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戊戌,禮院言:「越國長公主薨在慈聖光獻喪制之內。 按禮,重喪未終遭輕喪,自當易服以示恩意,卒事則復常。 真宗諒陰,為乳母秦國夫人服緦,禫未除,亦為許國長公主成服。 今為慈聖光獻太后服,已在易月之外,宜為越國長公主舉哀成服。 」從之。 是日,遼主駐納葛濼。 庚子,同判太常寺王存言:「近詔秘書監劉幾赴詳定郊廟禮文所議樂。 伏見禮部侍郎致仕范鎮,嘗論雅樂,乞召鎮與幾參考得失。 」從之。 初,鎮致仕,居都城外之東園,每遇同天節,即乞隨散官班上壽。 尋有詔:「鎮班見任翰林學士上,仍自今致仕官遇誕節及大禮,許綴舊班。 」後鎮遷居潁州,於是入對,合門奏鎮失儀,有詔放罪。 仍詔:「自今致仕官造朝失儀勿劾,着為令。 」 詳定禮文所言:「請自今皇帝親祠郊廟,搢大圭,執鎮圭。 每奉祀之時,既接神,再拜,則奠鎮圭為摯,執大圭為笏。 當時搢笏,君尊則不搢,別于臣下也。 所有儀注皇帝搢鎮圭,皆沿襲之誤,乞從改正。 」詔:「候制到大圭日施行。 」又言:「自今親祠郊廟,群臣冕服助祭執笏,或當事則搢笏,陪位官亦合冕服助祭。 」從之。 丙午,詔中書詳定官制,罷兵部句當公事官。 詔:「河北、河東、陝西路各選文武一員,提舉義勇保甲。 」 戊申,遼以度支使王績參知政事。 庚戌,女真貢于遼。 壬子,詔罷中書門下省主判官,歸其事于中書。 乙卯,參知政事章惇上《導洛通汴記》,以《元豐導洛記》為句,刻石于洛口廟。 己未,詳定禮文所言:「皇地只、神州地只、大社、大稷,其祝版與牲幣、饌物,瘞于塪坎。 」又言:「郊廟明堂告神冊,使中書侍郎讀之,非是,請改命太祝。 」又言:「親祠郊廟,執事之官,皆一切臨時取充位而已;宗室及陪祠官則無預于執事,不應古義。 請親祠南郊,薦徹籩豆、簠簋、俎饌,以朝臣充;太廟,以宗室遙郡刺史以上充。 」又言:「今禘祫以功臣配享,而冬烝不及,與經不合。 請每遇冬烝,以功臣配享,其禘祫饗皆罷。 」詔:「讀冊以史官攝太祝;郊廟執事官選無過人,冬享禘祫及親祠並以功臣配享。 」餘皆從之。 秋,七月,戊辰,遼主觀市。 庚午,河決澶州,澶州孫村、陳埽及大吳、小吳埽決,詔外監丞司速修閉。 初,河決澶州也,監丞陳佑甫謂:「商胡決三十餘年,所以河道,填淤漸高,堤防歲增,未免氾濫。 今當修者有三:商胡一也,橫壠二也,禹舊跡三也。 然商胡、橫壠故道,地勢高平,土性疏惡,皆不可復,復亦不能持久。 惟禹故瀆尚存,在大伾、太行之間,地卑而勢固。 秘閣校理李垂與今知深州孫民先皆有修復之議,望召民先同河北漕臣一員自衛州王供埽按視,訖于海口。 」從之。 丁丑,詳定禮文所言:「明堂儀注,設禦位於中階下之東南,西向。 謹案古者人君臨祭,立於阼。 其臨祭就位於阼階下,大夫士禮也。 自曹魏以來,有司失之。 伏請設皇帝版位於阼階之上,西向;太廟、景靈宮亦如之。 」從之。 癸未,遼主為皇孫梁王延禧設旗鼓伊喇六人衛護之。 甲申,遼主獵于沙嶺。 丙戌,以彗星見,避殿,減膳,詔求直言。 丁亥,詔中書曰:「朕惟先王制行以赴禮,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 配天一也,而屬有尊親之殊,禮有隆殺之別。 故遠而尊者祖,則祀于郊之圓丘而配天;邇而親者禰,則祀于國之明堂而配上帝。 天足以及上帝,而上帝未足以盡天,故圓丘祀天則對越諸神,明堂則上帝而已。 故其所配如此,然後足以適尊親遠邇之義。 而歷代以來,合宮所配,既紊于經,乃至雜以先儒六天之說,皆因陋昧古,以失情文之宜,朕甚不取。 其將來祀英宗皇帝于明堂,惟以配上帝,餘從祀群神悉罷。 」 戊子,太白晝見。 戶部侍郎致仕范鎮言:「乞下京東、京西、河東、河北、陝西轉運司,量立賞格,求訪真黍,以審音樂。 」 己丑,詳定禮文所言:「請自今乘輅不執圭,及乘大輦亦不執。 」又言:「古者宗廟室中為石以藏主,謂之宗佑。 請遷廟主藏於太祖太室北壁中,帝后之主各共一石室。 《禮記》曰:『天子之席五重。 』今太廟幾筵皆不應禮,請改用筦筵,紛純加繅席,畫純加次席,黻純左右玉幾。 祭祀皆繅、次各加一重,並筦筵為五重。 」並從之。 庚寅,熙河路經略司言西界首領禹臧結逋藥、蕃部巴鞫等以譯書來告夏國集兵,將築撤逋達宗城于河州界黃河之南、洮河之西。 帝曰:「若如所報,乃屬河州之境,豈可聽其修築!深慮經略司不詳上件所指地分,都無為備,驅逐約闌次第,可速下本司多備兵馬禁止之。 」 八月,辛卯朔,詳定禮文所言:「明堂吳天上帝禮神之玉,當用蒼璧。 今用四圭有邸,請改用蒼璧禮天。 其有司攝事五帝,亦乞依大宗伯禮神之制,陳玉各仿其方之色。 」從之。 戊戌,詔:「兩制、台諫至總管、監司,各舉堪應武舉進士一人,以名聞。 」 第4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上》
第4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