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知貢舉司馬光等上言,所考試合格進士許安世以下三百五人,分四等;明經、諸科二百一十一人,分三等。 詔:「進士第一、第二、第三等賜及第,第四等賜同出身。 明經諸科第一、第二並賜及第,第三等賜同出身。 敕下貢院放榜,安世及第二、第三人併為防禦、團練推官,其餘注官守選如例。 」 丙辰,命提點開封府界公事、祠部郎中陳汝義判三司都磨勘司,以知開封縣、都官員外郎羅愷代其任。 愷入見,問府界事,皆不知能,帝不悅。 及見汝義問之,應答詳敏。 翼日,謂執政曰:「愷不才,宜復用汝義,仍與館職。 」執政言汝義資序已高,復為提點則下遷,宜但令試館職而已;帝從之。 知制誥邵必言:「陛下新即位,以言語擢汝義,如漢文賞上林嗇夫,恐臣下爭以利口求進。 乞罷之。 」不從。 昌王顥、樂安郡王頵乞解官行服,詔兩制與太常禮院詳定典禮。 翰林學士承旨張方平等言:「謹按大行遺制,喪服以日易月,自皇帝下至文武百官,並依先朝典故。 惟宗室出則慘服,居則衰麻以終制。 蓋一法度,所以尊天子也。 皇帝承大統,奉宗廟,昌王、樂安郡王當與宗室同例,不容以私恩為異。 」從之。 丙寅,錢明逸罷翰林學士,為端明殿學士兼龍圖閣學士。 先是御史蔣之奇言:「明逸傾險憸薄,在仁宗朝,附賈昌朝、夏竦、王拱辰、張方平之黨,陷杜衍、范仲淹、尹洙、石介之徒,朝廷一空,天下同疾。 況文辭紕繆,政術乖疏,豈可冒居禁苑!」而同知諫院傅卞亦有言。 執政召明逸,未以台諫章疏,使自引疾,因改命之。 丁卯,三司言:「在京粳米約支五年以上,慮歲久陳腐,欲令發運司于上供年額,權住起發五十萬石,于谷價貴處減和糴之數,變市金銀絹,輸榷貨務封樁,分給三路,以備軍需。 」從之。 壬申,尚書左丞、參知政事歐陽修罷,為觀文殿學士、刑部尚書、知亳州。 彭思永等既以論修貶,而知雜事御史蘇寀、御史吳申言猶不已;修亦三表乞罷,故命出守。 初,英宗以疾未視朝,太皇太后垂簾,修與二三大臣主國論,每簾前奏事,或執政聚議,事有未同,修未嘗不力爭。 台諫官至政事堂論事,事雖非己出,同列未及啟口,而修已直前折其短。 士大夫建明利害及所請,前此執政多弇阿,不明白是非,至修必一二數之曰:「某事可行,某事不可行。 」用是怨誹者益多。 英宗嘗稱修曰:「性直,不避眾怨。 」修亦嘗誦故相王曾之言曰:「恩欲歸己,怨使誰當!」既出守,遂連六表乞致仕,不從。 癸酉,以樞密副使、禮部侍郎吳奎參知政事。 帝欲用奎,宰相言:「陳升之有輔立陛下功。 」帝曰:「奎輔立先帝,其功尤大。 」遂越次用之。 奎入謝日,進《治說》三篇。 帝嘗語以追尊濮王事與漢宣帝異,奎對曰:「然,宣帝于昭帝祖行,昭穆不相當,又大臣所立,豈同仁宗!此天地之恩,不可忘也。 追尊事誠牽私恩。 」帝言:「此為歐陽修所誤。 」奎對曰:「韓琦于此事亦失眾心。 臣數為琦所悖,天下公論,不敢於君前有所隱。 」它日,奎進言:「陛下宜推誠以應天,天意無它,合人心而已。 若至誠格物,物莫不以至誠應于上,自然感召和氣。 今民力困極,國用窘乏,直須順成,然後可及它事也。 帝王之職,所難在判別忠邪,其餘庶務,各有司存,但不使小人得害君子,君子常居要近,則自治矣。 」帝因言堯時四凶猶在朝,奎對曰:「四凶雖在,不能惑堯之聰明。 聖人以天下為度,何所不容!未有顯過,固宜包荒,但不可使居要近耳。 」 太常禮院言:「準嘉佑詔書,定太廟近世八室之制。 今大行皇帝祔廟有日,僖祖在七室之外,禮當祧遷。 將來山陵畢,請以大行皇帝神王祔第八室。 僖祖、文懿皇后神主,依唐故事,祧藏於西夾室,以待禘祫。 自仁宗而上至順祖,以次陞遷,伏請下兩制待制以上參議。 」翰林學士承旨張方平等言:「同堂八室,廟制已定,僖祖當祧,合于典禮,請依禮院所奏。 」詔恭依。 乙亥,尚書令兼中書令襄陽郡王允良卒,贈太師。 有司以允良起居無度,反易晦明,謚曰榮易。 初,蔣之奇劾歐陽修,帝怒曰:「先帝大漸,邵亢建垂簾之議,如此大事不言,而抉人閨門之私乎!」之奇以告吳申,申即劾亢。 事下中書,帝徐知其妄,中書亦寢申所奏。 亢時同知貢舉,及出,上殿自辨曰:「先帝不豫以來,群臣莫得進見,臣無由面陳,必有章奏。 願陛下索之禁中,若得之,臣當伏誅;不然,則讒臣者豈得不問?願下獄考實。 」帝曰:「朕不疑卿,吳申所奏,已不行矣。 」 閏月,癸未,太白晝見。 甲申,夏主遣使來獻方物謝罪,請戒飭酋長,守封疆,如去冬所賜詔旨。 復以詔答之曰:「苟封奏所敘,忠信弗渝,則恩禮所加,歲時如舊。 」仍賜絹及銀各五百匹、兩。 己丑,以京西轉運使、刑部郎中劉述兼侍御史知雜事。 於是蘇寀遷度支副使,中書奏以述代之。 中丞王陶言:「述任非所長。 」賜陶手詔賞嘆,然亦竟用述。 述,湖州人也。 御史吳申言:「竊見先召十人試館職,而陳汝義亦預,漸至冗濫。 兼所試止於詩賦,非經國治民之急,欲乞兼用兩制薦舉,仍罷詩、賦,試策三道,問經史時務。 每道問十事,以通否定高下去留。 其先召試人,亦乞用新法考試。 明詔兩制詳定以聞。 」其後翰林學士承旨王珪等,言宜罷詩賦如申言,於是詔:「自今館職試論一首、策一道。 」 辛卯,遼主駐春州北澱。 第3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上》
第3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