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話,蕭何認為他是位奇才。 到達南鄭,各路將領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幾十人。 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漢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 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親自追趕他。 有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 」漢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 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惱怒又是高興。 罵蕭何道:「你逃跑,為什麼?」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趕逃跑的人。 」漢王說:「你追趕的人是誰呢?」回答說:「是韓信。 」漢王又罵道:「各路將領逃跑了幾十人,您沒去追一個;卻去追韓信,是騙人。 」蕭何說:「那些將領容易得到。 至於像韓信這樣的傑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人。 大王果真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韓信,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 但看大王怎麼決策了。 」漢王說:「我是要向東發展啊,怎麼能夠內心苦悶地長期呆在這裡呢?」蕭何說:「大王決意向東發展,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韓信終究要逃跑的。 」漢王說:「我為了您的緣由,讓他做個將軍。 」蕭何說:「即使是做將軍,韓信一定不肯留下。 」漢王說:「任命他做大將軍。 」蕭何說:「太好了。 」於是漢王就要把韓信召來任命他。 蕭何說:「大王向來對人輕慢,不講禮節,如今任命大將軍就像呼喊小孩兒一樣。 這就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啊。 大王決心要任命他,要選擇良辰吉日,親自齋戒,設置高壇和廣場,禮儀要完備才可以呀。 」漢王答應了蕭何的要求。 眾將聽到要拜大將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要做大將軍了。 等到任命大將時,被任命的竟然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訝。 任命韓信的儀式結束後,漢王就座。 漢王說:「丞相多次稱道將軍,將軍用什麼計策指教我呢?」韓信謙讓了一番,趁勢問漢王說:「如今向東爭奪天下,難道敵人不是項王嗎?」漢王說:「是。 」韓信說:「大王自己估計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與項王相比,誰強?」漢王沉默了好長時間,說:「不如項王。 」韓信拜了兩拜,贊成地說:「我也認為大王比不上他呀。 然而,我曾經侍奉過他,請讓我說說項王的為人吧。 項王震怒咆哮時,嚇得千百人不敢稍動,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 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戰功,該加封進爵時,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裡玩磨的失去了稜角,捨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說的婦人的仁慈啊。 項王即使是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他放棄了關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 又違背了義帝的約定,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諸侯們憤憤不平。 諸侯們看到項王把義帝遷移到江南僻遠的地方,也都回去驅逐自己的國君,佔據了好的地方自立為王。 項王軍隊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橫遭摧殘毀滅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願歸附,只不過迫於威勢,勉強服從罷了。 雖然名義上是霸主,實際上卻失去了天下的民心。 所以說他的優勢很容易轉化為劣勢。 如今大王果真能夠與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有什麼不可以被誅滅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給有功之臣,有什麼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義之師,順從將士東歸的心願,有什麼樣的敵人不能擊潰呢?況且項羽分封的三個王,原來都是秦朝的將領,率領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幾年仗,被殺死和逃跑的多到沒法計算,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向諸侯投降。 到達新安,項王狡詐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軍二十多萬人,唯獨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這三個人恨入骨髓。 而今項羽憑恃著威勢,強行封立這三個人為王,秦地的百姓沒有誰愛戴他們。 而大王進入武關,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沒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 根據諸侯的成約,大王理當在關中做王,關中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掉了應得的爵位進入漢中,秦地百姓沒有不怨恨的。 如今大王發動軍隊向東挺進,只要一道文書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 」於是漢王特別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 就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攻擊的目標。 八月,漢王出兵經過陳倉向東挺進,平定了三秦。 漢二年(前205),兵出函谷關,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韓王、殷王也相繼投降。 漢王又聯合齊王、趙王共同攻擊楚軍。 四月,到彭城,漢軍兵敗,潰散而回。 韓信又收集潰散的人馬與漢王在滎陽會合,在京縣、索亭之間又摧垮楚軍。 因此楚軍始終不能西進。 漢軍在彭城敗退之後,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國和趙國也背叛漢王跟楚國和解。 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為由請假回鄉,一到封國,立即切斷黃河渡口臨晉關的交通要道,反叛漢王,與楚軍訂約講和。 漢王派酈生遊說魏豹,沒有成功。 這年八月,漢王任命韓信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 魏王把主力部隊駐紮在蒲阪,堵塞了黃河渡口臨晉關。 韓信就增設疑兵,故意排列開戰船,假裝要在臨晉渡河,而隱蔽的部隊卻從夏陽用木製的盆甕浮水渡河,偷襲安邑。 魏王豹驚慌失措,帶領軍隊迎擊韓信,韓信就俘虜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為河東郡。 漢王派張耳和韓信一起,領兵向東進發,向北攻擊趙國和代國。 這年閏九月打垮了代國軍隊。 在閼與生擒了夏說。 韓信攻克魏國,摧毀代國後,漢王就立刻派人調走韓信的精銳部隊,開往滎陽去抵禦楚軍。 韓信和張耳率領幾十萬人馬,想要突破井陘口,攻擊趙國。 趙王、成安君陳余聽說漢軍將要來襲擊趙國,在井陘口聚集兵力,號稱二十萬大軍。 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獻計說:「聽說漢將韓信渡過西河,俘虜魏豹,生擒夏說,新近血洗閼與,如今又以張耳輔助,計議要奪取趙國。 這是乘勝利的銳氣離開本國遠征,其鋒芒不可阻擋。 可是,我聽說千里運送糧餉,士兵們就會面帶饑色,臨時砍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常吃飽。 眼下井陘這條道路,兩輛戰車不能並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行進的軍隊迤邐數百里,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到後邊,希望您臨時撥給我奇兵三萬人,從隱蔽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您就深挖戰壕,高築營壘,堅守軍營,不與交戰。 他們向前不得戰鬥,向後無法退卻,我出奇兵截斷他們的後路,使他們在荒野什麼東西也搶掠不到,用不了十天,兩將的人頭就可送到將軍帳下。 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 否則,一定會被他二人俘虜。 」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學說的刻板書生,經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欺騙詭計,說:「我聽說兵書上講,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可以包圍它,超過敵人一倍就可以交戰。 現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 竟然跋涉千里來襲擊我們,已經極其疲憊。 如今像這樣迴避不出擊,強大的後續部隊到來,又怎麼對付呢?諸侯們會認為我膽小,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 」不採納廣武君的計謀。 第47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4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