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單于是從城裡收集了一千多頭牛,給它們披上大紅綢絹製成的被服,在上面畫著五顏六色的蛟龍圖案,在它們的角上綁好鋒利的刀子,把漬滿油脂的蘆葦綁在牛尾上,點燃其末端。 又把城牆鑿開幾十個洞穴,趁夜間把牛從洞穴中趕出,派精壯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後面。 因尾巴被燒得發熱,火牛都狂怒地直奔燕軍,這一切都在夜間突然發生,使燕軍驚慌失措。 牛尾上的火把將夜間照得通明如晝,燕軍看到它們都是龍紋,所觸及到的人非死即傷。 五千壯士又隨後悄然無聲地殺來,而城裡的人乘機擂鼓吶喊,緊緊跟隨在後面,甚至連老弱婦孺都手持銅器,敲得震天價響,和城外的吶喊聲匯合成驚天動地的聲浪。 燕軍非常害怕,大敗而逃。 齊國人在亂軍之中殺死了燕國的主將騎劫。 燕軍紛亂,潰散逃命,齊軍緊緊追擊潰逃的敵軍,所經過的城鎮都背叛燕軍,歸順田單。 田單的兵力也日益增多,乘著戰勝的軍威,一路追擊。 燕進倉皇而逃,戰鬥力一天天減弱,一直退到了黃河邊上,原來齊國的七十多座城池又都被收復。 於是田單到莒城迎接齊襄王,襄王也就回到都城臨淄來處理政務。 齊襄王封賞田單,賜爵號為安平君。 太史公說:用兵作戰要一面和敵人正面交鋒,一面用奇兵突襲制勝。 善於用兵的人,總是能夠奇兵疊出而變化無窮的。 正面的交鋒和背側的奇襲都要發生作用,這兩種戰術的相互轉化,就如同圓環沒有起止一般使人捉摸不定。 用兵之初要像處女那樣沉靜、柔弱,誘使敵人敞開門戶,毫不戒備;然後在時機到來之時,就像逃脫的兔子一般快速、敏捷,使敵人來不及防禦。 田單用兵,正是如此吧! 當初,在淖齒殺死齊湣王的時候,莒城人訪求齊湣王的兒子法章,在太史嬓(ji□o皎)的家裡找到了他,他正在替人家種地澆田。 太史嬓的女兒喜歡他並對他很好。 後來法章就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了她,她就和法章私通了。 等到莒城人共同擁立法章為齊王,以莒城抗擊燕軍,太史嬓的女兒就被立為王后,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君王后」。 燕軍在開始攻入齊國的時候,聽說畫邑人王蠋有才有德,就命令軍隊說:「在畫邑周圍三十里之內不許進入。 」這是因為王蠋是畫邑人的緣故。 不久,燕國又派人對王蠋說:「齊國有許多人都稱頌您的高尚品德,我們要任用您為將軍,還封賞給您一萬戶的食邑。 」王蠋堅決推辭,不肯接受。 燕國人說:「您若不肯接受的話,我們就要帶領大軍,屠平畫邑!」王蠋說:「盡忠的臣子不能侍奉兩個君主,貞烈的女子不能再嫁第二個丈夫。 齊王不聽從我的勸諫,所以我才隱居在鄉間種田。 齊國已經破亡,我不能使它復存,現在你們又用武力劫持我當你們的將領,我若是答應了,就是幫助壞人幹壞事。 與其活著幹這不義之事,還不如受烹刑死了更好!」然後他就把自己的脖子吊在樹枝上,奮力掙扎,扭斷脖子死去。 齊國那些四散奔逃的官員們聽到這件事,說:「王蠋只是一個平民百姓,尚且能堅守節操,不向燕人屈服稱臣,更何況我們這些享受國家俸祿的在職官員了!」於是他們就聚集在一起,趕赴莒城,尋求齊湣王的兒子,擁立他為齊襄王。 【原文】【註解】 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1)。 湣王時,單為臨淄市掾,不見知(2)。 及燕使樂毅伐破齊,齊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 燕師長驅平齊,而田單走安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3)。 已而燕軍攻安平,城壞,齊人走,爭塗(4),以折車敗(5),為燕所虜,唯田單宗人以鐵籠故得脫,東保即墨。 燕既盡降齊城,唯獨莒、即墨不下。 燕軍聞齊王在莒,並兵攻之。 淖齒即殺湣王於莒,因堅守,距燕軍(6),數年不下。 燕引兵東圍即墨,即墨大夫出與戰,敗死。 城中相與推田單,曰:「安平之戰,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全,習兵。 」立以為將軍,以即墨距燕。 (1)諸田:指齊王田氏宗族的各個分支。 疏屬:血緣比較遠的宗族。 (2)見知:被人瞭解,受重用。 (3)傅鐵籠:用鐵箍緊緊套住。 (4)爭塗:爭路而逃。 塗,通「途」。 (5)(wei喂):車軸末端。 (6)距:通「拒」。 抗拒。 頃之,燕昭王卒,惠王立,與樂毅有隙(1)。 田單聞之,乃縱反間於燕(2),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3)。 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 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 」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樂毅。 樂毅因歸趙,燕人士卒忿。 而田單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於庭,飛鳥悉翔舞城中下食。 燕人怪之。 田單因宣言曰:「神來下教我。 」乃令城中人曰:「當有神人為我師。 」有一卒曰:「臣可以為師乎?」因反走(4)。 