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人在社會的最高層,而不象中國軍人那樣在社會的最底層。 這意味着日本擁有一個比中國的文人階層更易受西方軍事技術的影響、並對此反應更迅速的統治階層。 總之,地理環境、文化傳統和多元化的體制諸因素,都使日本比中國更易遭受西方的入侵,且能更快地對這一入侵作出反應。 儘管有這些基本差別,日本卻同中國一樣,19世紀中葉以前一直與世隔絶。 不錯,16世紀日本人曾歡迎過葡萄牙人,而且許多人還皈依了基督教(見第四章 第八節)。 但德川幕府發覺,西方的宗教和貿易是一股威脅他們的權力、使人不安的力量。 為此,他們逐一地斷絶了日本同西方世界的聯繫。 到17世紀中葉時,唯一保留的是和少數荷蘭商人的接脅他們被限制在九州島上經商,甚至受到了最為嚴厲、最為屈辱性的控制。 德川幕府領導人的目的是要使日本與世隔絶、一成不變,以便使他們的統治永存。 但是,儘管他們作出種種努力,還是有了某些發展;這些發展漸漸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力量對比,打破了現狀。 德川幕府治下的長期和平促使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商人階級的實力增強。 人口從1600年的1,8O0萬猛增到1725年的2,600萬。 城市不均衡地發展21700年,江戶人口接近100萬,大皈和京都的人口各達到30萬。 人口的劇增增加了商品的需求量,鼓勵商人和富農將剩餘資本投于新的生產方式——包括家庭包工制即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 他們向農民和工匠提供原料和設備,而將製成品拿到市場上出售。 到德川幕府統治末期,似乎某些地區的這一工業發展已達到了創辦工廠的水平.以可利用的原料和地方技術為基礎的地區專業化開始普遍起來,因此,某些地區以其漆器、陶器、組織品或米酒而聞名。 產品的增加導致了商品的廣泛交換,這種交換又促進了貨幣經濟的發展。 貨幣最初是從中國和朝鮮引進的,但在17世紀,日本建造了一座金幣製造廠。 貴族開始靠經紀人把他們的稻米變成貨幣,依靠商人來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 在這些交易中,由於商人通過壟斷操縱了價格,由於稻米價格跟不上其他商品價格的飛漲,貴族失敗了。 此外,貴族嘗到了奢侈生活的甜頭,往往在浮華的生活上互相攀比。 最終結果是,他們一般都欠商人的債,儘管後者的社會地位遠比他們的低。 但是後來,商人家族通過通婚或繼嗣等手段獲得了貴族頭銜。 這些家族不僅控制了經濟,而且支配了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的文學和藝術。 應該指出,這些變化不但影響了最高層的貴族,而且影響了武士階級,因為在這一長久的和平時期,並不那麼大量地需要武士的服務。 廣大農民也因稻米價格下降而損失慘重。 他們中的許多人流入城市,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找到工作,因為國民經濟的增長始終跟不上人口的增長。 因此,日本社會正處于轉變之中。 它正經歷着深刻的經濟變化和社會變化,而這又釀成了政治上的緊張局勢;這種緊張局勢在海軍準將佩裡迫使日本打開貿易大門時達到極很。 日本人之所以很樂於在西方的影響下改造他們的社會,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們中的許多人已充分認識到這個社會需要改造。 19世紀初期以來,由於北太平洋水域的商業活動日益增加,外國對日本的壓力也不斷加大。 從事捕鯨和毛皮貿易的船隻需要停靠港口,以獲得食物和進行維修,但它們都被拒絶靠岸。 相反,日本人常常殺害或虐待那些在其沿海失事的外國船員。 到19世紀中葉時,由於採用汽船需要創建煤港,因而使局勢更為惡化。 最後,美國政府決定採取主動,強迫日本表態。 1853年7月8日,海軍準將馬修·佩裡在江戶港拋錨,轉交了菲爾莫爾總統的一封信,信中要求經商特權、開放裝煤港和保護失事船上的美國人。 一星期內佩裡的艦隊離開日本時警告說,他來年春天來聽答覆。 1854年2月,當他再次來到日本時明確表示,要麼簽定條約,要麼交戰,二者任擇其一。 日本人被迫讓步,于3月31日簽定了《神奈川條約》。 條款規定,開放下田和函館港口,用於美國船隻的維修和補充給養;向美國失事船員提供適當的待遇並將他們護送回國;在日、美兩國中的任何一方認為必要時允許選派領事,並答應給予美國以最惠國待遇。 依照這一條約的條款,美國將非常能幹的湯森·哈里斯作為第一任領事派往日本。 哈里斯憑藉他那非凡的機智和耐心漸漸贏得了日本人的信任,並于1856年簽定了《通商條約》。 該條約規定:日本要再開放四個通商口岸;雙方互派外交代表;美國人享有民事治外法權和刑事治外法權;禁止鴉片貿易;給予外國人以宗教信仰自由。 同美國簽定這兩個條約後不久,日本又同荷蘭、俄國、英國和法國締結了類似的條約。 這一系列條約在西方世界並沒有引起極大的關注。 但對日本來說,它們卻是其歷史的巨大分界線。 几乎長達3個世紀的閉關自守結束了。 不論好壞,日本同它之前的中國一樣,這時也被迫遭受西方的入侵。 但是,它對這一入侵的反應完全不同於中國。 七、日本的現代化 第29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球通史》
第2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