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遣顯祚入侍,授散秩大臣。 籓下參領徐鴻弼等使赴兵部具狀,訐精忠降後尚蓄逆謀,昭忠亦以鴻弼等狀聞,上留中未發。 十七年,上令精忠還福州,以其祖及父之喪還葬。 是秋,三桂死,傑書疏請誅精忠,上諭曰:「今廣西、湖南、四川俱定,賊黨引領冀歸正者不止千百。 驟誅精忠,或致寒心。 宜令自請來京,庶事皆寧貼。 」十九年,精忠請入覲,上以九玉為總兵,轄籓下兵。 昭忠、聚忠又疏劾精忠,上乃下鴻弼等狀,令法司按治,系精忠於獄。 遣聚忠赴福州宣撫所部。 是歲,之信以悖逆誅。 二十年,雲南平。 二十一年,法司具獄上,上諭廷臣欲寬之。 大學士明珠奏精忠負恩謀反,罪浮於之信。 乃與養性、顯忠、元勛、進忠、文耀、世瑜、振邦、得鋐並磔於市。 顯祚、弘勛等皆斬。 秉政逮詣京師,道死。 尚之信,平南王可喜子。 順治中,可喜遣入侍,世祖以可喜功多,令之信秩視公爵。 康熙十年,聖祖允可喜請,令之信佐軍事。 之信酗酒嗜殺,可喜老病,營別宅以居,號令自擅。 十二年,可喜用其客金光策,上疏請以二佐領歸老海城,而以之信襲爵留鎮。 光,浙江義烏人,佐可喜久,以捕佛山亂民江鵬翥功,授鴻臚寺卿銜。 屢以之信暴戾狀告可喜,為可喜謀,冀得見上自陳。 上以可喜疏下部議,令並移所部,遣尚書梁清標如廣東料理。 三桂反,命可喜仍留鎮,召清標還。 總兵劉進忠以潮州叛,可喜遣次子之孝率兵討之。 上授之孝平南大將軍,而命之信以討寇將軍銜協謀征剿。 鄭錦遣兵助進忠。 總兵祖澤清復以高州叛,孫延齡將馬雄引三桂將董重民、李廷棟、王弘勛等陷雷、廉二郡。 之孝退保惠州。 十五年春,可喜病益劇,之信代治事。 三桂招可喜籓下水師副將趙天元、總兵孫楷宗相繼叛,之信遂降三桂,遣兵守可喜籓府,戒毋白事,殺光以徇。 罷之孝兵,使侍可喜,可喜以憂憤卒。 三桂授之信招討大將軍、輔德公,旋進號輔德親王,而以重民為兩廣總督,駐肇慶。 謝厥扶者,故戶,以繒船數百附馬雄。 天元之叛,厥扶實誘之。 三桂亦授以將軍,使與重民水陸相援應,屢檄之信出兵。 之信賂以庫金十萬,乃不復相促迫。 之信旋遣使詣喇布軍,具疏請立功贖罪,上敕慰諭之。 十六年,之信復疏請敕趣喇布軍入廣東。 之信密嗾重民所部兵噪索餉,乘間擒重民,擊敗厥扶,走入海。 乃遣副都統尚之瑛迎師,疏言闔屬歸正,並請敘籓下總兵王國棟、長史李天植等襄贊功。 時方多故,而可喜有大勛,上優容之,命之信襲平南親王,國棟等複舊職。 之信使入貢,上諭曰:「昔爾先人在時,屢獻方物。 比年事變,信使弗通。 每念爾先人忠貞不二,為國忘家,朕甚湣焉!王克承先志,遣使遠來,朕見物輒念爾先人。 王其安輯粵東,以繼爾先人未盡之志。 貢獻細務,勞人費事,今當暫止。 」 是年秋,三桂遣其從孫世琮據廣西,巡撫傅弘烈率師討之,復梧州、潯州,規取桂林,之信令總兵尚從志以三千人從。 上令之信自韶州進取宜章、郴州、永州,之信不赴。 將軍莽依圖攻韶州,擊敗三桂將馬寶、胡國柱等。 上命之信移師梧州,又不赴。 十七年春,上以莽依圖深入廣西,命之信策應。 之信仍以高、雷、廉三郡初定,疏請留鎮省城。 上乃命發兵應莽依圖,之信遣國棟率兵赴宜章。 及三桂死,之信乃請自進廣西,命為奮武大將軍,從師併進。 十八年,天元出降,之信疏請誅之。 師進次橫州,自言病作,遽還。 上命以所部從莽依圖併進,之信令籓下總兵時應運率以往。 及莽依圖將攻桂林,留應運守南寧。 三桂兵據武宣,之信又疏言海寇宜防,將召應運還。 上復諭趣之,十九年春,之信乃自將攻武宣。 之信與之孝不相能,以之孝嘗典兵,不欲其居廣州,疏請遣還京師。 之信殘暴猜忌,醉輒怒,執佩刀擊刺,又屢以鳴鏑射人。 楷宗叛復降,上貸其罪,之信杖殺之。 護衛張永祥為之信賫疏詣京師,上召見,授總兵。 之信故阻抑,復屢辱以鞭箠。 怒護衛張士選語忤,射之,殘其足,諸護衛皆不平。 國棟與副都統尚之璋、總兵甯天祚密謀圖之信。 巡撫金俊疏言:「之信凶殘暴虐,猶存異志。 