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圖亞特王朝第一代國王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在位與他的兒子和繼承人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位很快就浪費掉這種信譽。 他們企圖把英國聖公會的教義和儀式強加于所有的人,從而引起不信奉國教的臣民即清教徒的敵視。 他們還企圖進行無國會的統治,但遇到了困難,因為國會控制了國家的資財。 他們試圖通過出售進出口貿易、國內貿易和許多製造行業中的專利權來繞過這一障礙。 這帶來了很大的收入,但也引起資產階級的反抗;資產階級要求「所有的自由臣民都有自由地經營其行業的繼承權」。 當蘇格蘭人舉行起義反對查理將英國聖公會教義強加於他們的企圖時,危機降臨了。 為了獲得鎮壓起義的資金,查理被迫召開國會。 而這一于1640年召開的長期國會不理查理對金錢的需求,反而提出許多影響深遠的要求,其中包括處決國王的首席顧問和徹底改組英國聖公會。 查理拒絶服從;1642年,在保皇的「騎士黨」和清教徒的「圓顱黨」之間爆發了戰鬥。 英國几乎有半個世紀沒有平靜下來,直到1688年的所謂光榮革命時為止。 那幾十年中的一系列激動人心的事件構成了英國革命。 革命的詳情除了在它們有助于說明革命藉以促成自由主義信條、民族主義信條和社會主義信條的方式及其程度的範圍內,對我們沒有關係。 因此,這裡只要注意到英國革命經歷過五個階段就夠了。 從1642至1645年的第一階段為內戰階段,在這階段中,保是黨人被奧利弗·克倫威爾組織的著名的新模範軍擊潰。 在1645至1649年的第二階段間,一種後來在1792年的法國革命和1917年的俄國革命中也得到重複——不過,帶有某些變化——的形勢發展起來。 在得勝的情教徒當中,出現了溫和派和激進派之間的分裂。 溫和派由克倫威爾領導,戰勝了約翰·利爾伯恩領導的激進派。 當查理於1649年被處死時,克倫威爾當上了稱為共和政體的英格蘭共和國的首腦。 從1649至1660年的第三階段間,克倫威爾和他的清教徒追隨者極其有效、虔誠地統治着英國。 這是各種宗教權利受到抑制、宗教問題得到解決的時期。 克倫威爾死於1658年,繼他之後擔任共和政體的護國公的是他的兒子理查。 後者是個庸碌無能的人,而且,國民已對在清教徒治下的受限制的、簡樸的生活感到厭倦。 因此,斯圖亞特王朝得到復闢;結果,從1660至1688年的第四階段稱為王政復闢時期。 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查理二世1660-1685年在位和詹姆斯二世1685-1688年在位沒有取消、也不能夠取消共和國的種種改革。 但是,他們確試圖恢復個人統治。 這一點,加之他們追隨法國王室、鼓勵天主教,使他們愈來愈不得人心。 最後,詹姆斯二世隨着1688年的光榮革命的到來而被推翻;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革命的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階段。 新的統治者是詹姆斯一世的女婿、奧蘭治的威廉。 1689年,威廉接受了闡明國會至高無上的基本原則的權利法案。 這一法案規定:國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經國會同意,不得提高稅收或保持軍隊;若沒有法律手續,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這些規定並不意味着英國已成為一個民主國。 直到19世紀後期確立起普選制時,才實現這一目標。 但是,1689年的這一法案確一勞永逸地確立了國會的最高權力,並在這情況下,結束了几乎早半個世紀就已開始的美國革命。 從世界歷史的觀點看,英國革命的主要意義在於確定並貫徹了自由主義的原則。 這是可預料到的,因為英國革命實質上是中產階級的事。 支持國會的商人和小貴族考慮着兩個主要目標——宗教信仰自由和個人及財產的安全。 但是,在清教徒方面,關於這些事並沒有取得一致意見。 許多相衝突的觀點得到闡述和熱烈的辯論。 例如,就宗教來說,一股名符其實的非正統見解的急流噴湧而出,許多新教派相繼出現,其中包括公理會教派、浸禮會教派和貴格會教派。 當時,長老會教徒正在力求將他們的教派建立為一個全國性的組織,對所有公民實行其教規。 這些宗教分歧顯然必須得到調解,否則國會的勝利就會受到破壞、國家本身也許會垮掉。 正是在這些情況下,宗教信仰自由這一基本的自由主義教義被制訂和確立。 不僅基于權宜之計,也基于原則,人們開始普遍同意,試圖強迫人們接受某種信仰是不道德的、也是無效的。 誠然,英國聖公會仍然是官方的、受國家支持的教派,其成員在擔任政府職務和其他方面受到優待。 但是,總的講,當時已確立這一原則:良心的自由應授予所有既不威脅公共秩序也不干涉其他人的崇拜儀式的基督教徒。 關於人權和財產權利的問題也引起了激烈的爭論,這問題甚至比宗教問題更明顯地在清教徒中間劃分出右翼和左翼兩派。 分裂是隨着新模範軍的普通士兵開始感到他們的利益正受到官員和國會的忽視而逐漸發生的。 這些士兵經過四年成功的作戰之後,獲得了新思想和新觀點。 他們已在戰鬥中擊敗了較優者,作為勝利者,跨進了英國某些最堂皇的大廈。 這導致他們對大人物們的權威表示懷疑,並相信他們自己的能力。 正如一位權威所說的,「簡單地說,繪普通人一個機會,讓他們嘗嘗權力的可能性並說出自己的見解,是英國內戰的偉大成就之一,只是這些成就是偶然的。 」 第2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球通史》
第2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