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8年,腓力為了報復,派遣無敵艦隊遠征英國。 伊麗莎白的富有經驗的船長們擊敗無敵艦隊,從而打破了腓力欲使天主教西班牙統治歐洲的希望。 10年後,腓力和他父親一樣,失望地去世了。 西班牙再也沒能從這一世紀人力物力過度的、無效的浪費中恢復過來。 現回顧起來,西班牙統治者的過分擴張,顯然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 他們試圖不僅在海上,也在陸上扮主要角色。 這與英國後來實行的頗為成功的戰略形成鮮明對照。 英國的戰略是,置身于大陸事務的外圍,只有在勢力均衡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才進行干涉。 這種戰略使英國人能全力以赴地保護、發展自己的殖民地。 而西班牙則和法國一樣,集中注意力於歐洲大陸,並不斷地捲入歐洲戰爭。 最終結果是,英國人能建立起一個世界範圍的龐大帝國,而西班牙人卻先後失去了對自己帝國的經濟控制和政治控制。 八、伊比利亞的衰落:起因和徵兆 雖然伊比利亞國家無可置疑地為國外糾紛所削弱,但致使它們長期衰落的一個更實質的原因是,它們經濟上一向長期依賴西北歐。 它們在開始海外擴張以前是這樣,在那以後依然如此。 結果,它們不能利用自己新贏得的帝國所提供的經濟良機,相反,這些帝國同母國一樣,作為母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而受到西北歐國家的控制。 伊比利亞國家的經濟從屬性同中世紀後期歐洲經濟中心從地中海盆地整個地轉移到北方是有關係的。 這一轉移的原因在於,北歐的生產力不斷加速發展(見第二章 第三節),使波羅的海——北海地區新的大宗貿易穀物、木材、魚和粗布能超越地中海傳統的奢侈品貿易香料、絲綢、香水和珠寶。 隨着歐洲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迎合一般平民的大宗貿易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投合少數富人的奢侈品貿易。 北方的貿易由漢薩同盟控制,漢薩同盟在波羅的海和北海起了威尼斯和熱那亞在地中海所起的作用。 16世紀,荷蘭人建立起一支龐大、有效的商船隊,很快將他們的控制擴展到大西洋沿海一帶,從而逐退了漢薩同盟。 以往,大西洋貿易一向由隨帶奢侈品向北航行的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控制,而如今,則由攜帶散裝貨朝南行駛的荷蘭人控制。 在這新的貿易格局中,伊比利亞國家的經濟從屬性在輸出品方面表現得很明顯,它們的輸出品几乎全是原料——西班牙出口的是酒、羊毛和鐵礦,葡萄牙出口的是非洲的黃金和塞圖巴爾的鹽。 作為回報,它們得到了各種冶金產品、鹽、魚以及它們自己的羊毛——這些羊毛已由外國加工成織物。 這些經濟落後的伊比利亞國家能率先從事海外擴張,僅僅是因為它們幸運地兼備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術和宗教動力。 但是,這一擴張沒有經濟實力和經濟動力作後盾,這就說明了伊比利亞國家為什麼不能有效地利用它們的新帝國。 它們缺乏從事帝國貿易所必需的航運業以及能向西屬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製成品的工業。 誠然,有數十年西班牙的工業由於海外製造品市場的突然發展而受到促進,然而,約156O年前後,工業的發展停止了,隨即開始了長期的衰落。 似乎頗有停常理的是,一個原因在於大批金銀財寶源源流入國內,引起了急速的通貨膨脹。 西班牙的物價大致上漲為北歐物價的兩倍,西班牙的工資僅略微落後於劇增的物價,而歐洲其餘地區的工資則控制得很低。 這使西班牙工業處于嚴重不利地位,因為其產品過于昂貴,無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至少與物價和工資的膨脹一樣重要的是西班牙貴族即伊達戈對國民經濟和國民準則的破壞性影響。 雖然貴族和高級教士合起來還不到人口的2%,他們卻擁有95一97%的土地。 因此,約占西班牙人總數的95%的農民几乎全都沒有土地。 剩下的3%是教士、商人和專門職業者,其中不少人為猶太人;就任何經濟或社會的意義來說,他們不能算一個中產階級。 比較起享有社會地位和聲望的貴族,他們大大地黯然失色。 因此,由於貴族看不起經營商業或從事工業的職業、認為它們有損于任何紳士的身份,這一偏見便成為國民準則。 這也不僅僅是無謂的虛榮,因為伊達戈確擁有一切好處——榮譽、免稅和地產;地產比商業或工業財富更可靠。 所以,有成就的商人的志向是獲取地產、購買陷入窮困的王室所出賣的爵位,從而拋棄自己的階級,成為伊達戈。 這種伊達戈精神的破壞性影響在經濟的各部門——在對牧羊業而非農業所顯示的偏愛裡,在對勤勞的猶太人和穆斯林的驅逐以及議會對商業和工業利益所持的否定態度中——均可感覺到。 因此,16世紀上半世紀中西班牙突然繁榮的經濟最終衰退了。 這一衰退結束了克服伊比利亞傳統的經濟落後和對西北歐的經濟從屬的任何可能性。 它也注定伊比利亞的殖民地陷于相應的落後和從屬地位。 先是荷蘭人,接着是英國人,控制了同西、葡兩國殖民地的大部分運輸業。 西北歐人不久還供應了巴西和西屬美洲所進口的製成品的90%以及伊比利亞半島本身所消費的製成品的大部分。 第19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球通史》
第1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