田單乃起,引還,東鄉坐(5),師事之。 卒曰:「臣欺君,誠無能也。 」田單曰:「子勿言也!」因師之。 每出約束(6),必稱神師。 乃宣言曰:「吾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7),置之前行,與我戰,即墨敗矣。 」燕人聞之,如其言。 城中人見齊諸降者盡劓,皆怒,堅守,唯恐見得。 單又縱反間曰:「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塚墓,僇先人(8),可為寒心。 」燕軍盡掘壟墓(9),燒死人。 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怒自十倍。 (1)有隙:在感情上有不和。 (2)縱:發,放,行使。 反間:利用間諜離間敵方內部,使其落入我方圈套而取勝。 (3)南面:古以坐朝南為尊位,故天子諸侯見群臣,或卿大夫見僚屬,皆南面而坐。 故後又泛指帝王或大臣的統治為南面。 王齊:在齊國稱王。 王,用如動詞。 (4)反:同「返」。 返回。 (5)鄉:通「向」。 (6)約束:規約,行使指揮權。 (7)劓:割去鼻子,古代五刑之一。 (8)僇:羞辱。 (9)壟墓:墳墓。 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1),與士卒分功,妻妾編於行伍之間,盡散飲食饗士(2)。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於燕,燕軍皆呼萬歲。 田單又收民金,得千溢(3),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曰:「即墨即降,願無虜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4)。 」燕將大喜,許之。 燕軍由此益懈。 (1)版插:築土牆的工具和挖土的工具。 (2)行伍:軍隊的代稱。 因古時軍隊中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 (2)饗:用酒食招待人。 (3)溢:同「鎰」,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為鎰。 (4)安堵:相安,安居。 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絳繒衣(1),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 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 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2),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 五千人因銜枚擊之(3),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 燕軍大駭,敗走。 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 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4),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齊七十餘城皆復為齊。 乃迎襄王於莒,入臨淄而聽政。 襄王封田單,號曰安平君。 (1)絳繒衣:大紅色絲帛製成的被服。 (2)炬火:火把。 (3)銜枚:枚的形狀如筷子,橫銜口中,以禁止喧嘩,古時軍中常用。 (4)追亡逐北:追擊敗逃的敵人。 亡:逃跑。 北:敗逃。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勝。 善之者,出奇無窮。 奇正還相生,如環之無端。 夫始如處女,適人開戶(1);後如脫兔,適不及距:其田單之謂邪! (1)適:通「敵」。 敵人。 初,淖齒之殺湣王也,莒人求湣王子法章,得之太史嬓之家,為人灌園。 嬓女憐而善遇之。 後法章私以情告女,女遂與通(1)。 及莒人共立法章為齊王,以莒距燕,而太史氏女遂為後,所謂「君王后」也。 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令軍中曰「環畫邑三十里無入」,以王蠋之故。 已而使人謂蠋曰:「齊人多高子之義,吾以子為將,封子萬家。 」蠋固謝。 燕人曰:「子不聽,吾引三軍而屠畫邑。 」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 齊王不聽吾諫,故退而耕於野。 國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為君將,是助桀為暴也。 與其生而無義,固不如烹(2)!」遂經其頸於樹枝(3),自奮絕脰而死(4)。 齊亡大夫聞之,曰:「王蠋,布衣也(5),義不北面於燕(6),況在位食祿者乎(7)!」乃相聚如莒(8),求諸子,立為襄王。 第42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4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