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比他的叔叔更不勝任這項工作,在總司令部中他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物。 然而,他有一個不可思議的信念,認為他的自我犧牲可以輓救這種局面。 「或許需要一個贖罪祭品來拯救俄國。 我就是這個犧牲品。 上帝的意志也將如此。 」最後,他確實成了這一犧牲品,因為從此以後軍事上的失敗都被認為要由他自己負責。 因此,最終結果是他家族的毀滅、沙皇專制政權的結束和布爾什維克的出現。 三月革命 1917年俄國爆發了兩次革命:第一次在3月,第二次在11月;前者結束了沙皇專制統治,成立了臨時政府,後者推翻了臨時政府,確立了蘇維埃政權。 第一次革命是一個使每個人大吃一驚的意外事件。 3月8日,彼得格勒爆發了罷工和暴動,原因是運輸工具不充足,從而導致了食品和燃料的極度缺乏。 當局命令軍隊前去維持秩序,但士兵們卻發生嘩變,同示威者親近起來。 始終對杜馬疑慮重重的沙皇懷疑它與此事有牽連,于3月11日下令解散杜馬。 杜馬領導人拒不依從這一命令,因而,沙皇發現他不再能夠強迫杜馬服從自己。 實際上,認識到自己無權力的本身就是革命。 沙皇政府只是名義上的政府,並不擁有維護其權力的手段,這一點突然變得十分明顯。 換句話說,俄國不再擁有一個起作用的政府。 這就是既從事實上又從法律上來說的俄國形勢;當時沙皇尼古拉干3月15日讓位給他的兄弟米哈伊爾,而米哈伊爾又于第二天放棄了王位。 沒有人料到會發生這第一次俄國革命,更不用說策劃這次革命了。 相反,情況是這樣:腐朽的沙皇專制政權因戰爭的壓力和災難而逐漸遭到削弱,直到最後整個搖搖欲墜的機構倒塌下來。 為了避免街上的激進分子取而代之,必須立刻建立一種新的機構。 3月12日,臨時政府成立,管理國家,直到能通過選舉產生立憲會議時。 新政府由自由黨人格奧爾基·李沃夫公爵領導,立憲民主黨領導人保爾·米留可夫教授任外交部長,唯一入閣的社會黨人亞歷山大·克倫斯基任司法部長。 這是一個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的、中間派的內閣,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改革。 實際上,它的確宣佈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集會自由;宣佈大赦政治犯和宗教犯;承認所有公民法律上一律平等,不遭受社會、宗教或種族方面的歧規它還通過了勞動法規,其中包括八小時工作日。 儘管臨時政府在改革方面取得了這些成績,但它從未紮根於這個國家。 它拚命奮鬥了八個月,卻未能提供適當的行政管理。 最後,這一新政府並不是被人推翻了,而是象沙皇專制政權在3月時那樣,孤弱無助地、屈辱他突然崩潰了。 繼臨時政府之後的是一種全新的政治制度——蘇維埃制度。 兩次革命之間 1917年3月至11月是臨時政府和蘇維埃之間為權力而鬥爭的時期。 在這場鬥爭中,臨時政府處于極其不利的地位,因為它從一開始起就拒絶考慮絶大多數俄國人所需要的兩樣東西——和平和土地.李沃夫公爵及其部長們堅認,土地重新分配這樣的重大改革必須等到能真正代表人民並有權決定這一基本問題的立憲會議召開時才能進行。 同樣,政府也不願結束戰爭,因為俄國對它的盟友負有某些不可推卸的義務。 這些論點是合情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但在政治上卻是自殺性的。 臨時政府採取權宜手段,懇求人們忍耐,而蘇維埃則要求立刻實現和平,立即分配土地,以此爭取人民大眾。 蘇維埃的起源可追溯到1905年的革命,當時工人們選舉產生了工人代責會議即蘇維埃,以協調他們反沙皇專制統治的鬥爭。 儘管蘇維埃當時遭到了鎮壓,但它們作為鼓動和直接行動的機構已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它們恰恰具有臨時政府顯然缺乏的品質——同人民大眾有着密切的關係。 1905年革命時的一位觀察家在下面這段話中描述了有關彼得格勒蘇維埃的這一特點: 起初,它是一個混雜的集會;不過,人民是傾向于它的,就象傾向于能真正代表人民的事物一樣。 它變成了從兵營裡逃出來的士兵的聚會場所、罷工工人的聚會場所、僕人的聚會場所、趕車人的聚會場所。 它是避難所、避風港、待領場。 人們去那裡閒談、喝酒、抽菸、甚至睡覺。 它確實是人民之家。 蘇維埃隨着世界大戰所引起的危機而再次出現,是很自然的。 由於其起源和成份的緣故,它們一點也不象臨時政府那樣過于拘謹,非要等到選舉之後才進行和平談判和土地分配。 它們毫不猶豫、毫無保留地表達了人民大眾的心聲,因此,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民眾的支持。 蘇維埃不僅出現于城市,而且很快地出現于鄉村和軍隊。 因而,蘇維埃運動迅速地遍及全國,實際上發展成為一種不斷地向彼得格勒政權挑戰的基層政府。 鄉村蘇維埃在組織人們奪取貴族的財產;城市蘇維埃在支持人們不斷地上街示威和舉行暴動;而士兵蘇維埃則在逐漸地奪取軍官的權力,達到了控制所有武器以及所有命令須經士兵蘇維埃副署後方纔生效的程度。 起初,選入蘇維埃的代表主要是社會革命黨人和孟什維克。 布爾什維克在其領導人從瑞士返回之前仍處于較次要的地位。 4月16日,列寧及幾位助手乘坐在密閉的車箱裡,穿過德國,回到了彼得格勒。 德國最高指揮部推測,這些革命者將破壞親協約國的臨時政府,他們的推測證明是正確的。 列寧即刻發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綱」,提出了立即實現和平、將土地分給農民和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要求。 第33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球通史》
第3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