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景公十七年,景公生病,占卜的結果說是大業的後代子孫不順心的人在作怪。 韓厥就讚揚趙衰(cu□,崔)的功勞,並說他如今已沒有人接續香火,以此來感動景公。 景公問道:「他還有後代嗎?」韓厥當時就談到了趙武,景公因而把趙氏原有的田邑重新給他,讓他接續趙氏的香火。 晉悼公七年(前566),韓獻子告老。 獻子去世後,他的兒子宣子繼承爵位。 宣子遷徙到州邑。 晉平公十四年(前544),吳國的季札到晉國出使,他說:「晉國的政權最終要屬於韓、魏、趙三家。 」晉頃公十二年(前514)韓宣子和趙、魏兩家一起瓜分子祁氏、羊舌氏的十個縣。 晉定公十五年(前497)韓宣子和趙簡子攻打范氏、中行氏。 宣子去世,他的兒子貞子繼承爵位。 貞子遷居到平陽。 韓貞子去世,他的兒子簡子繼位。 韓簡子去世,他的兒子莊子繼位。 韓莊子去世,他的兒子康子繼位。 韓康子和趙襄子、魏桓子一起打敗了知伯,瓜分了他的領地,他們三家的領地更大了,超過了諸侯。 韓康子去世後,他的兒子武子繼位。 武子二年,進攻鄭國,殺死了他們的國君鄭幽會。 十六年,韓武子去世,他的兒子景侯即位。 韓景侯虔元年(前408),進攻鄭國,佔領雍丘。 二年,鄭軍在負黍打敗了趙軍。 景侯六年(前403)韓與趙、魏一起被承認為諸侯國。 景侯九年,鄭國包圍韓國的陽翟。 景侯去世。 他的兒子列侯韓取即位。 列侯三年(前397),聶政刺殺了韓國宰相俠累。 九年,秦國進攻韓國的宜陽,佔領了六邑。 十三年,列侯去世,他的兒子文侯即位。 這一年魏文侯去世。 韓文侯二年(前385),韓國進攻鄭國,佔領陽城。 進攻宋國,打到彭城,俘虜了宋國國君。 七年,進攻齊國,打到桑丘。 鄭國反叛晉國。 九年,韓國進攻齊國,打到了靈丘。 十年,韓文侯去世,他的兒子哀侯即位。 韓哀侯元年(前376),韓與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 二年,韓國滅了鄭國,於是把都城遷到了新鄭。 哀侯六年,韓嚴殺死了他的國君哀侯,哀侯的兒子懿侯即位。 懿侯二年(前369),魏軍在馬陵打敗韓軍。 五年,韓侯與魏惠王在宅陽相會。 九年,魏軍在澮水打敗了韓軍。 十二年,懿侯去世,他的兒子昭侯即位。 韓昭侯元年(前358),秦軍在西山打敗韓軍。 二年,宋國奪取了韓國的黃池。 魏國奪取了朱邑。 六年,韓軍征討東周國,攻佔了陵觀、邢丘。 昭侯八年,申不害任韓國宰相,運用君主駕馭群臣的權術,實行法家的治國之道,國內得到安定,各諸侯國不敢前來侵犯。 昭侯十年,韓姬殺死了他的國君悼公。 十一年,昭侯到秦國去。 二十二年,申不害去世。 二十四年,秦軍攻下了韓國的宜陽。 昭侯二十五年,發生旱災,修建高大的城門。 屈宜臼說:「昭侯出不了這座門。 為什麼呢?因為不合時宜。 我所說的時,不是指的時間,人本來就有順利或不順利的時候。 昭侯曾經順利過,可是並沒有修建高門。 去年秦國攻下了他們的宜陽,今年發生旱災,昭修不在這個時候救濟民眾的急難,反而是更加奢侈,這就叫做衰敗的時候卻做奢侈的事情。 」二十六年,高門修成了,昭侯也去世了,果然沒能出這座門。 他的兒子宣惠王即位。 宣惠王五年(前328),張儀任秦國宰相。 八年,魏軍打敗了韓國將軍韓舉。 十一年,把君號改稱為王。 與趙王在區鼠相會。 十四年,秦軍進攻並在鄢陵打敗韓軍。 宣惠王十六年,秦軍在脩魚打敗韓軍,在濁澤俘虜了韓國將領和申差。 