臣察其左右俱義憤不平,因密約都統王國棟等共酌機宜,之信旦夕就擒。 乞敕議行誅,以為人臣懷二心者戒。 」國棟亦上疏自述與俊、之璋、天祚合謀圖之信,又代之信母舒氏、胡氏疏言:「之信怙惡不悛,有不臣之心。 恐禍延宗祀,乞上行誅。 」上諭趣之信出師。 之信既赴武宣,永祥、士選詣京師告變。 上遣侍郎宜昌阿以巡視海疆至潮州,諭將軍賚塔移師,並令總督金光祖、提督折爾肯、副都統金榜選、總兵班際盛傳詔逮之信。 之信與光祖、榜選、際盛等攻克武宣,之信入城。 光祖等屯城外,得國棟檄,合兵圍城,傳詔逮之信。 之信就逮,還廣州,上疏自辨。 上令削爵,逮詣京師。 籓下兵駐廣西,訛言師至雲南,即分置城守,眾情恟懼。 上命宜昌阿、賚塔宣敕慰諭。 七月,宜昌阿將以之信赴京師。 天植怒國棟發難,白之信母,與之信弟之節、之璜、之瑛召國棟議事,伏兵殺之。 賚塔率兵捕治,天植自服造謀,之信不與聞。 護衛田世雄言之信實使天植殺國棟。 獄上,上命賜之信死,之節、之璜、之瑛、天植皆斬。 舒氏、胡氏貸其罪,並毋籍沒。 世雄以不先發,坐杖流。 上復諭宜昌阿曰:「之信雖有罪,其妻子不可淩辱,當護還京師。 」又令察罷之信諸虐政。 所部十五佐領改隷漢軍,駐防廣州。 之信初叛,提督嚴自明附之。 自明,明參將,降,從總督孟喬芳征撫陝、甘,又擊張獻忠,破桂王,有功,授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之信遣攻南康,敗走南安,先之信降,授鑾儀使。 病死。 孫延齡,漢軍正紅旗人。 父龍,從孔有德來歸,授二等阿思哈尼哈番,從有德廣西。 有德以女四貞字延齡。 及有德死事,龍亦戰死,加拖沙喇哈番,以延齡襲。 四貞尚幼,還京師,孝莊皇後育之宮中,賜白金萬,歲俸視郡主。 長,命仍適延齡。 有德所部諸將,綫國安功最高。 國安與有德同起事,偕來降。 從入關,西破李自成,南破桂王,累擢廣西提督,駐南寧。 李定國陷桂林,盡殺其孥。 國安與總兵馬雄、全節力戰復桂林,走定國。 累加太子太保、征蠻將軍,封三等伯,統有德舊部駐桂林。 康熙五年,以老乞休。 上以延齡有德壻,四貞生長軍中,習騎射,通武事,乃授延齡鎮守廣西將軍,代國安統有德舊部。 予四貞郡主儀仗,偕赴鎮。 延齡漸驕縱,十一年,禦史馬大士劾延齡擅除武職,兵部既駁奏,延齡復疏請,恣肆不臣,上命申禁。 十二年,所部都統王永年,副都統孟一茂,參領衚衕春、李一第等列延齡縱兵殃民狀,牒總督金光祖,光祖以聞。 上遣侍郎勒德洪按治,得實,請逮延齡治罪,特命寬之。 三桂反,上授延齡撫蠻將軍,起國安都統。 時節已前卒,雄代國安為提督,命與巡撫馬雄鎮合謀剿禦。 十三年二月,延齡舉兵反,殺永年、一茂、同春、一第,幽雄鎮及其眷屬。 詔奪官爵,聲討。 延齡乃上疏言光祖、雄誘永年等謀害,上審其誣,諭尚可喜與光祖籌策進攻。 延齡自稱安遠大將軍,移牒平樂、梧州諸郡。 雄與總兵江義亦以柳州叛應三桂。 國安病死。 延齡招致萬羊山土寇,與所部合設五鎮,鎮兵二千。 俄又自稱安遠王。 慶陽知府傅弘烈當三桂未反,疏發諸不軌事,謫戍蒼梧,延齡既叛,授以將軍。 弘烈說延齡迎師,四貞尤力勸之。 十六年,延齡遣弘烈迎師江西。 三桂詗知之,使從孫世琮率兵逼桂林,執殺延齡,四貞督兵禦戰。 世琮乃留其將李廷棟戍桂林,出掠平樂、潯州、橫州、南寧。 弘烈還至平樂,延齡將劉彥明、徐洪鎮、徐上遠等擒斬廷棟,與國安子成仁並出降。 四貞還京師。 雄亦從有德南征有功,授二等阿思哈尼哈番。 既與郭義叛,義偕嚴自明攻南康,敗走。 雄旋病死雒容。 子承廕出降,進伯爵,授左江總兵。 十九年二月,復叛,紿弘烈登舟,襲破其營,殺之。 六月,復降,逮詣京師,論死。 義奪官,放還原籍。 第25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2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