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帝昇平元年,將納皇后何氏。 太常王彪之大引經傳及諸故事以定其禮,深非《公羊》婚禮不稱主人之義。 又曰:‘王者之於四海,無不臣妾,雖復父兄之親,師友之賢,皆純臣也。 夫崇三綱之始,以定乾坤之儀,安有天父之尊,而稱臣下之命以納伉儷。 安有臣下之卑,而稱天父之名以行大禮。 遠尋古禮,無王者此制;近求史籍,無王者此比。 於情不安,于義不通。 案咸寧二年,納悼皇后時,弘訓太后母臨天下,而無命戚屬之臣為武皇父兄主婚之文。 又考大晉已行之事,咸寧故事不稱父兄師友,則咸康華恆所上禮合于舊。 臣愚謂今納後儀制。 宜一依咸康故事。 ”於是從之。 華恆所定之禮,依漢舊及晉已行之制,故彪之多從咸康,由此也。 惟以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而咸康群臣賀,為失禮。 故但依咸寧上禮,不復賀。 其告廟六禮版文等儀,皆彪之所定也。 其納采版文璽書曰:「皇帝咨前太尉參軍何琦。 渾元資始,肇經人倫,爰及夫婦,以奉天地宗廟社稷。 謀于公卿,咸以宜率由舊典。 今使使持節太常彪之、宗正綜以禮納采。 」主人曰:「皇帝嘉命,訪婚陋族,備數採擇。 臣從祖弟故散騎侍郎準之遺女,未閒教訓,衣履若如人。 欽承舊章,肅奉典制。 前太尉參軍、都鄉侯糞土臣何琦稽首頓首,再拜承詔。 」次問名版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姓。 兩儀配合,承天統物,正位乎內,必俟令族,重申舊典。 今使使持節、太常某,宗正某,以禮問名。 」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某到,重宣中詔,問臣名族。 臣族女父母所生,先臣故光祿大夫、雩婁侯禎之遺玄孫,先臣故豫州刺史、關中侯惲之曾孫,先臣故安豐太守、關中侯睿之孫,先臣故散騎侍郎準之遺女。 外出自先臣故尚書左丞孔冑之外曾孫,先臣故侍中、關內侯夷之外孫女,年十七。 欽承舊章,肅奉典制。 」次納吉版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姓。 人謀龜從,僉曰貞吉,敬從典禮。 今使使持節、太常某,宗正某以禮納吉。 」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詔,太卜元吉。 臣陋族卑鄙,憂懼不堪。 欽承舊章,肅奉典制。 」次納徵版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姓之女,有母儀之德,窈窕之姿,如山如河,宜奉宗廟,永承天祚。 以玄纁皮帛,馬羊錢璧,以章典祀。 今使使侍節、司徒某,太常某,以禮納徵。 」主人曰:「皇帝嘉命,降婚卑陋,崇以上公,寵以典禮,備物典策。 欽承舊章,肅奉典制。 」次請期版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姓。 謀于公卿,泰筮元龜,罔有不臧,率遵典禮。 今使使持節、太常某,宗正某,以禮請期。 」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詔,吉日惟某可迎。 臣欽承舊章,肅奉典制。 」次親迎版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姓。 歲吉月令,吉日惟某,率禮以迎。 今使使持節、太保某,太尉某,以禮迎。 」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詔,令月吉辰,備禮以迎。 上公宗卿兼至,副介近臣百兩。 臣螻蟻之族,猥承大禮,憂懼戰悸。 欽承舊章,肅奉典制。 」某稽首承詔,皆如初答。 孝武納王皇后,其禮亦如之。 其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皆用白雁、白羊各一頭,酒米各十二斛。 惟納徵羊一頭,玄纁用帛三匹,絳二匹,絹二百匹,獸皮二枚,錢二百萬,玉璧一枚,馬六匹,酒米各十二斛。 鄭玄所謂五雁六禮也。 其珪馬之制,備物之數,校太康所奏又有不同雲。 古者婚冠皆有醮,鄭氏醮文三首具存。 昇平八年,台符問「迎皇后大駕應作鼓吹不」。 博士胡訥議:「臨軒《儀注》闕,無施安鼓吹處所,又無舉麾鳴鐘之條。 」太常王彪之以為:「婚禮不樂。 鼓吹亦樂之總名。 《儀注》所以無者,依婚禮。 今宜備設而不作。 」時用此議。 永和二年納後,議賀不。 王述云:「婚是嘉禮。 《春秋傳》曰:『娶者大吉,非常吉。 』又《傳》曰:『鄭子罕如晉,賀夫人。 』鄰國猶相賀,況臣下邪!如此,便應賀,但不在三日內耳。 今因廟見成禮而賀,亦是一節也。 」王彪之議云:「婚禮不樂不賀,《禮》之明文。 《傳》稱子罕如晉賀夫人,既無《經》文,又《傳》不雲禮也。 《禮》,取婦三日不舉樂,明三日之後自當樂。 至于不賀,無三日之斷,恐三日之後故無應賀之禮。 」又云:「《禮記》所以言賀取妻者,是因就酒食而有慶語也。 愚謂無直相賀之體,而有禮貺共慶會之義,今世所共行。 」于時竟不賀。 穆帝納後欲用九月,九月是忌月。 范汪問王彪之,答云:「禮無忌月,不敢以所不見,便謂無之。 」博士曹耽、荀訥等並謂無忌月之文,不應有妨。 王洽曰:「若有忌月,當復有忌歲。 」 太元十二年,台符問「皇太子既拜廟,朝臣奉賀,應上禮與不?國子博士車胤云:“百闢卿士,咸預盛禮,展敬拜伏,不須覆上禮。 惟方伯牧守,不睹大禮,自非酒牢貢羞,無以表其乃誠,故宜有上禮。 猶如元正大慶,方伯莫不上禮,朝臣奉璧而已。 」太學博士庾弘之議:「案咸寧三年始平、濮陽諸王新拜,有司奏依故事,聽京城近臣諸王公主應朝賀者覆上禮。 今皇太子國之儲副,既已崇建,普天同慶。 謂應上禮奉賀。 」徐邈同。 又引一有元良,慶在於此。 封諸王及新宮上禮,既有前事,亦皆已瞻仰致敬,而又奉觴上壽,應亦無疑也。 第14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上》
第1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