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布,是六縣人,姓英。 秦朝時是個平民百姓。 小時候,有位客人給他看了相說:「當在受刑之後稱王。 」到了壯年,犯了法,被判處黥刑。 黥布愉快地笑著說:「有人給我看了相,說我當在受刑之後稱王,現在,大概就是這種情形了吧?」聽到他這麼說的人,都戲笑他。 黥布定罪後不久被押送到驪山服勞役,驪山刑徒有幾十萬人,黥布專和罪犯的頭目、英雄豪傑來往,終於帶著這夥人逃到長江之中做了群盜。 陳勝起義時,黥布就去見番縣令吳芮,並跟他的部下一起反叛秦朝,聚集了幾千人的隊伍。 番縣令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章邯消滅了陳勝、打敗了呂臣的軍隊之後,黥布就帶兵北上攻打秦左、右校的軍隊,在清波打敗了他們,就帶兵向東挺進。 聽說項梁平定了江東會稽,渡過長江向西進發,陳嬰因為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將軍,就帶領著自己的軍隊歸屬了項梁,向南渡過淮河,英布、蒲將軍也帶著軍隊歸屬了項梁。 項梁率師渡過淮河向西進發,攻打景駒、秦嘉等人的戰鬥中,黥布驍勇善戰,總是列於眾軍之首。 項梁到達薛地,聽說陳王的確死了,就擁立了楚懷王。 項梁號稱武信君,英布為當陽君。 項梁在定陶戰敗而死,楚懷王遷都到彭城,將領們和英布也都聚集在彭城守衛。 正當這時,秦軍加緊圍攻趙國,趙國屢次派人來請求救援。 楚懷王派宋義擔任上將軍,范曾擔任末將軍,項籍擔任次將軍,英布、蒲將軍都為將軍,全部歸屬宋義統帥,向北救助趙國。 等到項籍在黃河之畔殺死宋義,懷王趁勢改任項籍為上將軍,各路將領都歸屬項籍統轄。 項籍派英布率先渡過黃河攻擊秦軍,英布屢立戰功佔有優勢,項籍就率領著全部人馬渡過黃河,跟英布協同作戰,於是打敗了秦軍,迫使章邯等人投降。 楚軍屢戰屢勝,功蓋各路諸侯。 各路諸侯的軍隊都能逐漸歸附楚國的原因,是因為英布指揮軍隊作戰能以少勝多,使人震服啊! 項籍帶領著軍隊向西到達新安,又派英布等人領兵趁夜襲擊並活埋章邯部下二十多萬人。 到達函谷關,不得入,又派英布等人,先從隱蔽的小道,打敗了守關的軍隊,才得以進關,一直到達咸陽。 英布常常擔任軍隊的前鋒。 項王分封將領們的時候,封英布為九江王,建都六縣。 漢元年(前206)四月,諸侯們都離開項王的大本營,各回到自己的封國。 項王擁立懷王為義帝,遷都長沙,卻暗中命令九江王英布等人,在半路上偷襲他。 這年八月,英布派將領襲擊義帝,追到郴縣把他殺死。 漢二年,齊王田榮背叛楚國,項王前往攻打齊國,向九江徵調軍隊,九江王托辭病重不能前往,只派將領帶著幾千人應徵。 漢王在彭城打敗楚軍,英布又托辭病重不去輔佐楚國。 項王因此怨恨英布,屢次派使者前去責備英布,並召他前往,英布越發地恐慌,不敢前往。 項王正為北方的齊國、趙國擔心,西邊又憂患漢王起兵,知交的只有九江王,又推重英布的才能,打算親近他、任用他,所以沒有攻打他。 漢三年,漢王攻打楚國,在彭城展開大規模的戰爭,失利後從梁地撤退,來到虞縣,對身邊親近的人說:「像你們這些人,不配共同謀劃天下大事。 」負責傳達稟報的隨何近前說:「我不理解陛下說的是什麼意思。 」漢王說:「誰能替我出使淮南,讓他們發動軍隊,背叛楚國,在齊國把項王牽制幾個月,我奪取天下就萬無一失了。 」隨何說:「我請求出使淮南。 」漢王給了他二十人一同出使淮南。 到達後,因為太宰作內主,等了三天也沒能見到淮南王。 隨何趁機遊說太宰說:「大王不召見我,一定認為楚國強大,漢國弱小,這正是我出使的原因。 使我得以召見,我的話要是說的對呢,那正是大王想聽的;我的話說的不對呢,讓我們二十人躺在砧板之上,在淮南廣場用斧頭剁死。 以表明大王背叛漢國親近楚國之心。 」太宰這才把話轉告淮南王,淮南王接見了他。 隨何說:「漢王派我恭敬地上書大王駕前,我私下感到奇怪的是,大王為什麼和楚國那麼親近。 