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田廣和司馬龍且兩支部隊合兵一起與韓信作戰,還沒交鋒,有人規勸龍且說:「漢軍遠離國土,拚死作戰,其鋒芒銳不可擋。 齊楚兩軍在本鄉本土作戰,士兵容易逃散。 不如深溝高壘,堅守不出。 讓齊王派他親信大臣,去安撫已經淪陷的城邑,這些城邑的官吏和百姓知道他們的國王還在,楚軍又來援救,一定會反叛漢軍。 漢軍客居兩千里之外,齊國城邑的人都紛紛起來反叛他們,那勢必得不到糧食,這就可以迫使他們不戰而降。 」龍且說:「我一向瞭解韓信的為人,容易對付他。 而且援救齊國,不戰而使韓信投降,我還有什麼功勞?如今戰勝他,齊國一半土地可以分封給我,為什麼不打?」於是決定開戰,與韓信隔著濰水擺開陣勢。 韓信下令連夜趕做一萬多口袋,裝滿沙土,堵住濰水上游,帶領一半軍隊渡過河去,攻擊龍且,假裝戰敗,往回跑。 龍且果然高興地說:「本來我就知道韓信膽小害怕。 」於是就渡過濰水追趕韓信。 韓信下令挖開堵塞濰水的沙袋,河水洶湧而來,龍且的軍隊一多半還沒渡過河去,韓信立即回師猛烈反擊,殺死了龍且。 龍且在濰水東岸尚未渡河的部隊,見勢四散逃跑,齊王田廣也逃跑了。 韓信追趕敗兵直到城陽,把楚軍士兵全部俘虜了。 漢四年(前203),韓信降服且平定了整個齊國。 派人向漢王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反覆無常,南面的邊境與楚國交界,不設立一個暫時代理的王來鎮撫,局勢一定不能穩定。 為有利於當前的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 」正當這時,楚軍在滎陽緊緊地圍困著漢王,韓信的使者到了,漢王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著你來幫助我,你卻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湊近漢王的耳朵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很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守齊國。 不然可能發生變亂。 」漢王醒悟,又故意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張良前往,冊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軍隊攻打楚軍。 楚軍失去龍且後,項王害怕了,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規勸齊王韓信說:「天下人對秦朝的統治痛恨已久了,大家才合力攻打它。 秦朝破滅後,按照功勞裂土分封,各自為王,以便休兵罷戰。 如今漢王又興師東進,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奪他人的封地,已經攻破三秦,率領軍隊開出函谷關,收集各路諸侯的軍隊向東進擊楚國,他的意圖是不吞併整個天下,不肯罷休,他貪心不足到這步田地,太過份了。 況且漢王不可信任,自身落到項王的掌握之中多次了,是項王的憐憫使他活下來,然而一經脫身,就背棄盟約,再次進攻項王。 他是這樣地不可親近,不可信任。 如今您即使自認為和漢王交情深厚,替他竭盡全力作戰,最終還得被他所擒。 您所以能夠延續到今天,是因為項王還存在啊。 當前劉、項爭奪天下的勝敗,舉足輕重的是您。 您向右邊站,那麼漢王勝,您向左邊站,那麼項王勝。 假若項王今天被消滅,下一個就該消滅您了。 您和項王有舊交情,為什麼不反漢與楚聯和,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呢?如今,放過這個時機,必然要站到漢王一邊攻打項王,一個聰明睿智的人,難道應該這樣做嗎?」韓信辭謝說:「我侍奉項王,官不過郎中,職位不過是個持戟的衛士,言不聽,計不用,所以我背楚歸漢。 漢王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幾萬人馬,脫下他身上的衣服給我穿,把好食物讓給我吃,言聽計用,所以我才能夠到今天這個樣子。 人家對我親近、信賴,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變心。 希望您替我辭謝項王的盛情!」 武涉走後,齊國人蒯通知道天下勝負的關鍵在於韓信,想出奇計打動他,就用看相的身份規勸韓信,說:「我曾經學過看相技藝。 」韓信說:「先生給人看相用什麼方法?」蒯通回答說:「人的高貴卑賤在於骨骼,憂愁、喜悅在於面色,成功失敗在於決斷。 用這三項驗證人相萬無一失。 」韓信說:「好,先生看看我的相怎麼樣?」蒯通回答說:「希望隨從人員暫時迴避一下。 」韓信說:「周圍的人離開吧。 」蒯通說:「看您的面相,只不過封侯,而且還有危險不安全。 看您的背相,顯貴而不可言。 」韓信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呢?」蒯通說:「當初,天下舉兵起事的時候,英雄豪傑紛紛建立名號,一聲呼喊,天下有志之士像雲霧那樣聚集,像魚鱗那樣雜沓,如同火焰迸飛,狂風驟起。 正當這時,關心的只是滅亡秦朝罷了。 而今,楚漢分爭,使天下無辜的百姓肝膽塗地,父子的屍骨暴露在荒郊野外,數不勝數。 楚國人從彭城起事,轉戰四方,追逐敗兵,直到滎陽,乘著勝利,像卷蓆子一樣向前挺進,聲勢震動天下。 然後軍隊被困在京、索之間,被阻於成皋以西的山嶽地帶不能再前進,已經三年了。 漢王統領幾十萬人馬在鞏縣、洛陽一帶抗拒楚軍,憑藉著山河的險要,雖然一日數戰,卻無尺寸之功,以至遭受挫折失敗,幾乎不能自救。 在滎陽戰敗,在成皋受傷,於是逃到宛、葉兩縣之間,這就是所說的智盡勇乏了。 將士的銳氣長期困頓於險要關塞而被挫傷,倉庫的糧食也消耗殆盡,百姓疲勞困苦,怨聲載道,人心動盪,無依無靠。 以我估計,這樣的局面不是天下的聖賢就不能平息這場天下的禍亂。 當今劉、項二王的命運都懸掛在您的手裡。 您協助漢王,漢王就勝利;協助楚王,楚王就勝利。 我願意披肝瀝膽,敬獻愚計,只恐怕您不採納啊。 果真能聽從我的計策,不如讓楚、漢雙方都不受損害,同時存在下去,你和他們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形成那種局面,就沒有誰敢輕舉妄動。 憑借您的賢能聖德,擁有眾多的人馬裝備,佔據強大的齊國,迫使燕、趙屈從,出兵到劉、項兩軍的空虛地帶,牽制他們的後方,順應百姓的心願,向西去制止劉、項分爭,為軍民百姓請求保全生命,那麼,天下就會迅速地群起而響應,有誰敢不聽從!而後,割取大國的疆土,削弱強國的威勢,用以分封諸侯。 諸侯恢復之後,天下就會感恩戴德,歸服聽命於齊。 穩守齊國故有的疆土,據有膠河、泗水流域,用恩德感召諸侯,恭謹謙讓,那麼天下的君王就會相繼前來朝拜齊國。 聽說:『蒼天賜予的好處不接 受反而會受到懲罰;時機到了不採取行動,反而要遭禍殃』。 希望您仔細地考慮這件事。 」 第48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480頁