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之討苟晞也,衍以太尉為太傅軍司。 及越薨,眾共推為元帥。 衍以賊寇鋒起,懼不敢當。 辭曰:「吾少無宦情,隨牒推移,遂至于此。 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處之。 」俄而舉軍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與之相見,問衍以晉故。 衍為陳禍敗之由,雲計不在己。 勒甚悅之,與語移日。 衍自說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勸勒稱尊號。 勒怒曰:「君名蓋四海,身居重任,少壯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壞天下,正是君罪。 」使左右扶出。 謂其黨孔萇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嘗見如此人,當可活不?」萇曰:「彼晉之三公,必不為我儘力,又何足貴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鋒刃也。 」使人夜排牆填殺之。 衍將死,顧而言曰:「嗚呼!吾曹雖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 」時年五十六。 衍俊秀有令望,希心玄遠,未嘗語利。 王敦過江,常稱之曰:「夷甫處眾中,如珠玉在瓦石間。 」顧愷之作畫贊,亦稱衍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其為人所尚如此。 子玄,字眉子,少慕簡曠,亦有俊才,與衛玠齊名。 荀籓用為陳留太守,屯尉氏。 玄素名家,有豪氣,荒弊之時,人情不附,將赴祖逖,為盜所害焉。 澄字平子。 生而警悟,雖未能言,見人舉動,便識其意。 衍妻郭性貪鄙,欲令婢路上擔糞。 澄年十四,諫郭以為不可。 郭大怒,謂澄曰:「昔夫人臨終,以小郎屬新婦,不以新婦屬小郎。 」因捉其衣裾,將杖之。 澄爭得脫,逾窗而走。 衍有重名于世,時人許以人倫之鑒。 尤重澄及王敦、庾敳,嘗為天下人士目曰:「阿平第一,子嵩第二,處仲第三。 」澄嘗謂衍曰:「兄形似道,而神鋒太俊。 」衍曰:「誠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澄由是顯名。 有經澄所題目者,衍不復有言,輒雲「已經平子矣」。 少歷顯位,累遷成都王穎從事中郎。 穎嬖豎孟玖譖殺陸機兄弟,天下切齒。 澄發玖私奸,勸穎殺玖,穎乃誅之,士庶莫不稱善。 及穎敗,東海王越請為司空長史。 以迎大駕勛,封南鄉侯。 遷建威將軍、雍州刺史,不之職。 時王敦、謝鯤、庾敳、阮修皆為衍所親善,號為四友,而亦與澄狎,又有光逸、胡毋輔之等亦豫焉。 酣宴縱誕,窮歡極娛。 惠帝末,衍白越以澄為荊州刺史、持節、都督,領南蠻校尉,敦為青州。 衍因問以方略,敦曰:「當臨事制變,不可豫論。 」澄辭義鋒出,算略無方,一坐嗟服。 澄將之鎮,送者傾朝。 澄見樹上鵲巢,便脫衣上樹,探而弄之,神氣蕭然,傍若無人。 劉琨謂澄曰:「卿形雖散朗,而內實動俠,以此處世,難得其死。 」澄默然不答。 澄既至鎮,日夜縱酒,不親庶事,雖寇戎急務,亦不以在懷。 擢順陽人郭舒于寒悴之中,以為別駕,委以州府。 時京師危逼,澄率眾軍,將赴國難,而飄風折其節柱。 會王如寇襄陽,澄前鋒至宜城,遣使詣山簡,為如黨嚴嶷所獲。 嶷偽使人從襄陽來而問之曰:「襄陽拔未?」答云:「昨旦破城,已獲山簡。 」乃陰緩澄使,令得亡去。 澄聞襄陽陷,以為信然,散眾而還。 既而恥之,托糧運不贍,委罪長史蔣俊而斬之,竟不能進。 巴蜀流人散在荊、湘者,與土人忿爭,遂殺縣令,屯聚樂鄉。 澄使成都內史王機討之。 賊請降,澄偽許之,既而襲之於寵洲,以其妻子為賞,沈八千餘人于江中。 於是益、梁流人四五萬家一時俱反,推杜弢為主,,南破零桂,東掠武昌,敗王機于巴陵。 澄亦無憂懼之意,但與機日夜縱酒,投壺博戲,數十局俱起。 殺富人李才,取其家資以賜郭舒。 南平太守應詹驟諫,不納。 於是上下離心,內外怨叛。 澄望實雖損,猶傲然自得。 後出軍擊杜弢,次於作塘。 山簡參軍王沖叛于豫州,自稱荊州刺史。 澄懼,使杜蕤守江陵。 澄遷于孱陵,尋奔沓中。 郭舒諫曰:「使君臨州,雖無異政,未失眾心。 今西收華容向義之兵,足以擒此小丑,奈何自棄。 」澄不能從。 初,澄命武陵諸郡同討杜弢,天門太守扈瑰次於益陽。 武陵內史武察為其郡夷所害,瑰以孤軍引還。 澄怒,以杜曾代瑰。 夷袁遂,瑰故吏也,托為瑰報仇,遂舉兵逐曾,自稱平晉將軍。 澄使司馬毌丘邈討之,為遂所敗。 會元帝征澄為軍諮祭酒,於是赴召。 時王敦為江州,鎮豫章,澄過詣敦。 澄夙有盛名,出於敦右,士庶莫不傾慕之。 兼勇力絶人,素為敦所憚,澄猶以舊意侮敦。 敦益忿怒,請澄入宿,陰欲殺之。 而澄左右有二十絶人,持鐵馬鞭為衛,澄手嘗捉玉枕以自防,故敦未之得發。 後敦賜澄左右酒,皆醉,借玉枕觀之。 因下床而謂澄曰:「何與杜弢通信?」澄曰:「事自可驗。 」敦欲入內,澄手引敦衣,至于絶帶。 乃登于梁,因罵敦曰:「行事如此,殃將及焉。 」敦令力士路戎搤殺之,時年四十四,載屍還其家。 劉琨聞澄之死,嘆曰:「澄自取之。 」及敦平,澄故吏佐著作郎桓稚上表理澄,請加贈謚。 詔復澄本官,謚曰憲。 長子詹,早卒。 次子徽,右軍司馬。 郭舒,字稚行。 幼請其母從師,歲余便歸,粗識大義。 鄉人少府范晷、宗人武陵太守郭景,咸稱舒當為後來之秀,終成國器。 始為領軍校尉,坐擅放司馬彪,系廷尉,世多義之。 刺史夏侯含闢為西曹,轉主簿。 含坐事,舒自系理含,事得釋。 刺史宗岱命為治中,喪母去職。 劉弘牧荊州,引為治中。 弘卒,舒率將士推弘子璠為主,討逆賊郭勱。 滅之,保全一州。 第2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上》
第2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