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孫拚與其屬乞正陳執中之罪,以塞中外公議,不報。 於是拚與知雜事郭申錫、侍御史毋湜、范師道、殿中侍御史趙拚同乞上殿,合門以違近制,不許。 壬午,詔拚等輪日入對。 知諫院范鎮言:「御史全台請對,陛下何不延問,聽其所陳,別白是非,可行則行,其不可亦當明諭其故,使知自省。 今拒其請,非所以開言路也。 」旋命孫拚、郭申錫、趙拚以次入對,皆以罷執中為請。 是月,遼主駐南崖。 六月,己丑,以翰林學士歐陽修為翰林侍讀學士、知蔡州,知制誥賈黯知荊南,皆從所乞也。 先是修奏疏言:「伏見宰臣陳執中,自執政以來,不協人望,累有過惡,招致人言;而執中遷延,尚玷宰府。 陛下憂勤恭儉,仁愛寬慈,堯、舜之用心也;而紀綱日壞,政令日乖,國用益困,流民滿野,濫官滿朝,此由用相不得其人也。 近年宰相多以過失,因言者罷去。 陛下不悟,以為宰相當由人主自去,不可因言者而罷之,故宰相雖有大惡,而屈意以容之;彼雖惶恐求去,而屈意以留之;雖天災水旱,饑民流離死亡道路,皆不暇顧,而屈意以用之。 其故非它,直欲拒言事者耳。 夫言事者何負于陛下哉!使陛下上不顧天災,下不恤人言,以天下之事,委一不學無識、謅邪狠愎之執中而甘心焉,言事者本欲益於陛下而反損聖德者多矣。 然而言事者之用心,本不圖至于此也,由陛下好疑自用而自損也。 今陛下用執中之意益堅,言事者攻之愈切,陛下方思有以取勝於言事者。 而邪佞之臣,希合上意,將曰執中宰相,不可以小事逐,不可使小臣動搖,甚則誣言事者欲逐執中而引用它人。 陛下樂聞斯言,不復察其邪佞,所以拒言事者益峻,用執中益堅。 夫以萬乘之尊,與三數言事小臣角必勝之力,萬一聖意必不可回,則言事者亦當知難而止矣。 然天下之人與後世之議者,謂陛下拒忠言,庇愚相,以陛下為何如主也!前日御史論梁適罪惡,陛下赫怒,空台而逐之。 而今日御史又復敢論宰相,不避雷霆之威,不畏權臣之禍,此乃臣能忘其身而愛陛下者也,陛下嫉之,惡之,拒之,絶之。 執中不學無識,憎愛挾情,除改差繆,取笑中外,傢俬穢惡,流聞道路,阿意順旨,專事逢君,此乃謅上傲下愎戾之臣也,陛下愛之,重之,不忍去之。 陛下睿智聰明,群臣善惡,無不照見,不應倒置如此,直由言事者太切,而激成陛下之疑惑耳。 執中不知廉恥,復出視事,此不足論,陛下豈忍因執中上累聖德,而使忠臣直士卷知于明時也?願陛下廓然回心,釋去疑慮,法成湯改過之思,遵仲虺自用之戒,盡以御史前後章疏出付外廷,罷其政事,別用賢才,以康時務,則天下幸甚!」 已而修及黯皆補外,殿中侍御史趙拚言:「竊見近日以來,所謂正人賢士者,紛紛引去,如呂溱知徐州,蔡襄知泉州,吳奎被黜知壽州,韓絳知河陽,此皆眾所共惜其去。 又聞歐陽修乞知蔡州,賈黯乞知荊南府。 侍從之賢,如修輩無幾,今堅欲請郡者,非它,蓋不能曲奉權要,日虞中傷,皆欲效溱、襄、奎、絳而去耳。 今陛下又從其請而外補之,萬一有緩急事,陛下何從而詢訪,何從而質正也?伏望陛下勿使修等去職,留為羽翼。 以自輔助。 」知制誥劉敞亦以為言,修、黯遂復留。 戊戌,吏部尚書、平章事陳執中,罷為鎮海節度使、同平章事,判亳州。 孫拚等既入對,極言執中過惡,請罷之。 退,又交章論列,拚最後乞解憲職補外,以避執中。 於是執中卒罷,拚尋改翰林學士承旨。 始,御史因執中殺婢事,欲擊去之,帝未聽。 而諫官初無論列者,御史並以為言。 而趙拚攻范鎮尤力,鎮累奏乞與御史辨,不報。 及御史入對,又言執中私其女子,傷化不道。 執中既罷,帝以諭鎮,鎮復言:「朝廷置御史以防讒慝,非使其為讒慝也。 審如御史言,則執中可誅;如其不然,亦當誅御史。 」並繳前五奏,乞宣示執政,相與廷辨之,卒不報。 鎮由是與趙拚有隙。 以忠武節度使、知永興軍文彥博為吏部尚書、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宣徽南院使、判并州富弼為戶部侍郎、平章事。 是日宣制,帝遣小黃門數輩覘于庭,士大夫相慶得人。 後數日,翰林學士歐陽修奏事殿上,帝具以語修,且曰:「古之求相者,或得于夢卜;今朕用二相,人情如此,豈不賢于夢卜哉!」修頓首稱賀。 癸卯,以龍圖閣直學士張昪權御史中丞。 帝嘗諭執政,以昪清直,可任風憲,故使代孫拚。 時富弼初入相,歐陽修復為翰林學士,士大夫咸謂三得人云。 甲辰,以觀文殿大學士知鄆州龐籍為昭德節度使、知永興軍,尋改知并州。 籍過京師,入對,帝新相文彥博、富弼,意甚自得,謂籍曰:「朕用二相何如?」籍曰:「二臣皆朝廷高選,陛下拔之,甚副天下望。 」帝曰:「誠如卿言。 文彥博猶多私;至于富弼,萬口一詞,皆曰賢相也。 」籍曰:「文彥博臣頃與同在中書,詳知其所為,實無所私,但惡之者毀之耳。 況前者被謗而出,今當愈畏謹矣。 富弼頃為樞密副使,未執大政,朝士大夫未有與之為怨,故交口譽之,冀其進用而已,亦有所利焉。 若弼以陛下爵祿樹私恩,則非忠臣,何足賢!若一以公議概之,則向之譽者將轉而為毀矣,陛下所宜深察也。 且陛下既知二臣之賢而用之,則當信之堅,任之久,然後可以責其成功。 若以一人言進之,未幾又以一人言疑之,臣恐太平之功未易卒致也。 」帝曰:「卿言是也。 」 第29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上》
第2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