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準惡三司使林特之奸邪,數與爭。 特方有寵,帝不悅,謂王旦等曰:「準年高,屢更事,朕意其必改前非,今所為似更甚于昔。 」旦等曰:「準好人懷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當避。 而準乃以為己任,此其所短也。 非至仁之主,孰能全之!」準之未為樞密使也,旦嘗得疾,久不癒,帝命肩輿入禁,勞問數四,因曰:「卿今疾亟,誰可代卿者?」旦謝曰:「知臣莫如君,惟明主擇之!」帝舉張訁永,又問馬亮,皆不對。 帝曰:「試以意言之。 」旦強起舉笏曰:「以臣之愚,莫如寇準。 」帝憮然,有間曰:「準性剛褊,更思其次。 」旦曰:「它非臣所知也。 」 及準為樞密使,中書有事關送樞密院,違詔格,準即以聞。 帝謂旦曰:「中書行事如此,施之四方,奚所取則!」旦拜謝曰:「此實臣等過也。 」中書吏皆坐罰。 既而樞密院有事送中書,亦違詔格,吏得之,欣然呈旦,旦令送還樞密院。 吏白準,準大慚。 旦每見帝,必稱準才,而準數短之。 帝謂旦曰:「卿雖談其美,彼專道卿惡。 」旦謝曰:「臣在相位久,闕失必多。 準對陛下無所隱,此臣所以重準也!」帝由是愈賢旦。 及準自知當罷,使人求為使相,旦大驚曰:「使相豈可求邪?」準憾之。 既而帝問旦:「準當何官?」旦曰:「準未三十,已蒙先帝擢置二府,且有才望,若與使相,令處方面,其風采亦足為朝廷之光。 」及製出,準入見,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是!」帝具道所以,準始愧嘆,語人曰:「王子明器識,非準所測也!」 是日,以吏部尚書王欽若、戶部尚書陳堯叟併為樞密使、同平章事。 丙寅,詔申明咸平中條制,凡倉庾所收羡剩,不為勞績。 遼耶律世良破準布,遣人上其俘獲之數。 戊辰,遼主駐沿柳湖。 己巳,女真貢于遼。 壬申,世良討烏爾古部,破之。 甲戌,遼主遣使賞有功將校。 世良討德寽勒部,至清泥堝。 是時于厥既平,朝議欲內徙其眾,于厥安土重遷,遂復叛。 世良懲于部族易叛,既破德寽勒,輒殲其丁壯,勒兵還噶喇河,進擊餘黨。 而斥候不謹,其將巴固聚兵稠林中,乘遼師不備擊之,遼師小卻,退陳于河曲。 是夜,巴固來襲,會聞遼後軍且至,巴固遂誘于厥之眾皆遁。 世良追之,軍至險擊,巴固方阻險少休。 遼軍偵知其所,世良不亟掩擊,巴固得以輕騎遁去。 獲其輜重及所誘于厥之眾,並遷德寽勒部民,城臚朐河上以居之。 榮王元儼宮火,延燒內藏左藏庫、朝元門、崇文院、秘閣。 王旦等請對,帝曰:「兩朝所積,一朝殆盡,誠可惜也!」旦曰:「陛下富有天下,則帛不足憂,所慮者政令賞罰之不當耳。 臣等備位宰輔,天災如此,當罷斥。 」帝遂下詔罪己,求直言,命丁謂為大內修葺使。 五月,庚辰朔,侍御史知雜事王隨言:「準詔劾榮王元儼宮遺火事,本元儼侍婢韓盜賣金器,恐事發,遂縱火。 」詔韓氏斷手足,令眾三日,凌遲死。 獄成,當坐死者甚眾,王旦獨請對,言曰:「陛下始以罪己詔天下,今乃過為殺戮,恐失前詔意。 且火雖有跡,寧知非天譴邪?」帝納之,減死者幾百人,止降榮王元儼為端王。 記室參軍崔昈,坐輔導無狀,亦責官。 辛巳,遼命北府劉慎行為都統,樞密耶律世良副之,殿前都點檢蕭庫哩為都監,以伐高麗。 慎行先攜家置邊郡,致緩師期;遼主追慎行還,下吏議責,以世良、庫哩總兵進討。 甲申,命寇準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事。 辛卯,河北轉運使李士衡等言:「有羡餘錢四十萬貫,絹五千匹,絲三千兩,布二十萬匹,請悉以上供。 」詔令本路貯積,勿更輦致。 壬辰,詔于右掖門外創崇文外院,別置三館書庫。 時宮城申嚴火禁,帝以群臣更直寓宿,寒月飲食非便,乃命翰林學士陳彭年檢唐故事而修復之。 廢內侍省黃門,其高班內品,改為前殿祗候高班內品。 詔自宮禁逮臣庶之家,一切服玩皆不得以金為飾,嚴其科禁,自是遂絶。 知制誥錢惟演獻其父所賜禮賢宅,優詔賜惟演錢五十萬,令均給六房,仍各賜宅一區。 詔:「契丹國信物,舊用金飾者,並易以錦繡。 」 庚子,放宮人一百八十四人。 六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給事中、知荊南府馬亮言:「庶官職田過為優厚,請二三年間權住支給,聊助經費。 臣今歲所得米麥四百二十餘石,已牒本府納官訖。 」詔獎之。 庚戌,遼主拜日如禮,與瑪都布耶律世勛易衣馬為好。 以上京留守耶律巴格為北院樞密副使。 辛未,令諸州以御製七條刻石。 閏月,己卯朔,大赦天下,非己殺人及枉法臓致殺人、十惡至死者,悉原之。 庚辰,王欽若上準詔編修后妃事蹟七十捲,賜名《彤管懿範》。 以童子蔡伯希為秘書省正字。 伯希家本福州,隨父龜從至京師,才四歲,誦詩百餘篇。 帝召入禁中,應對周詳,所誦精習,因命以官。 又以龜從久在場籍,善於訓子,召試中書,授校書郎。 第1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上》
第1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