」淮南王說:「我面向北邊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 」隨何說:「大王和項王都列為諸侯,北向而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一定是認為楚國強大,可以把國家托付給他。 項王攻打齊國時,他親自背負著築牆的工具,身先士卒,大王應當出動淮南全部人馬,親自率領著他們,做楚軍的前鋒,如今只派四千人去幫助楚國。 面北而侍奉人家的臣子,本來是這個樣子嗎?漢王在彭城作戰,項王還未曾出兵齊國,大王就應該調動淮南所有的人馬,渡過淮河,幫助項王與漢王日夜會戰於彭城之下。 大王擁有萬人之眾,卻沒有一個人渡過淮河,這是垂衣拱手地觀看他們誰勝誰敗。 把國家托付給人家的人,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嗎?大王掛著歸向楚國的空名,卻想扎扎實實地依靠自己,我私下認為大王這樣做是不可取的。 可是,大王不背棄楚國,是認為漢國弱小。 楚國的軍隊即使強大,卻背負著天下不義的名聲,因為他背棄盟約而又殺害義帝。 可是楚王憑藉著戰爭的勝利自認為強大,漢王收攏諸侯之後,回師駐守城皋、滎陽,從蜀、漢運來糧食,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分兵把守著邊境要塞,楚國要想撤回軍隊,中間有梁國相隔,深入敵人國土八九百里,想打,那麼又打不贏,攻城又攻不下,老弱殘兵輾轉運糧千里之外;等到楚國軍隊到達滎陽、成皋,漢王的軍隊卻堅守不動,進攻又攻不破,退卻又逃不出漢軍的追擊。 所以說楚國的軍隊是不足以依靠的。 假使楚軍戰勝了漢軍,那麼諸侯們自身危懼,必然要相互救援。 一旦楚國強大,恰好會招來天下軍隊的攻擊。 所以楚國比不上漢國,那形勢是顯而易見的。 如今大王不和萬無一失的漢國友好,卻自身托付於危在旦夕的楚國,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疑惑。 我不認為淮南的軍隊足夠用來滅亡楚國。 只要大王出兵背叛楚國,項王一定會被牽制,只要牽制幾個月,漢王奪取天下就可以萬無一失了。 我請求給大王提著寶劍歸附漢國,漢王一定會分割土地封賜大王,又何況還有這淮南,淮南必定為大王所有啊。 因此,漢王嚴肅地派出使臣,進獻不成熟的計策,希望大王認真地考慮。 」淮南王說:「遵從你的意見。 」暗中答應叛楚歸漢,沒敢洩露這個秘密。 這時,楚國的使者也在淮南,正迫不及待地催促英布出兵,住在賓館裡。 隨何徑直闖進去,坐在楚國使者的上席,說:「九江王已歸附漢王,楚國憑什麼讓他出兵?」英布顯出吃驚的樣子。 楚國使者站起來要走。 隨何趁機勸英布說:「大事已成,就可以殺死楚國的使者,不能讓他回去,我們趕快向漢靠攏,協同作戰。 」英布說:「就按照你的指教,出兵攻打楚國罷了。 」於是殺掉使者,出兵攻打楚國。 楚國便派項聲、龍且進攻淮南,項王留下來進攻下邑。 戰爭持續了幾個月,龍且在淮南的戰役中,打敗了英布的軍隊。 英布想帶兵撤退到漢國,又怕楚國的軍隊攔截殺掉他,所以,和隨何從隱蔽的小道逃歸漢國。 淮南王到時,漢王正坐在床上洗腳,就叫英布去見他。 英布見狀,怒火燃胸,後悔前來,想要自殺。 當他退出來,來到為他準備的賓館,見到帳幔、用器、飲食、侍從官員一如漢王那麼豪華,英布又喜出望外。 於是就派人進入九江。 這時楚王已經派項伯收編了九江的部隊,殺盡了英布的妻子兒女。 英布派去的人找到當時的寵臣故友,帶著幾千人馬回到漢國。 漢王又給英布增加了兵力一道北上,到成皋招兵買馬。 漢四年七月,漢王封英布為淮南王,共同攻打項籍。 漢五年(前202),英布又派人進入九江,奪得了好幾個縣。 漢六年,英布和劉賈進入九江,誘導大司馬周殷,周殷反叛楚國後,就調動九江的軍隊和漢軍共同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於垓下。 第47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4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