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人李據,是宰相李絳的侄子。 生於貴族之家,以前曾不識字,是因門蔭(唐時權要貴戚之子孫經簡試便可入仕,叫門蔭出身)而當了繩池縣丞。 因過年而沒有要到魚,便大怒,追問打魚的人道:「為何不敢去打魚?」又裁斷道:「新春來到了,是害怕猛獸。 魚網是很寬,但疏而不漏。 驅逐!」又有一次,一個雜役要請假,他在假條的下邊批覆道:「白日黃昏須到,夜即平明放歸。 」雜役竟不敢走。 於是他又裁決道:「如此愚頑,豈(哪裡)合(應該)吃杖,判定五下!」有人告訴他:「豈合吃杖,就是不應該判定輓棍杖打。 」李據道:「你懂什麼,‘豈’是助詞,與之乎者也一樣,它們哪裡有什麼差別。 」 教坊人 唐有人衣緋,于中書門候宰相求官。 人問前任,答曰:「屬教坊,作西方師子左腳來三十年。 」(出《盧氏雜說》) 【譯文】 唐朝時,有個人身穿紅色衣裳在中書省等候宰相想要求做官。 有人問他以前任過何職,他答道:「以前屬於教坊(掌管宮中音樂的官署)的人,在西方獅子左腳幹了三十年。 」 南海祭文宣王 自廣南祭海十數州,多不立文宣王廟。 有刺史不知禮,將(將字原空缺,據黃本補)釋奠。 即署一胥吏為文宣王亞聖,鞠躬候于門外。 或進止(進止二字原空缺,據黃本補)不如儀,即判云:「文宣、亞聖決若干下。 」(出《嶺南異物誌》) 【譯文】 在廣南沿海有十幾個州只祭海,一般都不修孔廟。 有一個州刺史不懂這裡的禮俗,要設饌餚而祭奠孔聖人。 他安排了一個小官吏充當文宣王、亞聖,恭敬地守候在門外。 有的人來祭祀時舉止不合禮制,刺史就判定道:「由文宣王、亞聖決定杖責多少下。 」 太常寺 唐有判太常寺,行事禮官祭圓丘。 至時不到者,判云:「太常太寺,實自伽藍。 圓丘小僧,不合無禮。 」(出《傳載》) 【譯文】 唐朝時,有一個高級官員兼任太常寺(掌管禮樂祭祀臣卜的官署樂卿。 有一次行事禮官祭禮圓丘,對於屆時未到的人,他裁斷道:「太常是大寺,實際上自己就是個僧院,而圓丘不過是個小僧,不能算做無禮。 」 柳氏婢 唐仆射柳仲郢鎮郪城,有婢失意,于成都鬻之。 刺史蓋巨源西川大校,累典支郡,居苦竹溪。 女儈以婢導。 以巨源嘗其技巧。 他日。 巨源窗窺,柳婢侍左,通衢有鬻綾絹者,召之就宅。 蓋於束縑內,選擇邊幅,舒捲掠之,第其厚薄,酬酢可否。 柳婢失聲而仆,似中風,命扶之而去,都無言語,但令還女儈家。 翌日而瘳,詰其所苦,青衣曰:「某雖賤人,曾為仆射婢;死則死矣,安能事(事原作自,據許本改)賣綾絹牙郎乎!」蜀都聞之,皆嗟嘆世族之家,率由禮則。 (出《北夢瑣言》) 【譯文】 第2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四》
第2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