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派使者通告趙王,想在西河外的澠池與趙王進行一次友好會見。 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 廉頗、藺相如商議道:「大王如果不去,就顯得趙國既軟弱又膽小。 」趙王於是前往赴會,相如隨行。 廉頗送到邊境,和趙王訣別說:「大王此行,估計路程和會見禮儀結束,再加上返回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十天。 如果三十天還沒回來,就請您允許我們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的妄想。 」趙王同意這個意見,便去澠池與秦王會見。 秦王飲到酒興正濃時,說:「寡人私下裡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您彈瑟吧!」趙王就彈起瑟來。 秦國的史官上前來寫道:「某年某為某日,秦王與趙王一起飲酒,令趙王彈瑟。 」藺相如上前說:「趙王私下裡聽說秦王擅長秦地土樂,請讓我給秦王捧上盆缶,以便互相娛樂。 」秦王發怒,不答應。 這時相如向前遞上瓦缶,並跪下請秦王演奏。 秦王不肯擊缶,相如說:「在這五步之內,我藺相如要把脖頸裡的血濺在大王身上了!」侍從們想要殺相如,相如圓睜雙眼大喝一聲,侍從們都嚇得倒退。 當時秦王不大高興,也只好敲了一下缶。 相如回頭招呼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敲缶。 」秦國的大臣們說:「請你們用趙國的十五座城向秦王獻禮。 」藺相如也說:「請你們用秦國的咸陽向趙王獻禮。 」秦王直到酒宴結束,始終也未能壓倒趙國。 趙國原來也部署了大批軍隊來防備秦國,因而秦國也不敢有什麼舉動。 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卑賤之人,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 」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 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 沒過多久,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迴避。 於是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 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 」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秦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 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 」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帶引,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 他說:「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您是如此的寬厚啊!」二人終於相互交歡和好,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友。 這一年,廉頗向東進攻齊國,打敗了它的一支軍隊。 過了兩年,廉頗又攻打齊國的幾邑,把它攻佔了。 此後三年,廉頗進攻魏國的防陵、安陽,都攻克了。 再過四年,藺相如領兵攻齊,打到平邑就收兵了。 第二年,趙奢在閼(yu,玉)與城下大敗秦軍。 趙奢,本是趙國徵收田租的官吏。 在收租稅的時候,平原君家不肯繳納,趙奢依法處治,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人。 平原君大怒,要殺死趙奢。 趙奢趁機勸說道:「您在趙國是貴公子,現在要是縱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會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會使國家衰弱,國家衰弱了諸侯就要出兵侵犯,諸侯出兵侵犯趙國就會滅亡,您還怎能保有這些財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貴,能奉公守法就會使國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國家強盛,國家強盛了趙氏的政權就會穩固,而您身為趙國貴戚,難道還會被天下人輕視嗎?」平原君認為他很有才幹,把他推薦給趙王。 趙王任用他掌管全國的賦稅,全國賦稅非常公平合理,民眾富足,國庫充實。 秦國進攻韓國,軍隊駐紮在閼與。 趙王召見廉頗問道:「可以去援救嗎?」回答說:「道路遠,而且又艱險又狹窄,很難援救。 」又召見樂乘問這件事,樂乘的回答和廉頗的話一樣。 又召見趙奢來問,趙奢回答說:「道遠地險路狹,就譬如兩隻老鼠在洞裡爭鬥,哪個勇猛哪個得勝。 」趙王便派趙奢領兵,去救援閼與。 軍隊離開邯鄲三十里,趙奢就在軍中下令說:「有誰來為軍事進諫的處以死刑。 」秦軍駐紮在武安西邊,秦軍擊鼓吶喊的練兵之聲,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動了。 趙軍中的一個偵察人員請求急速援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斬首。 趙軍堅守營壘,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進發,反而又加築營壘。 秦軍間諜潛入趙軍營地,趙奢用飲食好好款待後把他遣送回去。 間諜把情況向秦軍將領報告,秦將大喜,說:「離開國都三十里軍隊就不前進了,而且還增修營壘,閼與不會為趙國所有了。 」趙奢遣送秦軍間諜之後,就令士兵卸下鐵甲,快速向閼與進發。 兩天一夜就到達前線,下令善射的騎兵離閼與五十里紮營。 軍營築成後,秦軍知道了這一情況,立即全軍趕來。 一個叫許歷的軍士請求就軍事提出建議,趙奢說:「讓他進來。 」許歷說:「秦人本沒想到趙軍會來到這裡,現在他們趕來對敵,士氣很盛,將軍一定要集中兵力嚴陣以待。 不然的話,必定要失敗。 」趙奢說:「請讓我接受您的指教。 」許歷說:「我請求接受死刑。 」趙奢說:「等回邯鄲以後的命令吧。 」許歷請求再提個建議,說:「先佔據北面山頭的得勝,後到的失敗。 」趙奢同意,立即派出一萬人迅速奔上北面山頭。 秦兵後到,與趙軍爭奪北山但攻不上去,趙奢指揮士兵猛攻,大敗秦軍。 秦軍四散逃跑,於是閼與的包圍被解除,趙軍回國。 趙惠文王賜給趙奢的封號是馬服君,並任許歷為國尉。 趙奢於是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同。 四年以後,趙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 孝成王七年(前259),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已病危,趙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 秦軍屢次挑戰。 廉頗置之不理。 趙王聽信秦軍間諜散佈的謠言。 秦軍間諜說:「秦軍所厭惡忌諱的,就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做將軍。 」趙王因此就以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 藺相如說:「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把調弦的柱粘死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 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變。 」趙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軍事,以為天下沒人能抵得過他。 他曾與父親趙奢談論用兵之事,趙奢也難不倒他,可是並不說他好。 趙括的母親問趙奢這是什麼緣故,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卻把這事說得那麼容易。 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 一定讓他為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就是他呀」。 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讓他做將軍。 」趙王說:「為什麼?」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以十計,被他當做朋友看待的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 現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 大王認為他哪裡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 」趙王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決定了。 」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一定要派他領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了。 第4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4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