韓國著急了,相國公仲對韓王說:「盟國是不可靠的。 如今秦國想征伐楚國已經很久了,大王不如通過張儀向秦王求和,送給它一座名城,並準備好盔甲武器,和秦軍一起向南征伐楚國,這是用一失換二得的計策。 」韓王說:「好。 」於是為公仲的行動作好警戒,他要西行與秦國講和。 楚王聽說後非常驚恐,召見陳軫(zh□n,枕)把情況告訴他。 陳軫說:「秦國想攻伐楚國已經很久了,現在又得到韓國的一座名城,並且還準備好了盔甲武器,秦韓合兵攻伐楚國,這是秦國祈禱祭祀夢寐以求的,如今已經得到了,楚國一定要受到侵伐。 大王聽我的意見,先在全國加強警戒,發兵聲言援救韓國,讓戰車佈滿道路,然後派出使臣,多給他配備車輛,帶上厚禮,讓韓國相信大王是在救他們。 即使韓王不聽我們的意見,韓國也一定會感激大王的恩德,一定不會列隊前來攻楚,這樣秦韓就不和了,即使軍隊到了,也不會成為楚國的大患。 如果韓國聽從我們的意見,停止向秦求和,秦國必定大怒,因而對韓國的怨恨加深;韓國到南方結交楚國,必定慢待秦國,慢待秦國,應酬秦國時必定下很尊重:這就是利用秦韓軍隊之間的矛盾來免除楚國的禍患。 」楚王說:「很好!」於是在全國加強警戒,發兵聲言去救援韓國,讓戰車佈滿道路,然後派出使臣,給他配備很多車輛,讓他帶著厚禮到韓國。 楚使對韓王說:「敝國雖小,已經把軍隊全派出來了。 希望貴國能隨心所欲地同秦國作戰,敝國君將讓楚軍為韓國死戰。 」韓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就停止了公仲到秦國議和的行動。 公仲說:「不能這樣,以實力侵犯我們的是秦國,用虛名來救我們的是楚國。 大王想依靠楚國的虛名,而輕易和強敵秦國絕交,大王必定要被天下大加嘲笑。 況且楚韓並非兄弟之國,又不是早有盟約共謀伐秦的。 我們已有了聯秦攻楚的跡象,楚國才聲言發兵救韓,這一定是陳軫的計謀。 況且大王已經派人把我們的打算通報秦國了,現在又決定不去,這是欺編秦國。 輕易欺騙強秦,而聽信楚國的謀臣,恐怕大王必定要後悔的。 」韓王不聽勸告,終於和秦國斷交。 秦國因而大怒,增加兵力進攻韓國,兩國大戰,而楚國救兵一直沒到韓國來。 十九年,秦軍大敗韓軍於岸門。 韓國只好派太子倉去作人質來向秦國求和。 宣惠五二十一年,韓國同秦國一起攻楚,打敗了楚將屈丐,在丹陽斬殺了八楚軍。 這一年,宣惠王去世,太子倉即位,這就是襄王。 襄王四年(前308),和秦武王在臨晉會見。 這年秋天,秦國派甘茂進攻韓國的宜陽。 五年,秦攻下宜陽,斬殺韓軍六萬。 秦武王去世。 六年,秦國又把武遂還給韓國。 九年,秦國再度攻取了韓國的武遂。 十年,韓國太子嬰朝見秦王后回國。 十一年,秦軍攻韓,佔領了穰(rang,陽平「讓」)邑。 韓國和秦國進攻楚國,打敗了楚將唐昧。 襄王十二年,太子嬰去世。 公子咎和公子蟣虱爭做太子。 當時蟣虱在楚國做人質。 蘇對韓咎說:「蟣虱流記在楚國,楚王特別想把他送回國。 現在十幾萬楚軍駐在方城山北邊,您為什麼不讓楚國在雍氏城的旁邊建起一座萬戶的城邑,這樣,韓王必定派兵去救雍氏,您一定做統帥。 您就可以利用韓楚兩國的軍隊擁戴蟣虱,把他接回韓國,將來他完全聽從您是一定的,他一定會把楚韓邊境封給您的。 」韓咎聽從了他的計謀。 第2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2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