逐漸成為壓倒一切的力量,成為訓政時期(1928-48年)的政府,黨的總裁行使最高統治權。 總裁的話就是法律,通過政令進行統治的方式習以為常。 但現在,時代改變了;人治將必須被法治替代。 這種結構必須向民主立憲制演進。 對台灣的民主進行制度化並使之擺脫人為因素的時機已經來臨了。 在國民黨黨內,為打破元老對黨的控制,似乎也必須進行內部的民主化和改組。 黨內職務必須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任期應該固定;黨綱的關鍵部分,應該像在任何民主社會中一樣,在全國性會議上由選舉產生的代表同意。 國民黨內部的公眾意識和開明因素,有利於把國民黨逐漸從一個革命政黨改造成一個正規的政黨 準備放棄權力,如果當真的得不到民眾支持時,願意接受反對黨的地位。 13 蔣經國總統留意了這些意見,轉而相信,讓人民、政府和政黨擔負起民主政治的更大責任的時刻已經到了。 他採取主動行動,為民主立憲制度奠定基礎,這個制度將集中體現法治、和平變革、社會穩定和國民黨的更新。 他知道,只有他這個最後一位至高無上、充滿魅力的領袖,才能實施這些根本性的改變,啟動一個無異於爬坡的進程 這個進程將非常吃力,耗費時日,但卻也是振奮人心的。 這就是蔣經國真正的貢獻。 他自願放棄了蔣氏家族對國民黨的控制,放鬆了黨對政治權力的壟斷,從而為法律和民主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為了實施自己的鴻圖大計,蔣經國于1986年3月從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中挑選十二人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就下列六個問題進行研究並提交報告:(1)終止使戒嚴法得以成立的《緊急狀態令》,(2)使成立新的政黨合法化,(3)加強地方自治,(4)實行真正的議會制度,(5)國民黨內部的改革,(6)世風日下和犯罪率上升。 經過對這些問題的仔細討論,最終作出了一些決定:終止實行了三十八年之久的戒嚴法(1987年7月15日),承認「反對派」的合法地位,允許成立新的政黨,允許台灣居民前往大陸探親(1987年11月2日)。 事實上,在這之前,政黨已經「非法地」存在了;現在,1986年9月28日,六個政黨登記取得合法地位,其中最大的就是民主進步黨(民進黨)。 在1986年12月的選舉中,民進黨以18.9%的支持率獲得了在國民大會中的十一個席位,以22.17%的支持率在立法院中獲得了十二個席位14 對一個反對黨來說,這是一個給人以深刻印象的成果。 蔣經國的另一大貢獻,是他持之以恆地向黨和政府輸入新鮮血液。 大多數新黨員都是受過良好教育,且相對年輕 他們擁有國外尤其是美國著名大學的高級學位。 15他們對營造台灣更開明的氣氛作出了巨大貢獻。 確實,國民黨第三、第四代領導人與他們的前輩信仰大不相同。 他們中許多是在台灣出生的,這表明了一種「還政于當地人」的趨向。 1988年元旦過後,蔣經國的健康急劇惡化,于1月13日去世。 島內沉浸在重大失落感中,因為他是一位倍受愛戴的領袖。 幾小時後,副總統李登輝嚴格按照憲法程序宣誓就任新總統。 權力交接非常順利、和平、迅捷;沒有任何接班危機。 1.5李登輝時期李登輝總統在就任總統時年屆65歲。 他是一位學者型的政治家,擁有康乃爾大學的農業經濟博士學位。 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眼界開闊,品性純正,行政經驗豐富,曾擔任過台北市長(1978-81年)、台灣省長(1981-84年)和副總統(1984-88年)。 他是新一代來自基層的領導人的象徵,不依靠任何家族庇蔭,而是憑藉努力工作、管理才能和政治常識上升到最頂層。 他發誓要繼續推進前任的未竟之業,特別是在國民黨領導層的本土化、更大力度向中國大陸開放和增進民主立憲三個方面。 他的任期表現出高度的務實性。 在1988年7月的國民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李登輝獲確認為國民黨主席,許多台灣出生的黨員提升到領導崗位。 三十一人組成的中常委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台灣人占多數(十六人)的情形。 在隨後的內閣改組中,十五名新閣員有八人是台灣人,十三人在國外獲得過高級學位,另兩人擁有台灣大學的專業學位。 16這個內閣無疑是世界上學歷最高的內閣。 國民黨十三大通過了幾項關於台灣與大陸之間人員接觸的措施,規定: 1.與大陸開展間接貿易及在大陸投資,這將使台灣的工業部門確保從大陸獲得原材料,並在大陸重新安置過時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2.台灣記者經委派自由前往大陸採訪。 3.允許生活在國外的大陸知識分子和逃避共產主義及追求學術自由的學者訪問台灣。 4.允許大陸居民探訪得病的台灣親戚,或出席在台灣舉行的葬禮。 5.文化和體育交流。 6.設立專門的政府機關負責與大陸的關係,並確保台灣的安全和社會穩定不受損害。 17 李登輝心目中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推進民主立憲,堅定不移地履行他實行政治多元化和政黨政治的承諾。 他清楚地看到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變化 第26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2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